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唱唱本与票房--北京民间说唱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说唱唱本与票房--北京民间说唱研究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可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联系客服!

49.22 7.0折 70 全新

库存2件

天津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崔蕴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9992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0元

货号3841115

上书时间2024-12-15

润田图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崔蕴华编著的《说唱唱本与票房--北京民间说唱研究》一书主要以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唱本为中心来研究北京民间说唱的种类、渊源及其地方文化特点。本书从历史渊源看,北京地区的说唱发展于金元,转变于明,至有清一代遂成大观。满族皇室的重视、整体文化生态的鲜活均促进了北京说唱文艺的繁荣。其次,从艺术而言,北京地区说唱在情感表达、文体创新、诗体创新等三方面颇有新意。说唱本质上是民间艺术,是流转千年的口传文化,拥有众口腾播的传承形态,此外,当一种说唱艺术传唱市井、口传心授之际,坊间刻本、抄本亦会随之盛行。这些泛黄的民间小册纤薄汗漫,却承载了本地民众的人文意涵与生命形式。最后,本书从文献记载及田野调查两个层面分别探讨子弟票房的历史状态与当代状态。

作者简介
崔蕴华,文学博士,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北美CHINOPERL学会会员。现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法治文化硕士点学科负责人。2013至2014年应邀赴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学研究,2015年12月应邀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访问。出版专著有《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2005年)、《消逝的民谣:中国三大流域说唱文学研究》(2011年)、《情感流转:中国文学与人文意涵》(2013年),另参编著作多部。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篇。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 人文社科项目两项、北京市哲学社科项目一项、中国政法大学校级规划项目一项。曾获第二届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民间文化、法治文化等。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北京说唱的概念界定与历史特点
第一节 说唱的概念界定与曲种划分................................................3
一、概念界定和研究对象..................................................................3
二、北京说唱的曲种划分..................................................................6
第二节 北京说唱的发轫期及其特点..............................................13
一、京师初音....................................................................................13
二、元代北京说唱............................................................................17
三、明代北京说唱............................................................................25
第三节 北京说唱的成熟阶段及其特点..........................................34
一、皇室参与,百戏入宫................................................................35
二、满汉合璧,技臻完善................................................................39
三、名家辈出,坤伶独秀................................................................51
第二章 北京说唱的文化生态语境与地域风范
第一节 北京说唱的地理文化背景..................................................56
一、胡同北京....................................................................................56
二、诗乐北京....................................................................................59
第二节 北京节令庙会中曲艺的艺术功能.....................................62
一、北京节令民俗与曲艺................................................................62
二、北京庙会中的曲艺活动............................................................70
三、从娱神到娱人:节令庙会中曲艺的艺术功能........................75
第三节 说唱文学中的地域风情与民俗..........................................79
一、满汉交融的多元文化特质........................................................79
二、京城的市井细语与庶民心态....................................................82
第三章 北京说唱的唱曲行腔与表演实践
第一节 技艺传承与表演程式.........................................................100
一、艺人类型与口头传承..............................................................100
二、唱曲行腔与情感功能..............................................................109
三、说书的程式性与创造性..........................................................120
第二节 表演场域...............................................................................132
一、表演场域的历史流变与广告方式..........................................132
二、宫廷表演与皇家风格..............................................................142
三、市井表演与庶民追求..............................................................152
第四章 北京说唱唱本的文学价值与文体创新
第一节 北京小曲:鲜活的民间情感............................................159
一、小曲的概况与曲牌风格..........................................................159
二、小曲的情感突破及形成原因..................................................166
第二节 清代鼓词:鼓词与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关系.............174
一、北京说唱与侠义公案题材的开拓..........................................174
二、从鼓词到小说的悄然流变......................................................189
第三节 子弟书:北京说唱对中国传统叙事诗的创新.............194
一、文体的创新性与开放性..........................................................196
二、修辞的密集性与雅致性..........................................................201
第五章 北京唱本书坊的盛行与类型
第一节 文化语境与民间书坊.........................................................208
一、文化视野与民间书坊..............................................................208
二、从聆听说唱到刊刻唱本..........................................................213
三、民间书坊的“交流循环”......................................................218
第二节 唱本书坊的传播类型.........................................................223
一、刊刻书坊..................................................................................223
二、抄售书坊..................................................................................229
三、特殊书坊:租赁铺..................................................................231
第六章 说唱票房的自娱空间与当代生存
第一节 文献记录:清代以来京城的子弟票房与娱情空间....243
一、子弟票房..................................................................................243
二、“走局”下的娱情空间............................................................248
第二节 田野调查:当代北京子弟票房的生存状态..................258
一、“霓裳续咏”:传统的坚守....................................................259
二、“北票联”:古今的兼容........................................................264
三、民间生长与文化共同体..........................................................268
附 录
瞻前顾后——张卫东谈子弟书的研究方向..................................................275
参考文献.................................................................................................285
索 引.....................................................................................................299
后 记.....................................................................................................309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以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唱本为中心,研究北京民间说唱的种类、渊源及其地方文化特点。从历史渊源看,北京地区的说唱发展于金元,转变于明,至有清一代遂成大观。满族皇室的重视、整体文化生态的鲜活,均促进了北京说唱文艺的繁荣。从艺术方面看,北京地区的说唱在情感表达、文体创新、诗体创新等方面颇有新意。当一种说唱艺术传唱市井、口传心授之际,坊间刻本、抄本亦会随之盛行。这些泛黄的民间小册子承载了本地民众的人文意涵与生命形式。通过作者的论述,读者可以发现北京民间说唱本身具有的文化意蕴与价值。

