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救之舌/卡内蒂作品集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可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联系客服!
¥
25.24
3.9折
¥
65
全新
仅1件
作者(英)埃利亚斯·卡内蒂|责编:卜艳冰//欧雪勤|译者:陈恕林//宁瑛//蔡鸿君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53619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5元
货号30939504
上书时间2024-12-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埃利亚斯·卡内蒂因其作品具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于198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幼年丧父的男孩,是如何跻身世界文学大师之列的,有哪些人和事影响甚至塑造了他的文学气质,这些疑问在他的自传中都得到了回答。
卡内蒂的自传三部曲卷帙浩繁,从卡内蒂漂泊的童年延展到他初登文坛的中年,将生动而私人化的描写与恢弘博大的时代画卷完美结合,不仅是作家个人的生命记录,更是波澜壮阔的中欧文化史的别致呈现。或许正因为如此,它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传记。
《获救之舌》是卡内蒂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
作者简介
埃利亚斯·卡内蒂(EliasCanetti,1905—1994),德语作家,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卡内蒂是文学史上著名的“难以归属”的作家,他出生于保加利亚的鲁斯丘克,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犹太人,6岁时随父母来到英国,次年丧父,随母亲迁居维也纳。他先后在瑞士的苏黎世和德国的法兰克福读完小学和中学,1929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纳粹吞并奥地利后,他流亡英国,并获得英国国籍。
尽管一生萍踪不定,但正如诺贝尔颁奖词中所言,这位世界作家“有自己的故乡,这就是德语”。自1935年开始写作以来,他终生将德语作为自己的文学语言,创作了多种体裁的作品,代表作有小说《迷惘》,剧本《婚礼》《虚荣的喜剧》《确定死期的人们》,政论《群众与权力》,游记《马拉喀什之声》,散文“耳证人》,自传三部曲《获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游戏》。除诺贝尔文学奖外,卡内蒂获得的重要奖项还有毕希纳奖(1972)、赫勃尔奖(1980)等,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大师之一。
目录
第一部 鲁斯丘克(1905—1911)
我幼年时期的回忆
为家族而自豪
“卡科小母鸡”/狼群与狼形人妖
亚美尼亚人的斧/吉卜赛人
弟弟的出世
土耳其人之家/爷爷与外公
普珥节/彗星
有魔力的语言/火灾
蝮蛇和字母
谋杀
诅咒旅行
第二部 曼彻斯特(1911—1913)
糊墙纸和书籍 / 在默西河畔散步
小玛丽/泰坦尼克号沉没/斯科特船长
拿破仑/吃人的客人/星期日的乐趣
父亲之死/最后的说法
天上的耶路撒冷
日内瓦湖畔学德语
第三部 维也纳(1913—1916)
墨西拿地震/家中的城堡剧院
不知疲倦的人
战争的爆发
美狄亚和奥德修斯
保加利亚之行
恶的发现/维也纳要塞
阿丽克·阿斯利尔
诺伊瓦尔德格的草地
母亲的病/讲师先生
大胡子在博登湖中
第四部 苏黎世—绍伊希策大街(1916—1919)
誓言
一间装满礼物的房间
间谍活动
希腊的诱惑/认识人类的学校
大脑壳/与一个军官辩论
日课与夜读/馈赠
催眠术和嫉妒心/重伤员
戈特弗里德·凯勒庆祝会
维也纳在危难中/来自米兰的奴隶
第五部 苏黎世—蒂芬布鲁伦(1919—1921)
雅尔塔公寓心地善良的老处女/魏德金德博士
菠菜的种系/尤尼乌斯·布鲁图
在伟人们中间
食人怪物的迷惑
遭人憎恨
申请书
禁令
老鼠疗法
有标记的人
内容摘要
《获救之舌》是卡内蒂
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从出生写到16岁,由三条主线串联在一起:他与母亲之间亲密而紧张的关系,对文字和语言的热爱,对学业和知识的追求。卡内蒂以孩子的叙述口吻和成年人的世故眼光,回忆了在严厉苛刻的外公家的生活、7岁丧父的伤痛和在母亲逼迫下迅速学习德语等经历,对鲁斯丘克、曼
彻斯特、伦敦、维也纳、苏黎世等生活过的城市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写。
精彩内容
我幼年时期的回忆我幼年时期的回忆淹没于一片红色之中。一位姑娘抱着我走出家门,我面前的地板是红色的,从左边走下去的楼梯也是红色的。我们家对面,一扇门打开了,一
个男人笑眯眯地走出来,他友好地向我走来。他走到我的身旁,站立着对我说:“伸出舌头来!”我把舌头伸出来,他把手伸进他的衣袋,取出一把折刀,把它打开
,将刀口伸到贴近我的舌头的地方。他说道:“现在我们把他的舌头割下来。”我不敢将舌头缩回去,他靠拢得越来越近,他的刀口马上就要碰到我的舌头了,就在最后一瞬间,他将小刀抽回去,说:“今天先不割,明天才割。”他把小刀折好,塞进他的衣袋里。
每天早上我们走出家门来到红色的走廊里,对过的那扇门开了,那个笑眯眯的男人也出现了。我知道他要
说什么,就等待着他发布伸舌头的命令。我知道他将会割掉我的舌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天就是这样开始,这样的事情遇到过多次。
此事我铭记在心里,好久以后我才向母亲询问此事。从地板和楼梯都是红色的这点看来,她断定是卡罗维发利城那所供膳宿的公寓,在那里她和父亲与我一起度过了一九〇七年的夏天。为了照管我这个两岁的幼儿,父母从保加利亚带来了一个小保姆,她还不满十五岁。
她惯于一清早就抱着孩子外出,她只说保加利亚语,却在热闹的卡罗维发利处处都认识路,并且总是准时带孩子回来。有一次,有人看见
她跟一位不熟悉的年轻男子在街上走着,关于他的情况,她一无所知,可谓偶然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