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55.19 6.3折 ¥ 88 全新
仅1件
作者(法)埃哈尔·费埃德伯格(Erhard Friedberg)著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ISBN9787543234154
出版时间2023-03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2245554
上书时间2024-08-18
译者序 组织与行动者
埃哈尔·费埃德伯格(Erhard Friedberg),法国杰出的社会学家,与法国组织社会学之父米歇尔·克罗齐耶(Michel Crozier)齐名。1977年,他与克罗齐耶合作出版了《行动者与系统》(L'Acteur et Système)一书,二人作为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书中系统地提出了法国组织社会学学派的理论主张,全面地展现了与盎格鲁撒克逊学派迥然相异的有关组织的探索路径、研究范式、分析框架、概念工具与推论方式。为了让世人更为清晰地理解和认识法国学派关于组织研究的观点,1993年,他又出版了《权力与规则》一书,并于1997年出版了其修订版,集中而又有针对性地展示了法国组织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根据历史的线索,完整地描述了组织研究的发展历程,并采用一种比较的分析视角,将盎格鲁撒克逊学派的观点与法国学派的主张进行对照,从集体行动的动力学的角度,提出了与盎格鲁撒克逊学派完全不同的组织观,对组织做出了全新的界定与释义。
国内社会学界对盎格鲁撒克逊学派的理论相当熟悉,而对法国组织社会学学派的主张则相对陌生,原因在于,国内学者的学术背景多是盎格鲁撒克逊式的,具有法国学术背景的学者不多;国内翻译出版的关于盎格鲁撒克逊组织理论的著作数量众多且相对系统,而翻译出版的法国组织理论的书籍则寥寥无几,且读者甚少;盎格鲁撒克逊的组织理论在学术界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而法国学派的理论则处于边缘地位;盎格鲁撒克逊关于组织的研究是规范性的研究,其研究集中于组织的形式、结构、类型与规模,具有科学的外观,重视定量分析和模型建构,注重还原,强调普适性,相对而言易于把握,而一旦掌握其程序便可方便使用,那种暗含着的允诺——“你所要做的就是……”——对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种研究宣称,其关于组织研究所获取的知识,是一种具有普遍解释力的知识,因而也更为人们所青睐;而法国学派的研究是一种分析性研究,注重组织的过程分析,重视组织的复杂构成,高度重视时间与环境因素,强调具体化、情境化的意义,侧重田野调查、定性分析和逻辑推论与归纳,反对演绎与过度还原,并着重指出,研究者所获取的知识,始终只是关于其所研究的具体组织的有限知识,这种知识并不具有普适性,因此并不能够做简单的移植,直接用来对其他组织做出解释。这种研究并不提供一种研究者可以直接拿来套用的理论,而只是为研究者提供一种分析框架、一套概念工具、一种推论方式。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之中,每一次,研究者都要在其分析框架内,运用其概念工具,根据存在于时间与环境中的组织的具体实际存在状况进行推论。若将服装生产作为比喻来说明两种研究的差别,我们大体上可以这样说,盎格鲁撒克逊学派仿佛是根据几种有限的尺寸模型来制作服装,其大、中、小等尺码的产品几乎适用于所有的人穿用;而法国学派的做法则如同量体裁衣,因人而异。
就组织的研究与主张而言,盎格鲁撒克逊学派与法国学派之间存在着诸多根本性的差异,而其首要的不同在于,两者对组织与行动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与定义,而组织与行动者的概念正是建构组织理论与学说的关键要素。在盎格鲁撒克逊学派看来,组织是为实现目标而设计出来的工具实体,旨在完成分工与合作任务,是一种履行控制与管理功能的社会集群单位。标准的组织形式是正式组织抑或形式组织,它有着本质上的工具属性,具有实现外源性的、预定的、固定不变的目标的功能;组织拥有高度的统一性、整合力与凝聚力,其边界是明晰的、不存在争议的、相对固定不变的;组织的边界将其内在功能与外部事件区分开来,确保外部事件对组织的内部不构成压力;组织作为一种理性的产物,将其理性贯穿于组织成员的整个行动过程,它要求其成员并且能够成功地令其成员遵从诸种规则,顺应被设定好的角色,作为组织成员的行动者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为同一目标所吸引,彼此信息互通,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为组织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从中获取相应的回报和收益。
