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书】名人传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套装图书先联系再下单 套装图书请先咨询客服再下单
¥
3.34
1.1折
¥
29.8
九品
仅1件
作者(法)罗曼·罗兰|改编:郭漫
出版社航空工业
ISBN9787802438477
出版时间2012-03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9787802438477
上书时间2024-10-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贝多芬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失恋的折磨,但他始终不懈地抗争,并且一直保持着对音乐的激情;米开朗琪罗忍受了病弱以及所有的刁难和盘剥、兢兢业业,一生醉心于雕塑创作;托尔斯泰致力于实践自己的理想,又不停地质疑自己的理想,在冲撞和求索中成为一代文学巨匠……这就是《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给我们带来的英雄们的气息。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作家。生于法国中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80年全家迁至巴黎。1889年高等师范院校毕业后,写了不少剧本,其中《群狼》《丹东》和《七月十四日》合称为“革命戏剧”。1903年,罗曼·罗兰发表《贝多芬传》,引起当时公众的广泛关注。随后他开始撰写古今名人传记,宣扬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主义,先后发表《米开朗琪罗传》《弥莱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等名人传记。他的小说代表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母与子》。1915年,为了表彰“他在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及对真理的热爱”,罗曼·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 序
贝多芬传
贝多芬遗嘱
书信集
思想录
米开朗琪罗传
原序
上编 战斗
力
力的崩裂
绝望
下编 舍弃
爱情
信心
孤独
尾声
死
这便是神圣痛苦的生涯
托尔斯泰传
思想的光芒
托尔斯泰的童年
求学历程
逃往高加索
《高加索纪事》
《塞瓦斯托波尔纪事》
善的宣道者
《夫妇间的幸福》
两部巨著的诞生
《忏悔录》
《我们应当做什么?》
信仰的寄托
《艺术论》
民众语言与音乐
对他的影响
《复活》
托尔斯泰的社会思想
“面目”的确定
战斗结束了
内容摘要
《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20世纪初期的代表作之一,又称《巨人三传》,《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英雄传记”。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音乐家,一
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他们都是各自领域杰出的人物。三部传记着重刻画了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簸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显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部“英雄交响曲”。
精彩内容
他身材矮小臃肿,外表看上去很结实,天生就有一副运动家般的体格。生着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
他的皮肤到晚年变成了病态般的黄色,尤其是到了冬天,当他呆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显得宽广无比。一头浓密得非同一般的黑发,好像梳子从来没有在上面光临过,处处都倒立着,就好像“梅杜萨头上的乱蛇”(神话中三女妖之一,以生有关发著名。后来因为得罪了火神,美发都变成了毒蛇)。
他的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见到他的人都震撼
不已,但其间微妙的差别大多数人是分辨不出来的。
平日里,这双眼睛细小而且深深地陷了进去,只有在兴奋或愤怒的时候才张得大大的,在眼眶中来回地打转,这样才能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
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凝视着天空,宽大的鼻子显得又短又方,竟然与狮子的相貌相差无几。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左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这样更使他的脸显得特别古怪,一点都不对称。
据莫舍勒斯(英国钢琴家)说:“他的微笑很美,谈话间有一副往往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但另一
方面,他的笑却不带有任何愉悦的气息,粗犷而狂野,很难看,并且时间很短——那是来自于一个不习惯欢乐的人的笑。”他通常的表情都是忧郁的,显出“一种无可疗治的哀伤”。1825年,雷斯塔伯(德国诗人)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还有剧烈的痛苦”时,他需要竭尽全力才能止住眼泪。1年以后,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在一家酒店里偶然遇见他,当时他正坐在屋里的一个角落里抽着一支长烟斗,闭着眼睛,那是他在临死前常有的举动。一个朋友向他说话,他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谈话手册,脸上带着悲伤的微笑,然后用聋子惯有的那种尖锐声音,让人家把要
