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人生(季羡林散文新编)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可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联系客服!
¥
12.45
5.2折
¥
24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3652
出版时间2014-1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4元
货号3070438
上书时间2024-12-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清平人。上高中时即发表过数篇短篇小说。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其问发表散文和译文多篇。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6年回国,被胡适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季先生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
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录
送礼
论正义
新年随笔
迎春杂感
爽朗的笑声
春色满寰中
谈老
在德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987年元旦试笔
赞“代沟”
新年展望
六字真言
新年抒怀
老少之间
1995年元旦抒怀——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读朱自清《背影》
人生
再谈人生
三论人生
漫谈撒谎
容忍
恭贺新禧
傻瓜
世态炎凉
趋炎附势
漫谈消费
中餐与西餐
我们面对的现实
一 生活的现实
二 学术研究的现实
衣着的款式
宗教
老马识途
三思而行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中餐与西餐
毁誉
论包装
论广告
起名的学问
真理愈辨愈明吗?
爱情
虎年抒怀
牵就与适应
缘分与命运
论压力
不完满才是人生
谦虚与虚伪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百年回眸
走运与倒霉
做人与处世
我们为什么有时候应当说谎?
哲学的用处
谈孝
世纪回眸
坏人
我害怕“天才”
对号入座
沧桑阅尽话爱国
新世纪,新千年
论朋友
千禧感言
梦游21世纪
豪情半怀迎新纪
迎新怀旧——21世纪第一个元旦感怀
成功
论说假话
新世纪新千年寄语
谈礼貌
隔膜
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再论包装
再谈爱国主义
从小康谈起
让坏事变成好事
同胞们说话声音放低一点
狗年元旦抒怀
两个母亲
内容摘要
除了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两个身份之外,季羡林先生还是一位积极人生的探索者,关于人生何为的思考贯穿了他的一生。《再谈人生(季羡林散文新编)》精选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的各个侧面——时间、生
命、死亡、做人、处世、宽容、老年、宗教等的散文数十篇,展示这位智慧老人不同阶段的人生哲思。
精彩内容
送礼
我们中国究竟是礼义之邦,所以每逢过年过节,或有什么红白喜事,大家就忙着送礼。既然说是“礼”,当然是向对方表示敬意的。譬如说,一个朋友从杭州回来,送给另外一个朋友一只火腿、
二斤龙井;知己的还要亲自送了去,免得受礼者还要
赏钱,你能说这不是表示亲热么?又如一个朋友要结婚,但没有钱,于是大家凑个份子送了去,谁又能说这是坏事呢?
事情当然是好事情,而且想起来极合乎人情,一
点也不复杂:然而实际上却复杂艰深到万分,几乎可以独立成一门学问:送礼
学。第一,你先要知道送应节的东西,譬如你过年的时候,提了几瓶子汽水,一床凉席去送人,这不是故意开玩笑吗?
