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可文集:(全十卷)978710010003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张大可文集:(全十卷)978710010003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658.38 4.9折 1336 全新

库存1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大可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0038

出版时间2012-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336元

货号8025590

上书时间2024-08-18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大可,1940年生,重庆长寿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甘肃省中青年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和秦汉三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在这两个方面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8部,主编论著10余种,其中5种论著获全国及省级社科很好图书奖。主要论著有《三国史研究》、《三国史》、《史记研究》、《史记全本新注》、《史记文献研究》、《史记精言妙语》、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记教程》等。

目录
《七十述怀》:

七十述怀

章温馨的家

第二章启蒙老师

第三章中学遗事

第四章沐浴春风

第五章“四清”运动

第六章“”往事

第七章下放劳动

第八章当工人

第九章回归高校

第十章教材编写

第十一章十年华章

第十二章叶落京师

史事研讨

论“文景之治”

论“昭宣中兴”

论汉代的举贤良文学

论东汉钩党之狱

论清雍正皇帝的“观风整俗”运动

人物研讨

政论家贾谊

凿空西域的使者张骞

西汉杰出的军事家赵充国

东汉时期的安羌名将

——凉州三明

理财家刘晏

铁汉御史安维峻

——读《谏垣存稿》

邓演达的历史地位

考辨

董仲舒天人三策应作于建元元年

卫青、霍去病生年试探

两汉金城郡治允吾位置的考察

西安古都与中国历史发展

书序

历史与现实(代序)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序

《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导论

《中华五千年名人传记丛书》序

一、从剧烈动荡走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代

二、重建大一统王朝

三、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新世纪

四、隋唐之际的风云突变

五、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晚期

六、天翻地覆话沧桑

七、雄主的双重共性

八、女主干政的代价

九、自古红颜多薄命

十、宦官是封建集权制度的肿瘤

《史记故事丛书》序

一、明君贤臣的智谋

二、善战将帅的智谋

三、外交行人的智谋

四、少小立志与动心忍性

五、人生百态性有善恶

六、仓廪实而知礼节

书评

一本独具特色的太平天国史论集

《汉简研究文集》评介

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典范力作

——《武侯春秋》评介

“三趣”写活改革家

——《孙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风云》读后感

历史的价值

——读薛俊华《<史记><汉书>纵横谈》

……

《史记研究》

《史记文献研究及选论》

《史记论赞及辑释》

《史记精言妙语》

《史记十二论》

《司马迁评传》

《三国史研究》

《三国史》

《中国文献学》

内容摘要
    3.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武帝横征暴赋,民穷财尽,封建经济濒临崩溃,动摇了西汉政权的基础。因此,“昭宣中兴”,安辑社会以后,集中力量发展生产是刻不容缓的。轻徭薄赋,安置流民,是休养百姓、立本于农的根本措施。昭、宣七次颁布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六次颁布赈贷种、食和“勿收责(债)”的诏令。对于农民历年积欠的更赋予以豁免。凡郡国遭受地震、水旱之灾,当年租赋徭役皆免,减少农民破产、流亡。由于实现了与匈奴的和亲,屯戍大减,京师漕卒也减省过半。宣帝时,民有祖父母及父母丧者,可免当年徭役。这些措施有利于农民安居乐业,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武帝时期,与民争利,有许多律外苛税。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颁布了有名的“令民得以律占租”的法令,废除了律外苛税。昭帝又罢酒榷,罢诸亭养母马,裁省乘舆马及苑马以补边郡和三辅的乘传,又因粮价贱而诏令关中农民“以菽粟当今年赋”。宣帝申令“勿行苛政”,减盐价,止官吏“擅兴繇役,饰厨传”等扰民的弊政,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精彩内容

