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
  • 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

110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石家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家庚 主编;屈松柏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10

版次2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1-04-02

尚品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家庚 主编;屈松柏
  • 出版社 科技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0-10
  • 版次 2
  • ISBN 9787502318406
  • 定价 11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036页
  • 字数 1568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系统论述中医诊治心血管疾病的大型专著,分上(基础理论)、中(临床证治)、下(现代研究)卷及附卷(心血管病常用诊断技术)。上卷介绍中医心系理论源流和发展、心及心包络形体观、心脏生理功能与特性、心与其他脏腑关系以及病因病理、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辨证方法、治则治法等内容; 中卷介绍中医心系病症及西医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证治,选编常见病症60余种,每病按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病因病机、防治措施、研究进展等次第编写,中医特色突出;下卷重点介绍现代中医辨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成果,包括心实质研究、脉诊研究、舌诊研究、针刺腧穴研究、方剂研究、药物研究等。附卷介绍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诊断技术。书末附有方剂索引等,以备临床检索之需。

  本书体例新颖,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各级医院中、西医临床医师必备的参考书。
【目录】
上卷 基础理论

 第1章 导言

 第一节 中医心血管病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中医心血管病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医心血管病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二、中医心血管病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

  三、中医心血管病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成熟

 第2章 心脏(心包)形体观

 第一节 传统医学的认识

  一、心脏形态和位置

  二、心包形态和位置

 第二节 现代医学的认识

  一、心脏的体表投影

  二、心脏的位置及形态

  三、心壁的结构

  四、心脏的传导系统

  五、心脏的血管

  六、心包

 第3章 心脏生理功能与特性

 第一节 传统医学的认识

  一、心的主体功能

  二、心的联属功能

  三、心的生理特性

  四、心包络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 现代医学的认识

  一、心脏的兴奋功能

  二、心脏的收缩功能

  三、心脏的内分泌功能

 第4章 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第一节 心脏与四脏的关系

  一、心与肝

  二、心与脾

  三、心与肺

  四、心与肾

 第二节 心脏与六腑的关系

  一、心与三焦

  二、心与胆

  三、心与胃

  四、心与小肠

 第三节 心脏与奇恒之府的关系

  一、心与脑

  二、心与脉

 第5章 心系病症的病因病理

 第一节 发病原因

  一、外因

  二、内因

  三、其他因素

 第二节 发病机理

  一、正虚

  二、邪实

  三、虚实挟杂

 第三节 病理特点

  一、本虚标实

  二、气血虚衰

  三、因果转化

 第6章 心系病症的诊断

 第一节 四诊方法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西医体格检查

  一、心脏检查

  二、血管检查

 第三节 常用辨证方法

  一、八纲辨证

  二、脏腑辨证

  三、病因辨证

  四、气血津液辨证

  五、六经辨证

 第四节 常见症状鉴别诊断

  一、畏恶风寒

  二、寒热往来

  三、潮热

  四、五心烦热

  五、自汗

  六、盗汗

  七、瘫痪

  八、半身不遂

  九、浮肿

  十、疲乏

  十一、善惊

  十二、善恐

  十三、善忧思

  十四、烦躁

  十五、健忘

  十六、多梦

  十七、晕厥

  十八、少气

  十九、头晕

  二十、头痛

  二十一、头重

  二十二、脑鸣

  二十三、手足厥冷

  二十四、气喘

  二十五、胸闷

  二十六、胸痛

  二十七、心悸

  二十八、心下悸

  二十九、心下痞

  三十、小便不利

  三十一、耳鸣耳聋

 第7章 心系病症的治则治法

 第一节 治疗原则

  一、扶正祛邪

  二、调整阴阳

  三、调理脏腑气血

  四、区分标本缓急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第二节 基本证候与治法

  一、心气虚证治

  二、心血虚证治

  三、心阴虚证治

  四、心阳虚证治

  五、心阳暴脱证治

  六、心气血两虚证治

  七、心气阴两虚证治

  八、心火亢盛证治

  九、心脉痹阻证治

  十、痰火扰心证治

  十一、水气凌心证治

  十二、心肝血虚证治

  十三、心肺气虚证治

  十四、心脾两虚证治

  十五、心肾阳虚证治

  十六、心肾不交证治

  十七、心胆不宁证治

  十八、心经热盛证治

  十九、水湿泛滥证治

  二十、痰瘀互结证治

中卷 临床证治

上篇 中医病名证治

 第8章 厥证

 第9章 胸痹

 第10章 惊悸、怔忡

 第11章 不寐

 第12章 多寐

 第13章 健忘

 第14章 眩晕

 第15章 中风

 第16章 昏迷

 第17章 痴呆

 第18章 百合病

下篇 西医病名证治

 第19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20章 心脏骤停

 第21章 心原性休克

 第22章 心原性昏厥

 第23章 心律失常

 第一节 过速性心律失常

 第二节 缓慢性心律失常

 第24章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

 第25章 风湿热

 第26章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第一节 二尖瓣疾病

 第二节 主动脉瓣疾病

 第三节 多瓣膜疾病

 第27章 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

 第28章 动脉粥样硬化

 第29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一节 心绞痛

 第二节 心肌梗死

 第30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31章 病毒性心肌炎

 第32章 原发性心肌病

 第33章 心包炎

 第34章 高血压病

 第35章 高血压性心脏病

 第36章 低血压

 第37章 肺原性心脏病

 第一节 急性肺原性心脏病

 第二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第38章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第39章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第40章 心脏神经官能症

