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妾的儿女 郑霭龄 9787229058418 重庆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妾的儿女 郑霭龄 9787229058418 重庆出版社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可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联系客服!

11.61 3.6折 32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霭龄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58418

出版时间2013-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2元

货号9787229058418

上书时间2025-01-05

润田图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妾的儿女》:从旧式底层华工小妾到西式新女性,从温哥华小酒馆女招待到加拿大总理特别顾问,一个家族,三代女性,见证百年移民甘苦悲欢。在欧美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被作为研究文学、历史、女性、亚洲历史的资料和教材。
海外华裔郑霭龄历史题材纪实性文学作品的拓荒之作。
加拿大《环球邮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93周上榜。
加拿大纪实文学奖、温哥华图书奖、加拿大女性文学奖、加拿大总督文学奖提名。

作者简介
郑霭龄,加拿大有名华裔女作家。曾任加拿大政府不错经济顾问。《妾的儿女》是郑霭龄的靠前部作品,也是其代表作。《妾的儿女》是一部拓荒之作,是加拿大历目前靠前部描写华人生活的非虚构文学作品,而郑霭龄本人则被誉为华裔历史题材非虚构类的创作先驱和开拓者。

目录

内容摘要
 《妾的儿女》是著名华裔加拿大女作家郑霭龄用英文写的自传体文学作品,以作者的外公、外婆、母亲为主要人物线索,串联起包括留守大陆的外公正室母子、跟随外公出洋谋生的小妾(即外婆)、被外公带回大陆由正室抚养的作者的两个姐妹的生活以及早期加拿大中国城华人生活,讲述大时代背景下一个移民家族的生离死别,同时折射出以作者家族为代表的早期加拿大华人在残酷的异国环境中不为人知的艰辛挣扎。
《妾的儿女》以作者自己家族的历史印迹为经,以跨越穿梭太平洋两岸、贯穿几代人的生活的时空变幻形态为纬,编织成了这部回眸家族历史、追寻先辈生命历程的精彩动感画面,谱写出一部跌宕起伏的家族史,一部催人泪下的海外华人辛酸史。