  《张大可文集》本书是张大可先生40年来学术研究的结集,收录了《七十述怀》、《史记研究》、《中国文献学》、《史记文献研究》、《司马迁评传》、《史记论赞辑释》、《三国史》、《三国史研究》等10部著作。张大可先生是《史记》研究领域的学者,在三国史领域也颇有建树,所以这部《张大可文集》是《史记》和三国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
《七十述怀》将作者30年间的散论汇于一编,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所谓散论,多为因时感发的即兴之作,不是作者的治学主干,为何编入文集为*卷?因贯穿散论的红线始终带有读史论政的意味,这些散论串联起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生活的环境与治学的心路历程。
?
《史记研究》总论司马迁其人其书,兼及司马谈作史研讨;研讨《史记》疑案,为司马迁生卒年、太史公释名、《史记》断限、《史记》残缺与补窜诸问题;剖析《史记》编纂学,探索司马迁的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方法;研讨司马迁一家言之界说与历史观;专题研讨司马迁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民族思想、战争思想,;评说创建西汉的盖世英雄人物,涉及刘邦、张良、萧何、韩信四位历史人物;总结当代《史记》研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
《史记文献研究及选讲》*部分“史记通论”系统阐释《史记》其书的内容、价值与文献依据,以及《史记》作者司马迁的人格与人生。第二部分“史记选注讲”,选文40余篇,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皆备。选文记录了作者步入《史记》殿堂的足迹,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历程。
?
《史记论赞辑释》专题解读《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太史公曰”是司马迁仿《左传》中的“君子曰”所创造的史论形式。习惯称篇前之“太史公曰”为序,称篇末之“太史公曰”为赞。《天官书》后半、《伯夷列传》夹叙夹议,“太史公曰”置于篇中为论。《日者》、《龟策》两传与《伯夷列传》前后呼应,提示义例,均为论传。书末《太史公自序》为全书总论。篇前作序论,篇末作赞论,通篇为论传,书后总论等多种形式的史论,构成了司马迁系统的史学理论和是非观点,集中地表述了司马迁的“一家之言”,是探索司马迁思想的*手资料。
?
史记精言妙语是从《史记》一书中采摭的司马迁语录,既是一部备查司马迁“一家之言”的工具书,同时又是一部普及《史记》的中级读物,适于广大文史爱好者翻检和阅读。本书体例,一段语录,一节译文,一段评点,层层深入,雅俗共赏,这一文献整理形式可以说是尝试普及国学精品的一种创新。作为语录,一条条的精言,又具有独立性,它的字面意义与思想内涵,每个读者都可以作断想和发挥,以迸放语言蕴藏的思想火花。
?
《史记二十讲》系统评介中国文史名著《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内容扣紧文、史、哲三个方向展开,评说《史记》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对中国史学的贡献、对伦理思想的积淀,与文集第七卷《司马迁评传》相表里;着重阐释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治国理民政治思想的历史总结。
《司马迁评传》着重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史记》赖以产生的历史、社会、家世、师承以及个人经历等主观条件;具体评述了司马迁在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学纲领下所形成的哲学、史学和文学成就,进而分析了在这些成就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哲学、政治、经济、史学、战争等等,以及对人才、民族的思想。在传主生平事迹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全书通过对传主的业绩,即《史记》蕴含的思想评述中,写活人物,这是本书的一个极大的特点。
《三国史研究》汇结评说三国历史。总论三国鼎立的形成和汉末军阀;论形成三国鼎立的三大战役及外交;论三国的创业之主曹操、刘备、孙权;论三国各方的重要谋臣;论曹魏屯田、孙吴部曲、孙吴对江南的开发,以及三国时期的民族问题;论诸葛亮北伐以及三国的统一。
《三国史》上编 “三国鼎立的形成”,下编 “三国对峙归一统”。其中《三国史》,重在说“事”,是通俗断代史;《三国十二帝》,重在说“人”,是以鼎立三方的为主评说历史。评说同一段历史,使用两种不同角度不同。附编选录《三国志》专题课部分讲稿,题名《〈三国志〉名篇讲析》,以见作者“三国史研究”的基础和原生态。
《中国文献学》既是一部高校教材,也是作者建构综合性通论文献学理论的尝试。,中国文献学不是传统文献工作产生的分支文献学,即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的叠加,而是20世纪产生的一门综合型的文献学新兴学科,它的理论建构还在探索之中。全书十二章,前十章以20世纪传世的古文献和新增的历史文献为对象,考察它的载体形式、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以及历史发展四个方面的内容,别具一格。第十一章补充论述中国文献学发展的历史与成就,回照全书。十二章继续探讨文献学理论的架构。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