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中庸》学研究978756906641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朱熹《中庸》学研究978756906641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3.51 4.9折 68 全新

库存2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卉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066418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6200852

上书时间2024-08-17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卉,1986年生,四川威远人,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西南财经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儒家文献、儒家哲学的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宋之前的《中庸》研究

第一节 《中庸》文献简述及成书问题

第二节 子思学派对《中庸》学说的发展

第三节 孟子对《中庸》学说的发展

第四节 汉至唐的《中庸》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朱熹《中庸》学的学术背景

第一节 理学思潮的兴起

第二节 朱熹理学思想的学术渊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朱熹《中庸章句》成书过程研究

第一节 《中庸章句》成书之准备阶段

第二节 《中庸章句》之草成阶段

第三节 《中庸章句》之修正阶段

第四节 《中庸章句》之完善阶段

第五节 《中庸章句》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编排的位置及宋至清现存版本考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朱熹《中庸》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朱熹对《中庸》一书的界定

第二节 本体论思想

第三节 心性论思想

第四节 “道统”论

第五节 “慎独”论

第六节 “中庸”论

第七节 “尊德性”与“道问学”

第八节 朱熹《中庸》诠释中对“异端”思想的排斥

第九节 朱熹《中庸》学文献举隅及朱熹对儒家经典与他人观点的引用举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朱熹《中庸》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一节 朱熹《中庸》学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朱熹《中庸》学对元、明、清三代《中庸》学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宋代《中庸》研究著述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绪论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先秦儒学的代表作,《大学》《中庸》后被编人《礼记》,《论语》《孟子》是记述孔孟言论的重要著作,历来受到士人的重视。而真正将“四书”形成一体,代表孔孟之道和儒家正统,是朱熹的功劳。“四书”的形成是经过了二程、朱熹等人严格思考之后的历史、思想、文本的选择。朱熹等人要重建儒学,重构“道统”,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到“轴心时代”去重探孔孟思想之实质,这样其学说就有了“源头活水”。朱熹摒弃汉唐的经学系统而回溯先秦诸子学,应该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一方面,回归孔孟之学,固了“本”;另一方面,围绕“本”而建立起来的理学,是传承、是正统。朱熹在构建其心性论、性情论、天道论、工夫论等体系时所体现出来的思维路向和内容一定程度上是对先秦儒学的回归。这种回归是一种新的升华,真正意义上将先秦儒学理论体系化。朱熹建立起一套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儒家形上之学,是儒学、经学发展的高峰。

“四书”还反映了先秦儒家学说创立的一个过程,从孔子、曾子、子思到孟子,建立起儒家学术的大框架,为后世儒学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奠定了基础。但“四书”总体说来是先秦儒家思想之大体,而非全部。如《易传》《荀子》就没有被列入“四书”之中。“四书”的心性路向对理学体系之构建,回应时代挑战,融通儒、释、道三教都有积极的意义。“四书”之中最能代表儒家心性之学,也最能代表“四书”理论高度的就是《中庸》书。《中庸》一书自诞生起,就凸显了儒学的心性维度,使《孟子》儒家心性之学的基本问题得以确立。但《中庸》在儒学、经学上的意义一开始并没有彰显出来,它被淹没在《礼记》之中,未受到普遍重视,这是汉唐思想大一统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汉唐经学的体制化遏阻了儒学的发展,儒学失去动力,动力的缺失成为儒学发展的最大障碍,儒学之危艰迫使儒者去寻求儒学发展的新方向。儒学既要保持自我本色,又要展现新风貌,就只能重新审视儒家经典,在自身张力范围内去探寻新的生命力。理学家们发现转向先秦儒家心性之学能让儒学焕然一新,更好地应对危机。《中庸》一书在宋代自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庸》在宋代的研究最为壮观,单独研究《中庸》的著述近百种,绝大部分是理学家的著述,有少部分是佛教徒的,还有少部分是兼通儒、释、道三教的。宋儒对《中庸》的研究涉及理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几个问题:“天理”论、心性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工夫论,等等,可以说,《中庸》中所蕴含的丰富哲思在宋代最大限度地被诠释出来了。其中,程朱学派的《中庸》学说代表了宋代《中庸》研究的高度。《中庸》一书“广大精微”,其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它能迎合时代之需要,顺应和促成了儒学的新转变。从儒学史、经学史的角度来看,宋代《中庸》研究推动了儒学、经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其实就是学术思维、学术方法的变化。它又与《大学》《论语》《孟子》一起改变了儒学、经学研究的重心:由经学体系转向了“四书”学体系,并且影响了元、明、清的学术发展。它还是沟通儒、释、道三教的重要桥梁。

本书以《中庸》为研究对象,时间轴为宋代,人物为朱熹,

抓住了《中庸》学说史上最重要的一环。《中庸》放在宋代理学背景下,其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朱熹是宋代理学之集大成……



精彩内容

本书以朱熹的《中庸》学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朱熹《中庸》学集大成著作《中庸章句》的成书过程和朱熹《中庸》学的主要内容。朱熹《中庸》学说囊括了其理学思想的众多方面,如本体论思想、心性论思想、“道统”思想、“慎独”思想、“中庸”思想等等,充分体现了在理学思潮的背景下,儒学、经学研究范式的转型。朱熹《中庸》学说对元、明、清时代乃至东亚其他国家的《中庸》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