• 回鹘与敦煌978754232362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回鹘与敦煌978754232362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5.19 6.3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富学著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323620

出版时间2013-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286376

上书时间2024-08-19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回鹘源流及漠北回鹘汗国 第二章 高昌回鹘及其与敦煌的关系 第三章 甘州回鹘及其与敦煌的关系 第四章 沙洲回鹘人与沙州回鹘国 第五章 敦煌回鹘语言文献及其价值 第六章 敦煌回鹘文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一、回鹘的名称与族源

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与裕固族的共同祖先。回鹘者,乃Uighur之古代译名,本义为“凝固、凝结”。该词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写法不同,南北朝时作乌护、乌纥或袁纥,隋作韦纥。大业年间(605618年),以韦纥为首的铁勒诸部组成联盟,称作“回纥”。①这是回纥/回鹘之名最早见诸史册。唐朝仍作回,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回首领合·骨咄禄·毗伽可汗(即回鹘汗国第四代可汗顿莫贺)向唐朝上表,请改“回”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②获准。以后史书多以“回鹘”称之,直到宋代。蒙元时代,回鹘常被译作畏兀儿,有时又译作瑰古、乌鸽、畏午儿、委兀儿、畏吾儿、畏吾尔、畏吾而、畏吾、畏兀、卫兀、外五、伟吾尔、伟吾而、伟兀、伟兀尔等。清代称为回子、缠回。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始定名为维吾尔族。为便于叙述,本书除引用文献原文及特殊情况外,一般概称之为回鹘。

关于回鹘的族源,学界长期存在着多种说法,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回鹘的远祖应为秦汉时代活跃于漠北乃至西域的丁零,后来又演变为铁勒、高车等,至隋代始有乌护、袁纥之谓,唐代始称回纥/回鹘。

丁零属于北方突厥系的部落民族,约公元前3世纪时即已活跃于历史舞台,以游牧业为主,兼营狩猎。丁零的古音为dian lian,原意指“河”,后来用以指“河边的人”,后来发展为东、西二部。东丁零人游牧在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西丁零人在鄂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至南北朝时,丁零人被称为高车或者敕勒。据载:“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文中的“诸夏”,指的是中原地区的汉人、南朝人和汉化的鲜卑人等,而“北方”指蒙古语族的鲜卑、柔然等民族。

秦汉时期,匈奴强盛,丁零居其北。早在公元前3世纪,丁零人就活跃于贝加尔湖地区,并与中原华夏王朝有过交往。丁零与蒙古高原的匈奴关系十分密切,曾一度处于匈奴的控制之下,很多丁零人沦为匈奴的奴隶。到1世纪中叶,匈奴势力渐趋式微,丁零势力日张。匈奴南迁进入大漠后,部分丁零人随后南下。北魏时,敕勒游牧范围由贝加尔湖向西延伸到土拉河以西地区,甚至在阿尔泰山及塔尔巴哈台一带也有丁零人的活动,以后继续向南发展,越鹿浑海(今布伦托海)而散布于今天的新疆地区。

及至5世纪20年代,北魏政府将10万救勒人迁到漠南(东至濡源,今河北斗宁县,西及五原阴山,近3000里)地区。当时的敕勒人仍继承漠北时代的传统,过着逐水草而居,衣皮食肉饮乳的生活。其主要畜产品有马、牛、羊、骆驼,牲畜繁盛,同时还从事狩猎活动,且弓器先进,兽皮是其向中原王朝入贡的上等产品,造车技术在当时比较发达,其所造车辆车轮高大辎数至多,故而得名高车部。高车迁居漠南后,受中原农业经济的影响而渐知农耕,畜牧业发达,各家各户都有了……



精彩内容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回鹘源流及漠北回鹘汗国;高昌回鹘及其与敦煌的关系;甘州回鹘及其与敦煌的关系;沙洲回鹘人与沙洲回鹘国;敦煌回鹘语文献及其价值;敦煌回鹘文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