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与服装9787308227032
  • 纺织与服装9787308227032
  • 纺织与服装9787308227032
  • 纺织与服装9787308227032
  • 纺织与服装9787308227032
  • 纺织与服装9787308227032
  • 纺织与服装978730822703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纺织与服装9787308227032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05.37 6.3折 1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丰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308227032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12233663

上书时间2024-08-18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共同出品,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文化互动专题集”系列的首卷,充分体现了纺织服饰在人类历史,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整体上看,这本书不仅是对丝绸之路的证明,也是对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机构和研究中心所进行的世界级学术工作的一种观察。全书共22篇文章,邀请了来自全球纺织服装领域的30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解读、阐释丝绸之路上纺织材料、技术、图案、艺术、文化、功能性的发展历程及沿线的交流。它对纺织品和织物在全球历史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宏大的、全面的概述,帮助读者了解这个涵盖近四千年的广泛主题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同出品,“丝绸之路文化互动专题集”首部作品

 

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博士和丹麦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长玛丽-路易斯·诺施女士联合主编,《棉的全球史》作者乔吉奥·列略等30位全球资深历史学家共同撰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科部助理总干事加布里埃拉·拉莫斯、《丝绸之路:一部世界史》作者彼得·弗兰科潘作序推荐

 

展示丝绸之路上的世界文化交流史,聚焦丝绸之路沿线民族、文化、历史和共同遗产,讲述纺织与服装的变迁史及其引发的跨文化碰撞

 

资料翔实,图片丰富,全彩印刷,精美装帧



作者简介

赵丰,博士、研究员,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主席,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服装与设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纺织科技史、丝绸之路美术考古、纺织品文物保护等研究。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独著《中国丝绸艺术史》《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织绣珍品:图说中国丝绸艺术史》《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设计(精选版)》等约20种图书,主编《中国丝绸通史》和“敦煌丝绸艺术全集”“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中国历代丝绸艺术丛书”等丛书。作品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多次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中国好书”等。

玛丽-路易斯·诺施,哥本哈根大学古代史教授。2005—2016年担任丹麦纺织品研究中心主任。发表了大量有关古织物、古希腊铭文和地中海世界古代史的论文,侧重研究纺织史、纺织术语和纺织技术。现兼任丹麦皇家科学与文学学院院长。



目录

第一部分 纺织生产中主要纤维材料的应用和交流

第1章 丝绸的起源与全球化

第2章 跨越欧亚大陆的绵羊毛

第3章 韧皮纤维:亚麻、大麻、苎麻和黄麻

第4章 棉的全球传播

第二部分 丝绸之路沿线纺织生产技艺交流

第5章 丝绸之路沿线的染料

第6章 丝绸之路沿线的花楼机

第7章 种错了桑树?白桑出现之前的植桑活动

第8章 丝绸之路沿线的缂织技术与文化交流

第三部分 丝绸之路沿线织物纹样、设计和图案交流

第9章 厄尔布鲁士雪峰上的金凤凰——北高加索地区中世纪外来动物纹样丝绸

第10章 联珠纹——图像的地域性差异

第11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的纺织品贸易流通(8—15世纪)

第12章 丝绸之路上跨文化传播的动物组合纹样

第13章 丝绸之路沿线纺织品上希腊、罗马意象的传播

第14章 西非印花织物——传统织物设计的国际融合

第四部分 丝绸之路沿线织物中的社会标识

第15章 中国与伊斯兰世界间丝绸之路上的织品与多维同一性

第16章 中亚和西亚地区的饼织物

第五部分 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商旅、礼品和交流

第17章 中国丝绸生产技术西传欧洲及后续发展

第18章 中世纪早期从中国和中亚传至意大利的丝绸长袍和优质丝线

第19章 丝绸、棉花及拉菲草之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及全球纺织贸易

第20章 织物与纸币——材质与图案

第21章 17—19世纪欧亚纺织品的染料和颜色研究——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九种织物为例

结语

丝路“万维网”