精彩内容
第一章北京说唱的概念界定与历史特点第一节 说唱的概念界定与曲种划分一、概念界定和研究对象“说唱”与今日通称之“曲艺”有不同的概念内涵。学者曾云,说唱是一个有关曲艺艺术表演形态基本特征的描述或表述性语汇,而非规范确定的曲艺艺术的门类概念。从音乐角度说,“说唱”是与“唱戏”和“唱歌”相区别的泛指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曲艺中具有音乐性的“歌唱”“说唱”和“韵诵”,或者尚未形成表演艺术形态的民间“说唱”活动,特别是民间文学的创作与传承方式。 说唱侧重于文学性与唱本分析,而曲艺侧重的是具体曲种门类的表演性与舞台性,如研究清代相关文艺,学者以“说唱文学”为概念时涉及弹词、鼓词、子弟书、宝卷、俚曲,以“曲艺”为概念时则涉及评话、评书、相声、莲花落、道情、好来宝、鼓词与弹词。 北京说唱主要指流传于北京地区的传统说唱及相关文本形态。这些文学底本的创作者有的是集体传承,有的是民间艺人;还有大量作品是文人的改编本、拟作本。在清代、民国时期,出版的此类作品叫作“曲本”或“唱本”。说唱文学属于民间通俗文学的范畴。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首章《何谓“俗文学”》中云:“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
郑振铎将俗文学与民间、大众关联起来,体现出“五四”以来中国学者的现代性视野。在书中,他把俗文学分成诗歌、小说、戏曲、讲唱文学、游戏文章五类。其中,讲唱文学包括变文、诸宫调、弹词、鼓词、宝卷等。在他看来,“讲唱文学”一词是学者“杜撰”的,其特点是“讲”与“唱”的结合:这种讲唱文学的组织,是以说白(散文)来讲述故事,而同时又以唱词(韵文)来歌唱之的。讲与唱互相间杂,使听众于享受着音乐和歌唱之外,又格外的能够明了其故事的经过。这种体裁,原来是从印度输入的,最初流行于庙宇里,为僧侣们说法、传道的工具,后来乃渐渐地出了庙宇而入于“瓦子”(游艺场)里。
讲唱文学主要是“五四”以来一些学者对说唱文学的称呼。除上引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外,还有叶德均《宋元明讲唱文学》、王季思《宋元讲唱文学的特殊用语》等论著都使用“讲唱文学”。当代学者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第六编谈到元代诸宫调时使用了“说唱文学”;第八编清代文学谈到弹词、鼓词、子弟书时使用了“说唱文学”。2013年《剑桥中国文学史》中文版面世,其下卷第五章以“说唱文学”为题,专门探讨传统的说唱艺术如变文、诸宫调、宝卷、道情、鼓词、子弟书、弹词、木鱼书、竹板歌、女书文学等。该书认为,“说唱文学”(prosimetricandversenarrative)乃是尚未获得权威地位的文学类型,属于俗文学(popularliterature)。
大荦而言,“说唱文学”与“讲唱文学”的基本内涵是一样的,只不过当代学者使用“说唱文学”更多一些。因此笔者也将题目定为“说唱文学”。另外,也有学者指出,“讲唱”主要是从唐代讲唱变文中产生的艺术,更侧重于政治宗教的功能。而“说唱”一词更具浓厚的职业意识和消费意识,具有大众性和娱乐性,是“经济发达的背景下城市商业繁荣和新兴市民阶层追求享乐和娱乐的产物,是受制于经济关系的艺术形式”。因此,使用“说唱”一词更贴合此类艺术的发展规律。
笔者发现,在郑振铎及袁行霈诸位学者的著作中,说唱部分主要研究的是弹词、子弟书、鼓词等以唱为主的文学艺术形式。而没有将相声、双簧、拉洋片、皮影、快板等表演性艺术包括在内。参考和借鉴以上俗文学和文学史的学术划分,笔者在研究北京说唱或云说唱文学时,并没有把北京曲艺表演的几十种曲种全部介绍出来,而是以鼓词、子弟书、评书、小曲、牌子曲等为主要研究对象,这是因为以上几种类型在文学创作上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本书不叫“北京曲艺研究”,而叫“北京民间说唱研究”。
本书对于“北京说唱”的相关概念可从两个层面予以考量:首先是作为艺术的“说唱”,主要涉及相关说唱的表演、传承、演出活动以及票房等艺术实践活动,这在本书第三章、第六章有详细论述。其次是作为文学的“说唱”或云“说唱文学”,主要从流传下来的唱本等文本形式入手,分析其文学价值、情感形态及版本流传等。本书第四章、第五章对此有较多阐述。此外,第一章、第二章则以文献为基础,爬梳整理北京地区说唱的历史渊源,分析其地域特色。
本书的文献来源以明清到民国时期北京刊刻、抄录的唱本为主,这些资料主要包括《清蒙古车王府藏曲本》《霓裳续谱》《北京宝文堂俗曲》《京韵大鼓汇编》《百本张抄本子弟书》《新集时调雅曲初集》《新集时调马头调雅曲二集》《新刻带白带靶马头调各样多情小曲》《百本张唱本》等。当代北京说唱演出的曲种很少,笔者所见仅有鼓曲类、牌子曲类及相声等,而除相声外,大多为票房演出,商业表演较少,因此在第六章笔者增加了当代北京说唱票房的田野调查资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