精彩内容
 第一章在中国,人们一般认为瞎子算命比双目正常的算命先生算得更准。故事就从算命开始:在一个小村子里,有个怀孕的小妾来找瞎子算命。算命的告诉她,你肚子里怀的是男孩。娶小老婆就是为了生儿子,但是梁梅英的头两胎都让丈夫失望了。现在,她好不容易等来个儿子,决定不能生在中国,要生在加拿大。中国人当时把加拿大称作“金山”。
几年过去了,孩子到了快上学的年纪。陈山想按照暂居海外的华人习俗,把孩子送回家,在家乡接受教育。他也渴望见一见
大老婆,渴望站在村子的土地上。陈山背井离乡已经二十一年,期间只是短暂地回去过两趟。小妾提议陈山一个人回中国,她和孩子留在加拿大。陈山同意了,但他提出了条件,为了不白回一
趟家,也为了光宗耀祖,这次回去要给家里盖座新房。
而那个原以为是儿子的婴儿,那个还在娘胎里就来到加拿大的婴儿,就是我母亲。小妾同意陈山回家盖房的条件就是让我母亲留在加拿大。
***我母亲的父亲,也就是外公,在中国南部的广东省张家边村盖了座房子。50年后,也就是1987年春,我和母亲站在这座房子的前厅,一起的还有她的姐姐和同父异母的弟弟。我的大姨陈萍告诉我们,她和舅舅陈元有些东西要还给我妈。陈元示意我和母亲跟他上楼。母亲疑惑不解,问我道:“他们那里会有什么东西给我?”母亲从小就在加拿大长大,与中国家人唯一的纽带就是些正儿八经的问候信,写来问候两个姐姐和另一个妈妈。外公坚持让母亲临摹那些汉字,对于他来说,母亲书写的问候信是一种尊敬;而对于母亲来说,这些信不过是书法练习。
跟在陈元后面爬楼梯可不是件容易事,我们总感觉他是在下楼梯而不是上楼梯。舅舅生下来时脚就向后弯折,在那时的中国农村,他的母亲满怀信心地花钱请大夫给他矫正,但是没有一个成功的。
楼梯顶部是个宽阔的房间,摆放着三张床,每张床都支着蚊帐。陈元带着我们走到远处的角落,走进一个小房间。房间四周屏风上的木头已经腐烂,但是仍隐约可见装饰瓷镶板挖去后留下的痕迹。陈萍严肃地说道:“这房间本来是接待客人用的。爸爸说过,想要一个地方能够招待亲戚朋友,一起喝喝茶。”陈萍和她弟弟陈元一样,总是对他们的父亲赞不绝口,觉得他盖这座房子的时候很了不起。对于我和母亲而言,这个房间看上去就是间储藏室,里面堆满垃圾:一张高高的生锈婴儿床,弹簧已经坏掉;塞着破裂软木塞的陶器;一台RcA维克多的留声机,可能已经沉默了数十年;还有各种各样的破烂草篮。
陈元四处翻找,终于给母亲找出一捆褪色的棕色布匹。陈萍领着我们走向阳台,那里阳光更明媚些。抖开一看,原来是件外套的模样,应该是小孩穿的衣服。母亲稳稳地接过来,缓缓捏住衣领,领边是黑色的天鹅绒。母亲的胳膊从袖口钻进去,小衣服罩在肩膀上,盖不住大腿和手腕,一看就知道母亲过去穿这件衣服的时候还很小。但是,当母亲把衣领套上去,天鹅绒严实地包着脖子时,一点儿都不觉得不合身。这件衣服最后这一亮相,仿佛抚平了过去的一切爱恨恩怨,这个一半在加拿大,一半在中国的家庭破镜重圆。
母亲上次穿这件衣服时年纪还小。天鹅绒边加上皮革衬料,这件棕色的花式织衣是外婆难得一见的贵重物品。她在温哥华出售时尚商品的格兰维尔街买的这件衣服。外婆和母亲就住在离那里几条街区的唐人街。母亲曾经穿着这件衣服和好姐妹手挽着手,一起走在温哥华的人行道上。她从来没有想到这件衣服会在中国度过这么多年的岁月,没有想到我外婆会把衣服交给我外公,塞进普普通通的包裹,再带回到外公远在天边的另一个家庭。
陈萍曾经穿着这件衣服神气活现地走在村子里,享受着其他村民的讥讽:“番鬼妞。”这件象征“洋妞”的衣服又从她手里传给了陈元。等到陈元穿不下时,衣服就妥善地保存了四十余年,逃过了日军的掠夺,躲过了动乱的年代,也经历了岁月的打磨。陈萍和陈元一直留着这件衣服,希望他们在加拿大的母亲和妹妹仍然活着。
***我打小就知道在中国可能有亲戚。我小时候就对一张照片很好奇,照片上有两个小孩。照片很随意地放在一摞黑白相片里,就放在我们家楼上雪松木箱子最底下的抽屉中。我们家住在乔治王子城,是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北部的林木业城镇。
如果久久凝视照片,那两个女孩好像会朝我眨眼。为什么不会呢?她们等妹妹等了那么久。有时候,我会幻想着她们放学回家,然后有人告诉她们说:“你们的小妹妹,她就在这里!快点!快去打招呼!”她们早就听说有这么一个妹妹,但从来没有见过。小妹妹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离开了中国,离开了姐妹俩。
她们飞快地把袜子卷上脚踝,整一整裙摆。姐姐抓着妹妹的手腕,站在那里,准备与小妹妹相见。突然,她们呆立不动,凝滞在时间的长河中,等待着一个永远不可能到来的时刻。
我知道,照片里的一个女孩其实已经死了。年幼的那个刚十
几岁就死了。家里人都知道照片里的另一个女孩也死了。外公和外婆回加拿大后,这个女孩跟外公的大老婆留在中国,实际上就被抛弃了。后来,她跟我外公的通信也中断了。在中国大陆解放后,她跟外公外婆的联系完全中断。母亲每次谈到童年生活的伤心故事时,最后总会说上一句:“我自己一个人孤苦伶仃。”母亲的这些话就像墨迹一样,涂抹在我的良心上无法拭去。看到这张照片,我多希望过去并不是这样。
看到抽屉里的其他照片,我不需要怎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现实生活,我见过外公和他的小妾——也就是我的外婆。整个抽屉里没有一张他们俩的合影。在他唯一的一张照片上,岁月的沧桑,长期的忧虑,耷拉的下巴,使他看起来神情抑郁。我知道母亲在外公的葬礼上没有掉眼泪——虽然外公去世时我只有四岁,但我那时候已经开始记事了。我以前很崇拜外公。“我长得像他吗?”我暗自寻思,描摹着他的下颌线,然后再摸一下自己的下巴。我不敢想象自己会长得像外婆。她肯定不愿意让我长得像她,至少我觉得是这样。
外婆本人让我害怕。我更喜欢照片里面安安静静的她。有证
据说明,在外婆那个年代,她曾经是唐人街最漂亮的女人之一。
“这是众所周知的,”母亲是这么说的,“所有人都跟我说,‘梅英太好看了’。”或许这是我母亲对外婆最好的评价了。
外婆在世时,我总是想着外婆是很美的,我对外婆的美丽确信不疑。不知道出于什么角度,我觉得正是外婆的美丽才给她带来了一生的不幸。
P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