作者简介

译后记



内容摘要

     丝绸的起源与全球化

          赵丰

  在地球上很多地方都分布着多种野蚕,也有利用野蚕的案例。但只有在中国,古人驯化了野桑蚕,这正是中国丝绸的独特性。只有桑蚕(ser)的养殖才可以被称为蚕业(sericulture),于是才有了赛里斯(Seres),有了丝绸之路。这是一条以丝绸贸易带动丝绸生产技术特别是养蚕技术向世界各地传播的通道。所以,丝绸在世界上的传播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丝绸产品或商品的传播,随之而来的就是穿着和利用;二是生产技术的传播,生产技术中最基础的是种桑养蚕和蚕丝的生产,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始技术,进一步是织造和印染生产,其往往会和当地原有的纺织印染技术相结合。中国一直就有黄帝元妃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考古实物说明桑蚕丝绸在5000-6000年前就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重要的实物证据有山西夏县西阴村出土的半个蚕茧(约前4000一前3000年),河南荣阳青台村出土的丝织物(约前3300年),以及浙江湖州钱山漾出土的丝线、丝带和丝织物(约前2200年)。经过几代纺织科学家的分析检测,可以证实这些丝绸的原料都是家蚕丝,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完成了从野桑蚕到家蚕的驯化。

  人们为什么要驯化桑蚕以获取极其少量的茧丝?我们认为,先民们由自然界中野桑蚕从卵到蚕(幼虫),到蛹再到蛾(成虫)的神奇一生联想到了人类自身:从卵到蚕就如人的生命本体,从蚕到蛹就如生命之死,而破茧化蛾就如人死后再生。所以人类开始栽培桑树,饲养桑蚕,并把所得的茧丝用于织造尸服,使人死后穿了丝绸衣服就可以像蚕蛾一样破茧而出,灵魂升天。显然,家蚕驯化以及丝绸生产的初衷与经济并不相关,而与文化相关。

  丝绸生产在青铜时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考古发现如殷商时期的墓中都能发现丝绸包裹青铜器下葬的痕迹,说明丝绸的织绣技术在3000多年前已经非常高超。在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丝绸的织绣技术可以说已达到一个高峰,大量平纹经锦、提花纹罗、喑花绫绮都在中国各地出现,甚至传播到了丝绸之路沿途阿尔泰山北部的俄罗斯巴泽雷克地区。而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表明丝绸开始以更大规模向丝路沿途国家与地区乃至世界各地传播,开启了丝绸全球化的过程。

  但是,丝绸的传播有不同的层次:首先是产品层次的传播,然后是丝织技术层次的传播与交流,养蚕技术可能是更后一层次的传播。根据传播的层次和过程,我们可以把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的传播分成几个板块,一是东亚,二是东南亚,三是中亚到西亚,四是南亚,五是欧洲,最后形成的是一个充满丝绸和美好的锦绣世界。



精彩内容

《纺织与服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丝绸之路文化互动专题集”的第一册。专题集的推出,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丝绸之路的丰富历史及其留下的文化遗产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专题集的每一册各设一个主题,以探究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专题集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该领域积累的大量专业知识,结合历史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与互动,确定并促进了对某些具体领域和元素的研究。专题集旨在促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目标的实现,促进文化间的对话和相互理解,从而实现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和平与发展。

历史上,丝绸之路上纺织品、创意和设计的交流催生了高度国际化的工坊,其生产的纺织品融合了来自不同地区的风格元素、材料和设计。而对这些方面的探究可以揭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这些影响尤其体现在纺织设计、生产、材料、礼仪以及日常服饰方面。因此,纺织和服装是丝绸之路上交流与互动产生的众多宝贵遗产之一,它在今天具有激发创造性对话的力量。

本书将带领我们环游世界:从爪哇到西非,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菲律宾。它记录了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从图案和染料如何成为文化模仿、融合和交流的要素,到特定的图案和符号如何在不同的文化中被接受并成为影响文化的手段,娓娓道来。

这段历史犹如丝线,将我们所有人联结在一起!翻阅本书,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纺织和服装的丰富历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