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下的中国:从大国兴衰看中国和平崛起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套装图书先联系再下单 套装图书请先咨询客服再下单
¥
14.76
3.1折
¥
48
全新
仅1件
作者钟庆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1151506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30476909
上书时间2024-11-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人人都能读懂的硬核经济学入门图书。
经济学与我们并不遥远,相反,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在《界限下的中国:从大国兴衰看中国和平崛起》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帮你透过现象,看清经济学的本质。
诠释大国经验,展望中华未来,回顾中国和平崛起的里程碑式经典之作。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全面的数据分析和多角度的视点,梳理中国经济的发展,回顾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变革进程。
为科学精神考名责实,纵横捭阖讲述古今中外的工业发展。
全景呈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前进历程,详细剖析了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心脏”——重工业体系——的形成规律和进化规律,全面阐述了工业发展与国家崛起之间的联系,带领读者从“工业发展”这一全新角度思考大国崛起的问题。
比较不同国家发展道路中的经验和陷阱,用事实阐述什么是可持续、可检验的发展之路。
作者钟庆留日的工学博士,他简洁朴实的“工科语言”,直白的数据来剖析了英、美、德等世界大国,尤其是中国的近邻日本几度兴衰的命运,并将中国与世界诸国,主要是与近邻日本的发展策略进行对照研究,以邻为鉴,以史为鉴,找出中国与经济强国之间的差距,反思造成落后的原因,提出追赶先进的良方。
目录
目 录
上篇 此消彼长的大国兴衰之道
第1章 战火中诞生的发达国家
西班牙帝国的兴衰
自由贸易的神话——英国的崛起
战火中诞生——美国霸权的形成
突破日趋艰难——德国的工业化历程
第2章 后发国家的道路
重工业体系应放在国家战略的首位
西方工业化历程为何不可再现?
三条道路
四大挑战
第3章 东亚神话——外资带来的悲剧
东南亚诸国的“水际制造业”
“水际制造业”的虚弱体质
“东亚神话”破灭的内在规律
消费品背后的深层工业实质
文化革命和工业革命
候补竞争者——中国
新时期的“共荣圈”
第4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经济战争
不战而胜的经济战争
美国电子产业的反击
争夺贸易规则与产业标准制定权
从工业资本主义到金融资本主义
第5章 现代工业体系的秘密
工业经济的评价标准——技术力,而非GDP
基干产业——现代工业体系的根基干产业的两大特征——循序渐进和超级繁殖能力
“人”在工业社会的两种选择——提高技术,或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
落后的根源——缺乏完整的基干产业
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GDP区别
中篇 反思中日强国之路
第6章 中日追赶路径比较
技术追赶的两类路径
19世纪的日本:从比较优势转向技术立国
二战后的日本重工业复兴
近代中国: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
1949年的中国
毛泽东时代:强敌环伺下的重工之路
租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造船
突进消费社会
第7章 产经联与战后重建
什么是产经联?
斯大林时代和蒋介石政府的产经联产经联——民族经济的永动机
个人积极性在产经联面前是渺小的
私人资本和自由市场无法形成产经联
中日两国的战后再出发
“以市场换技术”之痛
第8章 日本的战后体制与工业化
政企不分的经济体制
财团控制下的政治体制
产经联与日本平民的生活
日本经济改革的自我反思
自由经济和民主政治只是装饰品
第9章 追根溯源——中日的比照
日本政军经一体化的封建社会和中国中央集权的自由经济
日本封建社会的身份管制
寄生于领主的巨商
晚清文官数量和明治武士数量的对比
“中体西用”与“和魂西体”的差别在哪里
中日两国的转折点——甲午战争
日本十年军扩与中国“百日维新”
没有变革对象的旧中国
中国的新生
刷盘子,还是读书?——矛盾的抉择
第10章 反观中国主流经济学家
再议主流经济学家
阉割“可重复、可检验”的科学精神
百年“清流”嘴一张
中日两国学者们的“神”
中国“文士”与日本“武士”
问世间钱为何物
第11章 大国成长的逻辑
揭开兴衰的秘密
国家崛起的关键要素
大国的综合优势
综合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机理
战略高于一切
下篇 铸炼中国梦
第12章 崛起路上的陷阱
比较优势的臆想
国家崛起的陷阱
虚假的经济命题
“贴牌”的诱惑
第13章 中国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瓶颈
世界工厂的迁移
中国的“苹果”在哪里
有些产业放弃不得
美国产业发展的启示
第14章 超级大国的来临
新常态的阵痛
供给侧改革与新旧动能转换
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
中国的知识重建
中国与世界的再融合
内容摘要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过往的发展经验与当前形势之间,中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关照和思考世界大国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们坚定中国道路的信心与决心。
本书作者是留日工学博士,他以简洁朴实的“工科语言”,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前进历程,详细剖析了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心脏”——重工业体系——的形成规律和进化规律,并将中国与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发展之路作比较,从而讨论、探索中国和平崛起之道。
精彩内容
在人类发展史上,现代文明只是短短的一篇。人类改变自己的基因、发展智力用了大约450万年或者更久,但人类对自我与社会的认识才刚刚开始。