当然,盎格鲁撒克逊派学者也发现,偏离组织目标的行动时常出现,组织的成员为获取利益会从事投机性活动。在正式组织之外,暗中建立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是不透明的,边界模糊不清,其间派系丛生,它采取的实践形式是隐匿的,非正式组织成员通过这种实践获取收益,而其潜在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的总体目标是相悖的。在这一学派的研究者看来,这种组织是脱离常规的组织,因而被定义为反常的、病态的组织。导致非正式组织滋生的原因在于,正式组织的制度不够健全,不能满足其成员要求,使其利益得以最大化。组织成员在利益最大化这一行为动力的驱使下,偏离正式组织,建构非正式组织,进行投机性活动,以获取正式组织不能令其获取的利益。如果能够建立起健全合理的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组织成员的要求,投机性的行动就会消除,非正式组织就会减少直至消失。因此首先应该做的是,建立起合理的制度。在这一方面,制度学派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假设,根据自己的假设进行推论,取得了累累硕果,其假设与成果常被许多研究者拿来用作解释组织现象的理论依据。
导言 组织与集体行动导言组织与集体行动
人们可能会以两种方式读解20世纪80年代。第一种读解方式会强调,自由主义思想得以回归,科层制的合法性地位随之被取消。在西方,掌控限制得以废止,自由主义获得了胜利;在东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在每一个地方,通过法规和律法刻意建立起来的行为规则,已失去其自身的合法性,并业已让位于诸市场力量与创新力量的“自由竞争活动”。
然而,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向自由主义的回归并未使得诸种希望变成现实,却导致了诸多始料未及的后果。所以,第二种读解方式则会强调指出,市场规则具有诸种局限性。这种读解认定,依据市场规律(假定其存在),建立起无意识的、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人类关系规则,只是一种古老的乌托邦,是无法实现的梦想,而20世纪80年代所发生的事情,正是这种梦想的表达。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时代展示出的无限制取消规则的做法,屡次遭受失败,东欧前社会主义诸国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遭遇了诸种艰难险阻,这一切都在提醒人们:取消科层制诸种规则的做法,并不足以确保创新力量的迅速扩增,无法保证在“市场力量的自由竞争”的过程中,抑或通过“市场力量的自由竞争”,让创新力量迅速增长和发展壮大。如同旨在协调人类活动为目标的每一种其他形式的建构一样,市场并非自然而然形成的。相反,市场乃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它需要组织,甚至需要数量相当繁多的组织,才能满足其运行的要求。
乍看起来,这两种读解似乎是相互矛盾的。第一种读解说明,人们关于组织的传统思考方式具有局限性,它要求人们以更为灵活、更少拘泥于僵硬规则的方式,来对组织进行重新思考。第二种读解集中阐明了组织的不可或缺性,也就是说,不能将社会秩序及我们行为活动的生成,视为简单的、自动生成的结果,其间不可能没有规则,它们也不是规则强制的结果。实际上,两种读解都强调了组织维度(dimension)位居中心的、第一位的重要性,组织的这一维度,为集体行为活动的发展和有效性,提供了路径和可靠支撑。
人类关系和社会交互作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universe),始终存在着潜在的不稳定性,始终处于冲突之中。这一世界的组织维度,恰恰正是一组经验机制,借助此组经验机制,世界得以获得稳定性,并允许各方参与者的创新力量、行动和行为,建构起必要的协作关系。这种协作的建构方式因组织而异,因环境而异。然而,这种协作的建构,却构成了每个组织、每个集体行动必须予以解决的一个中心性的问题、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不仅如此,这一问题是一个永远无法消除的问题。人们可能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测量手段和规则的完善,这个问题已经一劳永逸地得到解决:协作的建构出自实际的交互作用过程,通过交互作用过程,各利益集团努力要维持最低限度的创新性和行动的自主能力。协作的建构现在是,且将来仍然是人类集体行动的核心。
在各种各样的行动领域之中,协作的建构方式始终是具体的,有关组织的思索试图要做的,就是对协作建构具体方式的属性和诸种后果进行分析、理解和比较。在我们所著述的《行动者与系统》一书中,我和米歇尔·克罗齐耶,力图为这种思考建立起一个总体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框架把存在于正式组织框架内的推理模式,扩展到全部的人类体制之中,引导我们把组织现象作为一种普遍现象来加以强调,使之超出了正式构建的组织的界限。