还有五月节送
月饼,八月节送粽子,最少也让人觉得你是外行。第二,你还要是一个好的心理学家,能观察出对方的心情和爱好来。
对方倘若喜欢吸烟,你不妨提了几听三炮台恭恭敬敬送了去,一
定可以得到青睐。对方要是喜欢杯中物,你还要知道他是维新派或保守派。前者当然要送法国的白兰地,后者本地产的白干或五加皮也就行了。
倘若对方的思想“前进”,你最好订一份《文汇报》送了去,一定不会退回的。
但这还不够,买好了应时应节的东西,对方的爱好也揣摩成熟
了,又来了怎样送的问题。除了很知己的以外,多半不是自己去送,这与面子有关系;于是就要派听差,而这个听差又必须是个好的外交家,机警、坚忍、善于说话,还要一副厚脸皮;这样才能不辱使命。拿了东西去送礼,论理说该到处受欢迎,但实际上却不然。
受礼者多半喜欢节外生枝。东西虽然极合心意,却偏不立刻收下。
据说这也与面子有关系。听差把礼物送进去,要沉住气在外面等。
一会,对方的听差出来了,把送去的礼物又提出来,说:“我们老爷太太谢谢某老爷太太,盛意我们领了,礼物不敢当。
”倘若这听差真信了这话,提了东西就回家来,这一定糟,说不定就打破饭碗。
但外交家的听差却绝不这样做。他仍然站着不走,请求对方的听差再把礼物提进去。这样往来斗争许久。对方或全收下,或只收下一半,只要与临来时老爷太太的密令不冲突,就可以安然接了赏钱回来了。
上面说的可以说是常态的送礼。可惜(或者也并不可惜)还有变态的。我小的时候,我们街上住着一个穷人,大家都喊他“地方”,有学问的人说,这就等于汉朝的亭长。每逢年节的早上,我们的大门刚一开,就会看到他笑嘻嘻地一手提了一只鸡,一手提了两瓶酒,跨进大门来。鸡咯咯地大吵大嚷,酒瓶上的红签红得炫人眼睛。他嘴里却喊着:“给老爷太太送礼来了。”于是我婶母就立刻拿出几毛钱来交给老妈子送出去。这“地方”接了钱,并不像一
般送礼的一样,还要努力斗争,却仍旧提了鸡和瓶子笑嘻嘻地走到另一家去喊去了。这景象我一年至少见三次,后来也
就不以为奇了。但有一年的某一个节日的清晨,却见这位“地方”愁容满面地跨进我们的大门,嘴里不喊“给老爷太太送礼来了”,却拉了我们的老妈子交头接耳说了一大篇,后来终于放声大骂起来。老妈子进去告诉了我婶母,仍然是拿了几毛钱送出来。这“地方”道了声谢,出了大门,老远还听到他的骂声。后来老妈子告诉我,他的鸡是自己养了预备下蛋的,每逢过年过节,就暂且委屈它一下,被缚了双足倒提着陪他出来逛大街。玻璃瓶子里装的只是水,外面红签是向铺子里借用的。“地方”送礼,在我们那里谁
都知道他的用意。所以从来没有收的。他跑过一天,衣袋塞满了钞票才回来,把瓶子里的水倒出来,把鸡放开。它在一整天“陪绑”之余,还忘不了替他下一个蛋。但今年这“地方”倒运。向第一家送礼,就遇到一家才搬来的外省人。他们竞老实不客气地把礼物收下了。这怎能不让这“地方”愤愤呢?他并不是怕瓶子里的凉水给他泄漏真
相,心痛的还是那只鸡。
另外一种送礼法也很新奇,虽然是“古已有之”的。我们常在笔记小说里看到,某一个督抚把金子装到坛子里当酱菜送给京里的某一位王公大人。这是古时候的事,但现在也还没有绝迹。我的一位亲戚在一个县衙门里做事,因了同县太爷是朋友,所以地位很重要。在晚上回屋睡觉的时候,常常在棉被下面发见一堆银元或别的值钱的东西。有时候不知道,把这堆银元抖到地上,哗啦一
声,让他吃一惊。这都是送来的“礼”。
这样的“礼”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接受的。
他一定是个什么官,最少也要是官的下属,能让人生,也能让人死,所以才有人送这许多金子银元来。官都讲究面子,虽然要钱,却不能干脆当面给他。于是就想出了这种种的妙法。我上面已经提到送礼是一门学问,送礼给官长更是这门学问里面最深奥的,需要
经过长期的研究简练揣摩,再加上实习,方能得到其中的奥秘。能把钱送到官长手中,又不伤官长的面子,能做到这一步,才算是得其门而人了。
也有很少的例外,官长开口向下面要一件东西,居然得不到。以前某一个小官藏有一颗古印,他的官长很喜欢,想拿走。他跪在地上叩头说:“除了我的太太和这块古印以外,我没有一
件东西不能与大人共享的。”官长也只好一笑置之了。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