平等的理想在人类的社会意识中挥之不去,而现实常常背道而驰。
在生存的痛苦中,逃避从来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危险和压力往往是人类改变自我的最大诱因,例如生养我的这片土地——中国,纷繁的冲突、伤痛在不断地上演着,是我不能不为之关切、为之担忧的地方。我已经定居日本多年,但离开愈久,愈加觉得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往往是对待“中国人”的态度。作为中国人,我是多么地希望自己的国家健康发展,人民更加智慧,生活与环境更加美好,为此,我从未停止过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得出的一些观点,即来自于不容改变的历史事实,也来自于我的亲身体验。我的留学生活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矛盾冲突颇有相像之处。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付学费,不得不先去刷盘子来维持学业。中国发展中的经济矛盾犹如我刷盘子兼读书的矛盾状况,犹如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般不可调和。
读书的留学生要时刻抵御刷盘子的诱惑,因为自己的生活比全心全意刷盘子的留学生要差不少。用多长时间刷盘子?用多长时间读书?刷盘子的收入是用于读书还是改善生活?一旦抵御不住眼下的诱惑,松懈下来,原来所读的书全都白费,还要从头刷盘子。当然,拿到学位,找到好工作,收入远非刷盘子可比,而且比刷盘子更有发展前途。但这要坚持很长一段时间来减少消费,潜心读书。
之所以从中国经济现状扯到刷盘子,是因为国际社会其实与一个国家的内部结构差不多,也分三六九等。有的国家好比读过书的白领,可以制造和出售技术,有的国家只能刷盘子,出卖简单劳动和资源。成为白领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家道殷实,则生下来就能上大学当白领,但这类国家就那么几个。如果中了彩票,一夜之间也能变成白领,但这种概率小得可以忽略不计。其余的国家要成为白领只能靠自己努力。
日本就是个模范生。日本人祖上的遗产不多,既缺土地也缺资源,手工业也不发达,刷盘子是扭转不了命运的,因此只有读书这一条出路。
在通信和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有个收音机就不错了,国民不易受到物质诱惑,其乐趣只有专心“读书”,这样既提高了技术水准,也不会浪费和“同学”比拼的时间。因此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日本就掌握了全套先进工业技术。由于技术水平高,凭借少量的技术产品就从世界市场换回了大量的粮食和资源,有效保存了本土的有限资源。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平民生活水平还与中国持平;20世纪40年代打仗,平民没有饭吃;20世纪50—60年代,家电逐渐普及;到20世纪70年代,汽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
中国就没有那么幸运。可能是祖上还留有家业,有些土地和资源(虽然人均也不多),所以自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这段时间,人们普遍在想:是不是卖卖地、卖卖粮食、卖卖资源,就可以了?就这样走过来,这种古老的“原生态”交易带来的收入一时也不少,于是社会精英们惬意地改善生活,比如买“福寿膏”,比如到十里洋场去耍耍,就这样蹉跎了约100年。其间虽然也想学些本事,但太辛苦,光交学费没产出,也就放弃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的枪炮不过是“汉阳造”——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为挽救日渐衰败的清王朝,创办了中国较早的现代军事工厂——湖北枪炮厂(后为汉阳兵工厂),全力以赴地在武汉制造当时最好的枪炮。“汉阳造”因此成为中华民族强国强军梦想的一个缩影。
而同期日本已经制造出自己的大和战舰、零式战斗机了(因此才得以在二战中一时间所向披靡)。工业发达、国土狭小的日本将未来发展瞄准了近在咫尺的中国,曾经的泱泱大国已摇摇欲坠,列强争抢瓜分,此时不打更待何时?当时的中国,既没本事,又空守着一份家业!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安心读了10年书,而不是“刷盘子”享受生活。所有“刷盘子”——卖粮食和卖资源的收入,由国家统一充作工业化的“学费”,没有购买国外的彩电、冰箱等消费品。由于心无攀比杂念,“学习成绩”自然很显著,从零开始,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造出了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颗卫星……创造了无数“中国第一”,培养了大批工业人才和市场(后又打倒大批学术权威),复现了日本的发展历程。如果没有相继掀起的各种“运动”造成的停滞,大批“学术权威”没有相继被打倒,中国工业文明的脚步几乎是可以追上日本的。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读”了近百年的“书”,中国的改革开放只用了40年。但是,现在的中国成了“世界工厂”,生产线上的工人越来越多地出卖简单劳动,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关心GDP的增长,计算着多少年后会达到什么水准。经济学家们的这种算法,就像计算靠“刷盘子”的收入多少年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一样可笑。现在的GDP增长率固然很高,但经济学家也许没想过,靠“刷盘子”,就是再干100年,也还是二流国家,只能拿着“刷盘子”的钱解决温饱,还要处理大量“刷盘子”留下来的“泔水”污染。如果继续“读书”深造、“勤俭持家”,不追求一时的GDP增长率,那么或许只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一流国家,人均GDP也会赶上发达国家。
从网络版本再到图书第一版与第二版的面世,本书一直以来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新形势、新情况的发展演变,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一系列新成就,有必要对全书进行重新梳理总结。在保持原有版本基本面貌的基础上,由吴建新博士对全书进行了重新修订,增添了最新的数据图表,并新撰写本书第4章,第11章至第14章等内容。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