本书直接从组织现象中最广泛、最一般的属性出发,依据其动态本质把组织现象看作对行动领域——集体行动得以发生的领域——进行构建和再构建的过程,以此去把握和分析组织,这也是本书所要寻求的新综合。因此,组织现象的发生,可以看作在构建局部秩序(local order)过程中的一种权变性的(contingent)结果,总带有暂时性,而局部秩序具有相对自主的特点,构建着所有利益集团集体行动的能力。组织既是一种容器,又是容器中的内容;既是结构,又是过程;既是对人类行为的制约力量,又是人类行为的结果。组织为集体行动实践提供了持久的条件与力量。组织的存在,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具有深邃的意涵。
对“组织”产生的条件、“组织”的诸种机制、“组织”的诸种产物所进行的思考,与一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反思,即有关社会秩序与行动协作的反思汇合在一起,并对其自身的释义与推论模式进行此一更具普遍意义的反思。这种推论模式意涵深邃,至少表现为三点,在此我将即刻对其进行展现,随后我将在本书各部分之中,对其进行详尽入微的阐述。这三点是:组织作为一种行动领域变得普遍化了(banalisation);局部秩序具有政治属性;它拥有理论地位,并且自身有着与行动之间的联系。
本书是法国杰出的组织社会学大师埃哈尔·费埃德伯格的经典著作之一,旨在探讨权力与规则的关系,研究并揭示行动层面的组织的性质、特征、结构、功能和运作方式。费埃德伯格突破相关研究中将组织与集体行动相互对立的二分法,认为组织本质上是动态的,是对行动领域进行构建和再构建的过程。本书展示了法国组织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完整描述了组织研究的发展历程,揭示了组织中的构造及秩序的本质,并透过行动的表面秩序,探索出现在其中的权力过程、协商过程和渐进的结构化过程。
埃哈尔·费埃德伯格(Erhard Friedberg),法国组织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巴黎政治学院社会学系负责人,长期主持法国和欧洲的行政机构和企业组织的研究和咨询工作。主要著作有《组织的社会学分析》《行动者与系统》(与米歇尔·克罗齐耶合著)《国家与大学》等。
译者序 组织与行动者
导言 组织与集体行动
第一部分 组织观念的解构
第一章 情感与计算:理性的相对化
从经济人到复杂人:理性的心理化分析的终结
从客观理性到主观理性:人类行为的投机性维度
第二章 从工具性组织到有组织的无序:对组织凝聚力的质疑
个体“拒绝变化”和组织的“顽强抵抗”
作为互动内在产物的结构和目标:从“科层制的反功能”到“恶性循环”与“优势联盟”
组织的含混性:“有组织的无序”中的决策,或“垃圾箱模式”
第三章 组织及其环境:模糊的组织边界
“结构性权变”理论的简要回顾
环境关系的政治模式:策略的概念
行动者游戏与边界的建构:“中继者”的概念
小结
第二部分 从组织到有组织的行动
第四章 行动环境的建构:行动者的相互依赖、协商性交换与可替代性
权力作为建构于己有利的协商性行为交换的能力
合作与权力:经济性交换或政治性交换
权力的共谋维度:诸种领域的社会建构
第五章 行动领域的混合规则:具体行动体系的概念
正式化的影响力有限但具有普遍性
作为过程的组织,从对象到现象:解析有组织的行动
简述一个具体的行动体系的发生顺序
第六章 局部秩序与社会规则
市场、等级制度与稳固结合:具体行动体系的规则
局部秩序与普遍规则
第三部分 集体行动的组织分析:推论模式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 行动者及其理性
经验的行动者
人类行动者
利益相关并精于计算的行动者: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功利主义
第八章 行动者的权变性:体系的概念
一种探索性概念:体系作为研究范式
体系的概念与有组织行动的分析:某些意涵
第九章 作为行动能力的权力
作为动因的权力:组织分析的“马基雅维利式的迁移”
行动者捍卫利益:令人关注的行动领域
权力与契约
权力与管辖权
第四部分 作为工具的组织分析方法:研究与行动的意涵
第十章 扎根理论的建构:归纳与分析的实用价值
归纳的态势
比较:作为用于重获外在性的一种手段
分析的实用价值
第十一章 变革决策的重要意义
拒绝一切先验推论:解决方案的权变性与调查诊断的重要意义
需要一种综合的方法
需要领袖人物与参与的悖论
第十二章 一种认知导向:知识与推论的博弈
莫塔维翁公司案例:一个处于恐慌状态的工业体系
更新和统一对问题的认识:分析及其反馈的结果
作为工具的社会学知识:规划小组的指南
结语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另一路径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法国杰出的组织社会学大师埃哈尔·费埃德伯格的经典著作之一。
« 本书直接从组织现象中最广泛、最一般的属性出发,依据其动态本质把组织现象看作对行动领域——集体行动得以发生的领域——进行构建和再构建的过程,以此去把握和分析组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