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套装图书先联系再下单 套装图书请先咨询客服再下单
¥ 48.24 4.9折 ¥ 98 全新
库存13件
作者孙波
出版社崇文书局
ISBN9787540352561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ZT-9787540352561
上书时间2024-11-30
《徐梵澄传》初版于2009年10月1日,时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徐先生诞辰100周岁。今兹再版,已然进入了第10个年头。光阴迅迈,陵谷移易,国家情势发生了偌大的变化了。
本书甫一问世,遂即分送给所中同仁,当时就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过了些时日,欲要网购数册,以赠友人,不得,方知售罄。虽然未得,还是欣慰的,因为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然又自知,此非作者之能事,而是梵澄先生本人的人格、性情、学问及其经历之光彩故。
这些年来,自己基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专心于梵澄先生这条引线进行工作,当然,所得仍是极少分而已。但让我高兴得是,喜欢他的读者渐渐多将起来,而且已有年轻学者的目光转向这方了。我希望他们的步伐能够加快,因为“大时代”已然降临,尝如他老人家说过的话:“若使大时代将临,人莫我知,无憾也,而我不可以不知人,则广挹世界文教之菁英,集其大成,以陶淑当世而启迪后人,因有望于我中华之士矣。”(《薄伽梵歌论》案语)这里,“世界文教之菁英”,是指印度古今韦檀多哲学;“知人”,是指其集大成者“圣哲”室利·阿罗频多的思想。韦檀多哲学的古典,乃诸《奥义书》,梵澄先生已有雅言译出的《五十奥义书》等,其为我国印度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韦檀多哲学的今典,乃阿罗频多诸书,徐先生已有今语译出的两疏释(《伊莎书》《由谁书》)和四论著(《神圣人生论》《薄伽梵歌论》《综合瑜伽论》《社会进化论》),其为我国精神哲学的建立提供了样本。
徐译《五十奥义书》等,已为治印度学学者所倚重,虽然尚未见及深入的讨论。而阿罗频多诸译,似仍未为学界所重视,究其因由,一陌生故(为玄学系统),二难读故(啰嗦与重复)。梵澄先生曾考虑到读者的不便,尝想就《神圣人生论》作一提要式的节录,但未成功。他说:“倘作内容提要,则文字浩茫,既嫌剥截,反失端绪,此原著出版时所尝试而中缀者。”(《神圣人生论》篇章分题)然这工作还是要做的,不然,能尽读者还是少之又少。如何做?——待时,待人。于此,似应于阿罗频多之学作一极概括性的提示,请略说:
阿罗颇多之学因其“网罗百家而无遗”,故有“大全瑜伽”之称。依贺麟先生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分判,阿氏四论可见二汇:一汇属于精神哲学,即敷陈本体之发用,流行于世间与人生之方方面面,《神圣人生论》者是;一汇属于精神现象学,即由用显体,描述从寻常知觉性进展到高等知觉性的矛盾过程,《社会进化论》《薄伽梵歌论》者是,《综合瑜伽论》者是。二汇又实一理则学。从精神哲学的立场说,人生的命运乃是一幅先验的蓝图:“从原始底超心思下降,擅有进化底超心思……而无改于它自有的真元性格。”(《神圣人生论》第957页)从精神现象学的出发说,人类的历史乃是一幕进化的史诗:“一旦有了超心思下降,便能变为一真实底进步底启示。”(同上)我们不妨一问:前者与“天命之谓性”、后者与“率性之谓道”难道有什么区别吗?这里需指出:“原始底”非蒙昧义,而是源头义,“真元性格”,乃说“心灵”“性灵”;“进化底”,非是起步于“土地(身体)知觉性”——“赫他瑜伽”,而是“心思知觉性”或曰“理性”——“罗遮瑜伽”。综之阿氏之学,主旨:“超心思”!极归:人生转化!