 第41章 甲亢性心脏病

 第42章 糖尿病性心脏病

 第43章 结缔组织病性心脏病

 第一节 系统性硬皮病心脏病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病

 第44章 梅毒性心脏病

 第45章 妊娠合并心脏病

 第46章 脑血管病

 第一节 脑血栓形成性脑梗塞

 第二节 脑栓塞

 第三节 脑动脉硬化症

 第四节 高血压脑病

 第五节 脑出血

 第六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七节 血管性头痛

 第47章 周围血管疾病

 第一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

 第二节 雷诺病

 第三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四节 血栓性静脉炎

 第五节 红斑性肢痛症

 第48章 淋巴管病

 第一节 淋巴管炎

 第二节 淋巴水肿

下卷 现代研究

 第49章 中西医结合研究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50章 心实质研究

 第51章 脉诊研究

 第一节 脉诊源流

 第二节 现代研究方法简介

  一、脉象归类分析方法

  二、脉搏图形化研究

  三、脉象模型研究

  四、临床实验方法

 第三节 脉象形成机理 

 第四节 平脉与胃、神、根 

  一、胃、神、根

  二、平脉

 第五节 常见脉象 

  一、浮脉

  二、芤脉

  三、散脉

  四、沉脉

  五、伏脉

  六、迟脉

  七、缓脉

  八、数脉

  九、疾脉

  十、大脉

  十一、洪脉

  十二、细脉

  十三、长脉

  十四、短脉

  十五、虚脉

  十六、弱脉

  十七、微脉

  十八、实脉

  十九、滑脉

  二十、弦脉

  二十一、紧脉

  二十二、革脉

  二十三、牢脉

  二十四、濡脉

  二十五、结脉

  二十六、代脉

  二十七、促脉

  二十八、动脉

  二十九、涩脉

 第六节 怪脉

  一、釜沸脉

  二、解索脉

  三、雀啄脉

  四、麻促脉

  五、虾游脉

  六、鱼翔脉

  七、屋漏脉

  八、弹石脉

  九、转豆脉

  十、偃刀脉

 第52章 舌诊研究

 第一节 舌诊源流

 第二节 舌诊的现代研究方法

  一、舌尖微循环

  二、活体显微镜观察

  三、舌荧光检查

  四、舌印

  五、病理切片

  六、舌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

  七、生理生化测定

  八、血液流变学检查

  九、其他研究方法

 第三节 舌诊的现代研究成果

  一、正常舌象

  二、病理舌象

  三、其他

 第53章 针刺与腧穴研究

 第一节 针刺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一、针刺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二、部分腧穴对心脏功能的作用

  三、针刺对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

  四、针刺对血压的调整作用

 第二节 针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验研究

  一、冠心病

  二、高血压病

  三、心肌炎

  四、无脉症

  五、心脏神经官能症

  六、急性脑血管病

 第54章 方剂研究

  一、炙甘草汤

  二、天王补心丹

  三、生脉散

  四、参附汤

  五、保元汤

  六、六味地黄丸

  七、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八、四逆汤

  九、当归四逆汤

  十、真武汤

  十一、肾气丸

  十二、栝蒌薤白白酒汤

  十三、麻黄附子细辛汤

  十四、失笑散

  十五、泻心汤

  十六、黄连解毒汤

 第55章 中药研究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

  一、苦参

  二、万年青

  三、党参

 第二节 强心药

  一、福寿草

  二、蟾酥

  三、夹竹桃

  四、铃兰

  五、羊角拗

  六、附子

 第三节 降血脂药

  一、灵芝

  二、何首乌

  三、蒲黄

  四、山楂

  五、决明子

  六、泽泻

  七、大蒜

  八、大黄

  九、姜黄

  十、水飞蓟

  十一、女贞

  十二、没药

  十三、虎杖

  十四、薤白

 第四节 抗心绞痛药

  一、麝香

  二、淫羊藿

  三、冰片

  四、苏合香

  五、五灵脂

  六、麦门冬

  七、丹皮

  八、毛冬青

  九、红花

  十、三七

  十一、川芎

  十二、丹参

  十三、益母草

  十四、葛根

  十五、银杏叶

 第五节 抗高血压药

  一、罗布麻

  二、钩藤

  三、汉防己

  四、黄芩

  五、臭梧桐

  六、野菊花

  七、地龙

  八、杜仲

  九、八厘麻

  十、夏枯草

  十一、莱菔子

  十二、玉米须

  十三、青木香

 第六节 其他药

  一、五味子

  二、细辛

  三、当归

  四、桃仁

  五、赤芍

  六、降香

  七、莪术

  八、郁金

  九、水蛭

  十、鹿蹄草

  十一、刺五加

  十二、黄芪

  十三、人参

  十四、青皮

附卷 心血管病常用诊断技术

 第56章 实验诊断 

  第一节 心脏疾病实验诊断 

  第二节 血脂及脂蛋白测定 

  第三节 血气分析及pH测定 

  第四节 血液流变学检验 

  第五节 微循环检查

 第57章 心电图 

  第一节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 

  第二节 异常心电图 

  第三节 心电图负荷试验 

  第四节 动态心电图

 第58章 心室晚电位

 第59章 心音图 

  第一节 正常心音图 

  第二节 异常心音图 

  第三节 心脏杂音 

  第四节 瓣膜病变的心音图诊断 

  第五节 心脏及大血管异常通道的诊断

 第60章 心血管的X线诊断  

  第一节 检查方法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 

  第三节 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第四节 心血管常见病X线分析

 第61章 超声心动图 

  第一节 正常心脏的超声心动图 

  第二节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超声心动图

 第62章 心机图 

  第一节 心尖搏动图 

  第二节 颈动脉搏动图 

  第三节 心阻抗图 

  第四节 心导纳图

 第63章 放射性核素检查 

  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 

  第二节 心血管显像及心功能测定

 第64章 介入性心血管诊断术 

  第一节 心导管术 

  第二节 冠状动脉造影术 

  第三节 临床电生理检查术

附  方剂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