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藏集978753175571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行藏集978753175571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2.65 6.3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亮著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1755715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1686410

上书时间2024-08-17

亿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亮,字谦山,生于20世纪80年代,长在白山黑水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杂志执行主编、专栏作家、教师,现为神州天立教育集团国学高级研究员,《达人国学》系列读本主编;著有诗集《流世逢尘》《归安辞》,在各类杂志公开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文章200余篇;近年来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工作。

目录
卷一·见自己

 心若向阳四时春风——《论语》中的道德秩序

 仁为己任任重道远——《论语》中的士人精神

 物喜己悲何足道天下忧乐在士心——《岳阳楼记》的命运凯歌

 持德之本达善之境——《大学》心得一

 欲正天下先正己身——《大学》心得二

 不日新者必日退——《大学》"创新"论

 克己明理浩气长存——《近思录》中的克己之功

 德为才之基修己以安人——《世说新语》中的"孔门四科"

 道德仁义礼其为人之本——品读《素书》

 至诚恭俭生智安贫闲吟泰然——《挺经》中的内圣四境界

 东林有道万松唱酬——回望东林书院的历史瞬间

 开卷遇良朋习诵清风生——《读书十六观》中的读书之乐与读书之法

 得闲读书山青水白——《小窗幽记》中的读书境界

 为己而学知行合——《呻吟语》中的为学之道

 学者为人行道利世——《颜氏家训》中的学习观

 ……

内容摘要
     心若向阳四时春风 ——《论语》中的道德秩序 曾国藩有一天在军中与某人聊天,那人说:“胡润芝办事精明,人不能欺;左季高执法如山,人不敢欺;公虚怀若谷,爱才如命,而又待人以诚,感人以德,非二公可同日语,令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近乎圣人。但问题是,曾国藩最后还是被欺而亡。很多人会唏嘘:这个世界太糟糕了,还是有那么多人不会不忍欺。问题来了:当我们心存善念,仁爱众生之时,却发现前路越走越窄,头顶越来越暗,直至感叹“没有好人走的道了”的时候,该怎么办?这,就是所谓的道德困境。 【壹】世界冰冷内心温暖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论语·宪问第十四》 孔子主张不要主观预设别人是狡诈、不信之徒。也就是说一个人内心还是应该阳光一点,多想想世界光明的一面,少一点猜疑。然而问题来了:面对复杂的世界,“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无数过来人以血淋淋的经验教育下一代:“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因此,当我们看到大街上那些冷漠的看客脸上麻木的表情,还有面对陌生人时提防警觉的眼神似乎也就容易理解了。价值观在现实面前似乎已然败下阵来。圣人难道错了吗?绝对没有!因为还有后面一句“抑亦先觉”。什么叫先觉?比一般人早察觉。你不是想骗我吗?好,我已经知道了,你就无法骗我了。或许你要说,原来做好人这么难啊,还要练就火眼金睛?是的,“君子固穷”。做好人、做善人、做有德行的人本来就难,一定会遇到诸多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是否还选择做好人呢?此时的选择决定了你是否是一个真的好人。真正的好人即使处处面对碰壁、时时被人误解,仍会义无反顾地坚守下去。因为先觉者有一个重要使命在身:觉后觉——为尚未觉醒者打开大门,让阳光进来。 【贰】荆棘刺丛蹈刃徐行 微生亩谓孔子日:“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 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论语·宪问第十四》 微生亩这样的隐士永远也无法理解孔子。当自己的价值观与世俗无法调和时,隐士们选择绝望地放弃世俗,认为在远离尘俗的山野坚守内心的净土是专享选择。殊不知,在俗超俗才是至高境界。如五柳先生所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对真正的隐士来说,静里乾坤大,闭门即深山。这需要像千里马一样,有坚忍不拔的德行,还需要有一颗广博仁爱的赤诚之心。所以夫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老子的道确实高,那是洞悉天地宇宙万物的至高学问,这位先知先觉者面对世人仿佛总会眯起眼睛笑一笑,然后意味深长地说:“你不懂就算了,你都懂了还叫作道吗?但是迟早你会懂的。”他的目光总是遥遥地投向彼端。孔子则不同,虽然一边感慨着“知我者其天乎”,一边还是把目光投向此处,不怨天,不尤人,但求下学人事以达天命就够了。 庄子留给世界的,是一个渺远的背影。在对这个世界绝望之后,他选择离开,如蝶一般,飞入一个缥缈的梦境,或许那才是他认为的现实。而孔子,知其不可之时,还是把慈爱的目光投向众生,像一个被屡次犯错的孩子气坏了的父亲,摇了摇头之后无奈地说:“没办法,我还是担心他固执地不肯悔改。” 【叁】以直报怨知恩报恩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绝对道德,不需要前提,当然也不求有回报。但儒家追求的当然不仅是生命个体的圆满,而是社会伦理的和谐有序。所以,要保护善者,要鼓励善行。《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子路救了一位溺水者,被救者送给子路一头牛以示感谢。子路收了。孔子对“子路拯溺得牛”事件如是评论:鲁国人从此将喜欢救人于危难之中。子贡因为替一位奴隶赎身,得到政府奖励,却拒绝了,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孔子却这样评说:鲁国将不再有人愿做这种替人赎身的好事了。“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 孔子认为,以德报德是道德领域优选的标准。投桃报李,理所当然。以怨报怨当然不可取,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睚眦必报,冤冤相报何时了?但是以德报怨呢?对于施德者而言,似乎自身道德修养提升了,但也存在姑息养奸的隐患。设想,当“以德报怨”成为道德准则时,打人者就会说:“我虽然打了你,但你该以德报怨,否则就不道德。”这样的价值判断,岂不乱了吗?所以夫子给出了合理的标准:以直报怨。何为直?《左传》说得好:“正直为正,正曲为直。”(正曲,即正人之曲)以直报怨,就是以公正的态度让其了解自己过错并为此承担责任。或好或坏,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起相应的责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才是公正的道德秩序。 佛家有句话说得很在理:“菩萨心肠,金刚手段。”法律的目的是保护良善者。如果一个社会的良善者都寒心了,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变成刺骨寒冷的严冬了。所以我们呼唤良善之风时时吹遍,让道德的春天常驻人间

精彩内容

《行藏集》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集,本书中的大部分文章原载于《醒狮国学》的“典籍品读”栏目,因读者喜爱,便结集出版,同时编入一些散文及文学评论。从题材上来讲,有对文学经典的个性化解读,有对历史拨云见日的分析,更多展现的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丰富而精彩的精神世界。从“见自己”到“见天地”再到“见众生”,直到“见人心”终止。翻阅历史的雪泥鸿爪,终会寻得照见现实的那种淡然与从容的力量。本书系作者感悟人生系列丛书,收录作者精选国学散文随笔,蕴含近百年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者赋子了本书一种对生命的高度责任感、对真善美的追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