梵澄先生所治为精神哲学,统摄中、西、印之源头菁华。而这“源头”,本是人类的精神之“家”。源头既是,未来亦是,因为“世间,一人也;天下,一理也。至道又奚其二?江汉朝宗于海,人类进化必有所诣,九流百家必有所归。奚其归?曰:归至道!如何诣?曰:内觉!”(《薄伽梵歌·译者序》)“内觉”,乃“由外转内的精神运动”。鲁迅“立人”“改造国民性”者是,阿氏“变化气质,终期转化社会与人生”者是,而梵澄先生则为*忠实、*勇力的追随者,虽然,仍不免为一孤独者。当然,这“孤独者”的学问也是独特的,也就是说,他造就了一种自己的语言风格和思维风格,更重要的是,他指出了一条新的哲学工作的方向。
借此传记再版之际,我要特别感谢几位年轻人:我的同事李文彬,译出了梵澄先生的英文著述《孔学古微》,并获2015年度中国好书奖。四川外国语大学的贺佳,在德教学期间,译出了印人兰纳德的《赫拉克利特》,补白了《玄理参同》之憾;复又译出《小学菁华》之英文部分,从而给中外语言文字的初学者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深圳大学的朱璇,在印期间专访阿罗频多修院,携回若干图片和宝贵资料,为本书的丰富和增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学苑出版社的王强、彭啟彬和陈果,多年来汲汲于梵澄先生的精神轨迹,自辑并出版了《梵澄先生语录》。更有崇文书局的梅文辉,重新编辑并推出《徐梵澄著译选集》(《尼采自传》《薄伽梵歌》《玄理参同》《陆王学述》)和《薄伽梵歌》汉译60年纪念影印本,及再版繁体字之《老子臆解》,可以说,此是精神哲学这一理路之出版和研究的推进。还有,我要感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李頔,她将负责《徐梵澄文集》的再版事宜,为我在初版时的疏漏和错舛创造了宝贵的更正机会。
*后,仍是希望语。摘录先生言:“后学多秀,然深造尚遥,俟其大成而已。”此话说在32年前,我以为至今尚未过时。粗算起来,先生殁世将近20年了,本书初版也近10年了。也许,还需要一个10年?或20年?又从何时计起呢?总之是——“必世(30年)而后仁”!吾辈之人期待着……
撰于戊戌谷雨日 2018年4月20日
徐梵澄(1909-2000):
年轻时游学于鲁迅门下,一生践行先生的“精神事业”;1929年至1932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寄寓上海,受鲁迅之嘱系统地翻译尼采著作;1945年赴印度,先后任教于泰戈尔国际大学和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78年底回国,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先生精通多种古今语言,贯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在诗歌、书画、文艺评论上造诣精深,学术贡献主要有四:
一、中国之*早*具规模地翻译尼采著作,如《尼采自传》《苏鲁支语录》等;
二、系统地翻译印度韦檀多一系古今经典,如《薄伽梵歌》《五十奥义书》等;
三、以英文完整地介绍中国传统学术精华,如《孔学古微》《唯识菁华》等;
四、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诠释吾华经典,如《陆王学述》《老子臆解》等。
*章 高山闻道
一、东乡徐氏
二、少年时代
三、大学生活
四、无比辰光
第二章 鼓炉动鞴
一、旅欧途中
二、初到柏林
三、海德贝格
四、冯至
五、欧西光阴
六、朱偰
第三章 徜徉冰雪
一、告别求学
二、鞮译“超人”
三、试笔文坛
四、师生共济
五、巨星陨落
第四章 烽火颠沛
一、硝烟既起
二、滕固
三、西南道中
四、职事编纂
五、初识云山
六、莱茵君子
七、阻于黔桂
八、滇中盘桓
九、心向“西天”
第二部 别求高古觅西邻 ——取经与传经第五章 云漫天竺
一、中国学院
二、岭南女杰
三、雪山之晨
四、相濡以沫
第六章 跏趺圣城
一、贝纳尼斯
二、薄伽梵歌
三、友情隙痕
四、行云使者
第七章 踵继高踪
一、阿罗频多
二、“母亲”与修院
三、沐浴恩慈
四、劳燕分飞
第八章 栖神梵典
一、企慕“伊莎”
二、中国图片展
三、南海之声
第九章 发隐华章
一、圣人通义
二、寂寞烟波
三、儒学一脉
四、比勘创通
第十章 归路迢迢
一、待返之中
二、呈书大使
三、缄封光阴
四、归心似箭
第三部 更增心力挽蹉跎 ——挥麈之论道第十一章 阐幽奥义
一、重返桑梓
二、定居北京
三、南天一葩
四、拂拭书箧
五、星花旧影
第十二章 扬微道术
一、老子臆解
二、曼谷会议
三、乙丑流光
四、重温玄言
五、辨析“杂文”
六、寻常时日
第十三章 落叶归根
一、着意湘学
二、周易西行
三、结谊后学
四、蓬屋说诗
五、殷殷谈“鬼”
六、家事萦心
七、声教与文教
八、独鹤与飞
九、新儒家入门
第十四章 启于未济
一、诗人之别
二、劳心艺事
三、谆谆教诲
四、伏枥不已
五、己卯记事
尾声
再版后记
1. 崇文书局人文学术品牌“我思”,重点作品。
2. 关于徐梵澄先生的仅有传记。
3. 改正了2009年初版中的错误,并增补了重要史实。
4. 精选、修复并彩印了几十张徐梵澄先生的珍贵照片。
徐梵澄(1909-2000):
因性喜孤往而不为世人知得,因致思高远而难为学界识得,一生自外于名利圈,从未昭彰于公共领域的视野之中。
鲁迅极为器重的学生,称其“颇似尼采”“无派而不属于任何翼”;师母许广平亦称其“天赋极高,旧学甚博”。
精通梵、德、英、法、希腊、拉丁等语言,贯通中、西、印三大文化,且在诗歌、书画、文艺理论上造诣精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