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舍得课
正版图书 真实库存欢迎选购 套装图书先联系再下单 套装图书请先咨询客服再下单
¥
5.77
2.0折
¥
29
八品
仅1件
作者赵伯异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06524
出版时间201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元
货号1817832440078128128
上书时间2024-10-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作为晚清一位响当当的大人物,曾国藩有着很多不同凡响之处。
他很会当官!要比一比大清王朝谁官运最为亨通,曾国藩自认第二,恐怕没有人敢认第一了。在十几年的京官生涯中,他升迁极快,“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他很会创业!他成功地创建了湘军,并使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发挥强大的战斗力,击败了如日中天的太平军,终结了太平天国。
他很会做人,深得中庸性格之精髓,故能左右逢源,从容游刃于险恶的官场。
他很会当领导,在看人、用人、培育人上都有着极高的水平。他很会做学问,被很多人推崇为“中国最后一位理学大师”、“晚清第一完人”等。
无论官场战场学问上,他都取得了完胜,可谓是超级大赢家。为什么他的人生会如此成功呢?原因很简单,他深谙“舍得”之道。那么,他是如何“舍”,从而有了如此辉煌无比的“得”呢?这正是赵伯异编著的这本《曾国藩的舍得课》要告诉你的。
作者简介
赵伯异,男,作家,文史学者。长期从事国学研究,对佛学、儒学、老庄哲学等颇有心得,曾出版过著作《给不听话的心上一堂佛学课》、《学点曾国藩,胜过埋头苦干》等。
目录
前言 舍得——曾国藩的成功内核
第一章 学会舍得,才能成功
1 多让点功劳给别人
2 舍得分享,事业才能做成做大做久
3 吃亏是福,以和为贵
4 忘其小丧,志其大得
5 有大谨慎,得大成就
6 敬畏长存,福气常有
7 做人知本分,绝不越雷池
8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第二章 帮过多少人,胜于赢过多少人
1 自己成功,也让别人成功
2 热爱下属,让下属被你感动
3 为下属“卖命”,下属就甘愿为你“献身”
4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
5 给别人一个牢靠的肩膀
6 打好感情牌,和衷共济
7 只要有才干,先用“自己人”
8 人才要用,还要教
第三章 退后一步,反丽能走更宽的路
1 留一分余地,可回转自如
2 退后一步,反而能走更宽的路
3 要想更有面子,先给别人面子
4 能伸能屈,能进能退
5 明辨形势,自消羽翼
6 远离小人就是远离陷阱
7 以大局为重去把握进退
8 羽毛未丰时,不可露心迹
第四章 弯腰一时,赢得一世
1 要想捡到“宝”,先学会弯腰
2 弯腰一时,赢得一世
3 骨头要“傲”,身段要“软”
4 以迂为直,保全自己
5 势不使尽,贵而不骄
6 与人为善,取人为善
……
第五章 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
第六章 想成功,先学会失败
第七章 选对人才,就能加速成功
第八章 没资格说话时,先埋头修炼
内容摘要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梁启超曾说:“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毛泽东也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曾国藩的舍得课:赢在官场职场生意场的diyi学问》以曾国藩的故事为载体,以“舍与得”的人生哲学为主线,通过阐述在成功、管理、励志、为人处世、自我修养等方面的感悟,向读者指出,只要悟透了曾国藩的“人生舍得课”,那么在曾国藩身上,从政者能学到左右逢源的为官心法,老板能学到创业成功的黄金法则,管理者能学到一套识人、用人的秘诀,为人父母者能学到一种上佳的教子方法。同时,每个人都能学到一门刚柔相济的中庸哲学。
主编推荐
作为晚清一位响当当的大人物,曾国藩有着很多不同凡响之处。
他很会当官!要比一比大清王朝谁的官运亨通,曾国藩自认第二,恐怕没有人敢认diyi了。在十几年的京官生涯中,他升迁极快,“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
他很会创业!他成功地创建了湘军,并使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挥强大的战斗力,击败了如日中天的太平军,终结了太平天国。
他很会做人,深得中庸性格之精髓,故能左右逢源,从容游刃于险恶的官场。