说的话写下来。他的脸色变幻无常,无论在弹钢琴时被人无意中撞见的时候,还是突然有所感应的时候,甚至有时候在街上,他的行为都会使人大为吃惊。“他会忽然间脸上的肌肉隆起,血管膨胀,粗犷而狂野的眼睛变得更加可怕,嘴巴在发抖,仿佛一个魔术家召来了妖魔而自己反倒被妖魔制服了一样”,那是典型的莎士比亚式的面目。克勒贝尔说是莪相(3世纪时苏格兰行吟诗人)的面目。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曾说他与“李尔王”(莎士比亚名剧中的人物)相差无几。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是佛兰芒族(今法国与比利时交界的一部分,为比利时西部之地域。古称佛兰德。佛兰芒即居于此地域内的人种名)。他的祖父名叫路德维希,是家族里最优秀的人物,生在安特卫普(今比利时北部的一大城市名),直到20岁时才迁到波恩来,做过当地大公的乐长。贝多芬的性格和他最
相像,我们必须记住这个祖父的出身,才能懂得贝多芬奔放独立的天性,以及许多不同于德国人的特点。
他的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且酗酒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曾经嫁给一个男仆,丈夫死后嫁给了贝多芬的父亲。
贝多芬的童年十分艰苦,不像莫扎特一样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4岁时,他就被迫整天在洋琴(钢琴以前的键盘乐器,形式及组织大致与钢琴同)前面坐着,或者被关在屋里和一架提琴呆在一起,几乎要被繁重的任务压死。万分幸运的是,他还不至于对这门艺术产生永久的厌恶。为了迫使贝多芬学习,他的父亲甚至还使用暴力。贝多芬在少年时代就开始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才能挣取每日的面包,这份重任对他来说来得太早了些。
11岁的时候,他加入了戏院乐队;13岁,他当上了大风琴手。1787年,他失去了他挚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我去爱戴,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可以清晰地听到时,有谁能比我更幸福呢?”她是得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上了同样的病,他甚至常常感到痛楚,再加上还患有比病魔更残酷的忧郁。他在1816年时说:“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而我在15岁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17岁那年,他成了一家之主,担负着教育两个兄弟的重任。后来他不得不满心羞愧地向父亲提出要他退休的要求。因为他父亲酗酒,人家恐怕他浪费,于是把养老金都交给他儿子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后来他在波恩的布罗伊宁家,寻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靠,那是小他两岁的可爱的埃莱奥诺雷·特·布罗伊宁。他教她音乐,领她走上诗歌之路。她成为他童年的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相当温柔的情意。但后来埃莱奥诺雷嫁给了韦格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他们之间一直都保持着友谊。那是从韦格勒、埃莱奥诺雷和贝多芬彼此的书信中可以看到的。
贝多芬的童年生活尽管如此悲惨,但是他对这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永远都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他不得不离开波恩,几乎一生都住在维也纳及其近郊,他却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庄严得像父亲一样的大河,如他所称的“我们的父亲莱茵河”。
的确如此,它是那样的生动,像是赋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其中有无数的思想和力量流过。
而且在莱茵河流域中再也没有一个地方能比细腻的波恩更美、更雄壮、更温柔的了。在这里,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20年;在这里,形成了他心中少年时候的梦境。他的心对于这个乡土是永久忠诚的,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仍想再见故乡一面,但这个愿望没能实现。 “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的美丽动人,那样的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大革命爆发了,战争的火焰蔓延到整个欧洲,这一切攫住了贝多芬的心。波恩大学成了众多新思想的集中点。1789年5月14日,贝多芬报名入学。从此他可以听有名的厄洛热·施奈德(斯特拉斯堡雅各宾党首领。1794年,在巴黎被推上断头台)讲德国文学——他将出任下一届莱茵州的检察官。当巴士底狱被攻陷的消息传到波恩时,施奈德在讲坛上朗诵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激起了学生们的热情。第二年,他又印发了一部革命诗集。贝多芬和布罗伊宁的名字正在预约者的名单当中。(从前著作复印时必先提前预约。)P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