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港空间效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海港空间效应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0.19 6.2折 4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建科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27756

出版时间2014-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1200876600

上书时间2024-06-19

亿临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丛书序/01
本书序/01
前言/04
1 绪论 /1
1.1 选题依据/1
1.1.1 研究背景/1
1.1.2 问题的提出/2
1.1.3 研究意义/4
1.2 内容架构/6
1.2.1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6
1.2.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8
1.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9
2 相关研究综述及港口空间效应理论基础/ll
2.1 相关主题研究进展/11
2.1.1 港口区位论及其引发的港口功能区研究/11
2.1.2 港口体系及空间布局/12
2.1.3 港口空间成长规律及港一城空间相互作用/13
2.1.4 港口兴衰与腹地近现代化的历史地理解析/15
2.1.5 港口演变影响腹地发展的理论探讨/15
2.2 理论范式辨析及海港空间效应内涵/16
2.2.1 研究述评及其理论范式反思/16
2.2.2 海港空间效应的概念及其理论框架/18
2.3 海港空间效应主要理论基础/19
2.3.1 港口发展演化相关理论/19
2.3.2 区域空间成长与联系的相关理论/28
2.3.3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32
3 国外海港空间效应的案例分析/35
3.1 基于案例分析的港口空间效应理论模式/35
3.1.1 西方与亚洲港口城市演化阶段比较/35
3.1.2 基于非洲案例的腹地运网演化模式/37
3.2 典型海港对城市及腹地空间效应的案例分析/39
3.2.1 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的航运中心与世界性港城/39
3.2.2 鹿特丹:世界型枢纽城市与欧洲门户/42
4 中国海港空间效应的识别/48
4.1 海港的空间特征/48
4.1.1 港口的设施空间/48
4.1.2 海港的地域类型/49
4.1.3 海港的功能空间/52
4.1.4 中国海港空间体系/53
4.2 海港空间效应的识别系统/58
4.2.1 影响因子/58
4.2.2 动力结构与组成要素/60
4.2.3 计算模型/62
4.3 中国海港空间效应定量测度/64
4.3.1 理论假定/64
4.3.2 计算与空间分析/68
4.3.3 海港空间效应与港一腹经济地域系统的耦合特征/76
4.4 沿海三大经济圈海港空间效应分异特征/79
4.4.1 环渤海地区海港空间效应分布特征/79
4.4.2 长三角地区海港空间效应分布特征/82
4.4.3 珠三角地区海港空间效应分布特征/86
5 区域微观基础:海港对城市的地域空间效应分析/90
5.1 实证一:大连港对城市的地域空间效应/90
5.1.1 大连港口势能的集聚过程/90
5.1.2 临港产业空间成长与城市形态演变/91
5.1.3 主城区“港城式”土地利用模式/93
5.1.4 “港航式”轴一辐交通物流网络发育/97
5.2 实证二:青岛港对城市的地域空间效应/101
5.2.1 青岛港城发展的历史过程/101
5.2.2 港口群分工布局与交通网络格局/105
5.2.3 临港产业区发展格局/105
5.2.4 青岛港城市空间效应的基本特征/107
5.3 实证三:天津港对城市的地域空间效应/108
5.3.1 天津港城发展基本过程/108
5.3.2 天津港空间效应下的城市发展特征/11 1
5.4 实证四:宁波港城空间系统演化过程/114
5.4.1 宁波港城空间发展的阶段/114
5.4.2 宁波优势产业与临港产业集群的形成/11 7
5.5 实证五:厦门港城空间系统演化过程/119
5.5.1 近代厦门港城市形成发展过程/119
5.5.2 现代港口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演变/122
5.6 海港空间效应下的中国港一城空间系统演化理论/125
5.6.1 理论背景/125
5.6.2 研究目的/127
5.6.3 现代海港城市港一城空间系统演化过程/128
5.6.4 港一城空间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133
6 中国海港空间效应演化过程及其作用机理分析/138
6.1 腹地对海港成长的脉冲响应分析/138
6.1.1 平稳性检验/138
6.1.2 协整关系检验/139
6.1.3 脉冲响应分析/140
6.2 近代以来我国海港空间效应的总体变化/141
6.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港空间效应的演化过程/144
6.3.1 海港影响下的区域交通运输格局变化/144
6.3.2 海港影响下的区域对外贸易格局变化/151
6.3.3 海港影响下的区域产业格局变化/155
6.4 中国海港空间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析/162
6.4.1 海港对区域交通运输的地域空间影响/162
6.4.2 海港对区域对外贸易的地域空间影响/164
6.4.3 海港对区域产业集聚的地域空间影响/165
6.4.4 海港空间效应作用机理的本质特点/172
7 中国海港空间效应的优化与调控策略/175
7.1 通过港口产业集群提升海港集聚势能和辐射效应/175
7.2 强化海港空间规划与管制,形成合理港口体系,促进一体化整合/176
7.3 推动海陆产业分工与互动,强化港口与腹地的双向联系/177
7.4 重视港口周边滨水区规划,促进功能提升和综合利用/178
7.5 畅通港一腹集疏运网络通道,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1 79
7.6 以市场化为导向,使企业成为港口与腹地互动发展的主体 /181
7.7 推动区港联动,加快信息化建设,拓展新型港口空间/181
8 结论与展望 /183
8.1 主要结论/183
8.2 特色与创新点/185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185
参考文献/187
图片来源/197
表格来源/199
后记/200

内容摘要
海港是海洋运输的起点,也是推进海洋战略的起点。郭建科等编著的《中国海港空间效应》在系统总结港口空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海港空间效应的概念,并构建其识别模型;剖析典型海港演化对城市产生地域空间效应的作用过程、主要特征,总结海港对城市产生空间效应的一般规律;揭示海港空间效应的区域作用机理,提出中国海港空间效应的优化与调整策略,为我国不同地区乃至国家层面制定港口空间发展的优化调控策略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中国海港空间效应》可供从事经济地理研究的科研人员、城市区域管理人员学习与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