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3.3 4.5折 ¥ 52 全新
库存375件
作者程张著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53598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11672510
上书时间2024-08-17
上编文物教学运用
第一章文物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文物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二、文物在历史教学中的现状
三、文物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第二章将文物应用于教学前的准备
一、准备成为使用文物教学的教师
二、了解中国文物分布、保存概况
三、多渠道获得文物资源
第三章将文物应用于教学的尝试与探讨
029一、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文物的三个步骤
036二、在教学中应用文物的四个策略
下编教学文物十例
048第四章玉龙——史前文化多元一体的写照
048一、文物介绍
054二、教学运用
060第五章鹰形陶鼎——深度探寻早期文化交流06o
一、文物介绍066
二、教学运用
第六章 鄂君启节——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
072一、文物介绍
二、教学运用
第七章长信宫灯——秦汉文化发展的产物
o82一、文物介绍092二、教学运用
第八章尹湾简牍——秦汉社会发展的佐证
1O2一、文物介绍
二、教学运用
第九章击鼓说唱陶俑——汉代社会风貌的缩影
一、文物介绍
二、教学运用
第十章马踏飞燕——丝绸之路上的风情
一、文物介绍
二、教学运用
第十一章《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图——魏晋风度的真相
一、文物介绍
二、教学运用
164第十二章秘色瓷盘——唐代兴衰的见证164
一、文物介绍
二、教学运用
186 第十三章钱镠铁券——藩镇割据的产物
186一、文物介绍
二、教学运用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第一章文物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文物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1922年,梁启超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总结前人的成果,结合当时西方史学界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史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这本书中有很大的篇幅涉及“史料学”,并明确提出“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两大类,同时又将“非文字史料”界定为现存之实迹、传述之口碑和遗下之古物三种。同时,梁启超还在书中详细说明了“史料之收集与鉴别”的方法,为有志于史学者提供了入学门径。这本书在近代史学中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分析了“非文字史料”的概念和内容,时间虽然晚于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但在内容上却更加体系化。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国史学界对文物的研究是从此开始?其实也不尽然。
中国古代对文物的研究和记述也有很大的成就,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我国古代学者对文物的研究和记述,一直并非作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而是自成一体。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有历史研究者研究角度或研究方法的原因。中国古代的史学发展成绩卓著,但是古人对历史的学习或研究,主要是以史证史,没有文物证史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与古代文物多为官府收藏,学者难得一见有很大关系。部分官僚、士大夫虽有私人文物收藏,却秘不示人,也阻碍了文物的利用。
官府和私人收藏的文物,在社会动荡,尤其是政权更迭之际,往往会遭到毁灭性的损失,这更加重了文物资源的利用困难。历史上从商代开始,就有破坏文物的行为。商纣王被周武王讨伐,当他彻底失败时,他便把商朝历代搜集的珍宝堆放在鹿台上,一把火将珍宝连同自己烧了个干净。秦始皇灭亡六国,将它们的所有珍宝器物都席卷一空,放在咸阳的宫殿里;收缴天下的武器,铸成十二个金人。项羽来了,秦宫被一把火烧光,珍宝也化为灰烬,据说金人后来被熔化铸成钱币。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攻占长安,一把火把长安烧成一片废墟,东汉政权只好跑到洛阳建都。北魏在洛阳建都,修建大量宫殿庙宇,后来分为东魏和西魏,在这之前把洛阳烧杀抢掠一空。北魏大臣杨衒之离乱后回到洛阳,已经认不出哪里是哪里。唐朝首都又设在长安,不到三百年的时间,被安禄山洗劫一次,被回纥洗劫一次,后来又被黄巢火烧一次。长安地区元气大伤,从此各代政权都不在此定都。
这些破坏还仅仅是记载下来的,没有记载下来的,那有多少!
比如自西汉开始,历代都采用熔器造币的方法,以补钱币流通的不足。五代柴荣(周世宗)曾下诏要求全国境内“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他要求“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明崇祯帝将内府库藏历代铜器,全数发给宝源局熔铸钱币,以充军饷。清代以节俭著称的道光帝,还把内廷保存(含皇室历代旧藏)的各种铜器毁去铸钱。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在占领区强迫百姓“献铜献铁”,规模极大,而且毫无底线,民间铜器被搜刮一空、毁于一旦。甚至在文化昌明的当代,也发生过毁坏铜器的事。到如今,历史上原本数量众多的青铜器物已经极少了。文物资源的破坏,自然导致学者可研究和利用的资料比较少。
其次,我国古代的文物学研究自成一体,与历史研究若即若离,虽然成果蔚为大观,但是并不为世人所熟知,真正称得上“养在深闺人未识”。
文物的研究在中国早已有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只不过当时文物是作为“古董”而被研究的。古董,相比文物,内涵要小得多,甚至先前还多集中在金银珠宝、玉器青铜等狭窄门类中。例如,古人盗掘的墓葬,或是因为自然灾害发生土石崩塌、现出墓穴的墓葬里,瓦器、纸册、竹简基本上无人问津,它们被弃之不取、散落遍地的记载屡见不鲜。晋代有个叫“不准”的人,盗发战国时期的魏王墓,竟将今人视为比金银玉器还要珍贵许多的“竹书”当作火把来燃烧照明,以便去寻找金银珠玉。这件事堪为典型的例……
本书共分为两篇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文物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将文物应用于教学前的准备、将文物应用于教学的尝试与探讨、玉龙——史前文化多元一体的写照、鹰形陶鼎——深度探寻早期文化交流、鄂君启节——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长信宫灯——秦汉文化发展的产物尹湾、简牍——秦汉社会发展的佐证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