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之间: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谣言研究
¥
150
九品
仅1件
作者李若建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84
上书时间2024-12-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若建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27577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20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3页
-
字数
162千字
- 【内容简介】
-
《虚实之间》对20世纪50年代(及前后)在中国大陆暴发的一些较大规模的谣言现象作了深入剖析。这些谣言包括“毛人水怪”谣言、“割蛋”谣言、“仙水”“神药”谣言以及投毒的谣言。作者李若建指出,谣言是社会环境投射的影子。谣言也与民众的集体记忆紧密相关。“谣言往往是在把真实成分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出现了位置错配”。作者认为,制止谣言最根本的方法是信息的公开、真实、及时。《虚实之间》在今天仍然具有启迪和警示意义。
- 【作者简介】
-
李若建,1956年生,福建厦门人。1981年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获学上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7年至今在中山大学任教,现任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流动人口及相关问题,单独完成并已经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 【目录】
-
自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何为谣言
(一)谣言的定义
(二)谣言的过程
第二节 时空视角下的谣言研究
(一)集体记忆
(二)地域
(三)集体行为与集体行动
(四)民间话语
(五)社会变革
(六)研究框架
第二章 “毛人水怪”
第一节 谣言的传播
(一)1946~1947年的谣言
(二)1949~1950年的谣言
(三)1953~1954年的谣言
(四)1954年以后的谣言
(五)其他类似谣言
第二节 谣言的内容、影响和平息
(一)谣言的主要内容
(二)民间的恐慌
(三)形形色色的传播者
(四)谣言的平息
第三节 谣言产生的背景
(一)区位与谣言的形成
(二)集体记忆
(三)意识形态与文化重构
(四)一个假设
第四节 谣言的建构
(一)1946~1947年的谣言
(二)1949年的谣言
(三)1953~1954年的谣言
(四)1954年以后的谣言
第三章 “割蛋”
第一节 谣言的基本情况
(一)谣言概况
(二)谣言发生的时空
第二节 “割蛋”人
(一)“割蛋”人的几个形象
(二)为何成为“割蛋”人
第三节 谣言形成的基础
(一)相关的集体记忆
(二)社会的恐慌
(三)民间话语对政治事件的解读
第四节 谣言的形成
(一)一个可能的起点
(二)被误读的政治宣传
(三)点燃导火索的一贯道
第四章 “仙水”、“神药”
第一节 1950~1957年全国各地的“仙水”、“神药”事件
第二节 几个案例
(一)广东省海康县“仙人水”事件
(二)吉林省德惠县“讨药”事件
(三)广东省连山县“神仙水”事件
(四)四川省三台县“水观音”事件
(五)广东省电白县“晏宫庙”事件
(六)江西省南昌县“活娘娘”事件
第三节 研究的视角
(一)理性对荒唐的判断
(二)中国民间宗教的分散性
第四节 何以如此
(一)社会基础
(二)社会变迁的特殊时刻
(三)官民冲突
第五章 投毒谣言与冤案
第一节 真假投毒事件
(一)20世纪50年代的投毒案件
(二)贵州遵义与其他一些地区的投毒案件
(三)浙江温岭县的投毒谣言
(四)形形色色的投毒冤假错案
第二节 被放大的投毒恐慌
(一)近代中国的投毒恐慌
(二)抹黑对手
(三)“放蛊”引发的恐慌与冤案
第三节 原来如此
(一)毒药与生产方式
(二)生活方式
(三)水源
第六章 前车之鉴
(一)为何谣言暴发有相似的场景
(二)为何谣言反复出现
(三)谣言不一定止于智者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