他很会当领导,在看人、用人、培育人上都有着极高的水平。他很会做学问,被很多人推崇为“中国zui后一位理学大师”、“晚清diyi完人”等。
无论官场战场学问上,他都取得了完胜,可谓是超级大赢家。为什么他的人生会如此成功呢?原因很简单,他深谙“舍得”之道。那么,他是如何“舍”,从而有了如此辉煌无比的“得”呢?这正是《曾国藩的舍得课:赢在官场职场生意场的diyi学问》要告诉你的。
精彩内容
4.忘其小丧,志其大得很久以前,美国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叫哈里森的小孩,大家都认为他很傻。为什么人们都会这样评价他呢?原因来自于邻居们做过的这样一个试验:当有人拿出一枚五美分的硬币和一枚十美分的硬币,让小哈里森挑一
个时,小哈里森每次都会拿那枚五美分的。而且,每次别人让他挑时,他都会拿面值小的那枚硬币。于是,十乡八里的人们都以此为乐。
一天,有一个外地人路过此地,听说了此事。于是,他便亲自去试验了一回。果然和大家说的一样,小哈里森选了五美分的硬币。
外地人仔细观察了小哈里森的言行后,恍然大悟。随后,他拍拍小哈里森的肩膀,微笑着说:“小朋友,你一点儿也不傻,你很聪明。”小哈里森看着外地人的笑脸,也跟着呵呵地笑了。
后来人们才明白了过来:如果小哈里森拿了十美分的那枚硬币,下一
次就不会再有人去做这样的试验了,他每次五美分的收入就将终止。
原来,小哈里森是用放弃眼前小利益的办法来保留长远的利益啊。小小的年纪就能有如此的长远眼光,这个小哈里森可真了不起啊!果然,多年以后,这个叫哈里森的人成为了美国的第九任总统。
哈里森在小时候就深谙舍得之道,难怪他长大后会有如此成就。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总结哈里森只选五美分、不选十美分的智慧,“忘其小丧,志其大得”就非常恰当。“忘其小丧,志其大得”出自宋朝大文豪苏洵的名篇《强弱》,意思是说,不要在意于小的失去,而要去追求大的收获。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人有多强的自控能力,直接影响着他对机会的把握。如果你能忍得住“十美分”的诱惑。就能不断地获得“五美分”。最终加起来会是“十美分”的无数倍;如果你忍不住拿了“十美分”。就永远只有这一枚“十美分”了。孰轻孰重,哪个该舍,哪个该取,读者朋友肯定都能懂得。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每分每秒都发生着这样的事:有的人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结果错失了后来获得更大利益的机会;而有的人在面对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时,却能够忍住,能够控制住自己,结果等到了更大的利益出现的机会。
哈里森的这种“忘其小丧,志其大得”的舍得智慧,曾国藩也很懂
得。曾国藩是一个很识时务的人,在面临取舍和抉择时,他从来都不会因为眼前的小利而失去主张,相反还会着眼于长远而选择退让,为的是将来能够取得大的进步。
当时,曾国藩努力地在衡州编练水陆两军,打算在打造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之后,再出省作战,去剿灭太平军。因为水陆两军刚成立不久,还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战斗力很有限,根本无法和太平军抗衡。
然而,此时的朝廷却已经等不及了,因为正规军“绿营”的节节败退
令朝廷不再寄托希望,他们转而将希望寄托在了曾国藩身上。因此,朝廷不断地发来征调谕旨,要曾国藩出兵。曾国藩此时表现了自己的英明果敢和取舍智慧——他冒着被治罪的危险坚守不出。
曾国藩的这一做法自然令咸丰皇帝恼火万丈,他无法理解一介书生居然能作出这等事。当然,咸丰也只有无奈接受曾国藩的决定,尽管心里极
不痛快。当曾国藩面对太平军西征,提出四省联防、合力堵围的措施时,咸丰皇帝便借机讥讽曾国藩不过是无知书生的好高骛远和自我吹捧罢了,有什么能力去打败太平军。面对咸丰皇帝的嘲讽和高压,曾国藩十分为难:听其调遣,则一段时间以来的心血及努力必将付诸东流;不听调遣,万一惹怒了朝廷,很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不过,曾国藩此时分析形势,知道朝廷的大患是太平军,既然要急于镇压太平军,就必定要依靠曾国藩的军队,所以还不至于对自己痛下杀手。因此,为了能够最后一举成功,曾国藩在接到谕旨后,依然拒绝出省作战。在陈述其不能出征的诸种理由之后,曾国藩还激昂地表示:“此次奉旨出省,徒以大局糜烂,不敢避谢,然攻剿之事,实无胜算。……臣自维才智浅薄,唯有愚诚不敢避死而已,至于成钝利败,一无可恃。皇上若逮责臣以成效,则臣惶悚无地,与其将来毫无功绩受大言欺君之罪,不如此时据实陈明受畏葸不前之罪。臣不娴武事,既不能在籍终制贻讥于士林,又复以大言偾事贻笑于天下,臣亦何颜自立于天地之间乎!中夜焦思,但有痛哭而已。伏迄圣慈垂鉴,怜臣之进退两难,诫臣以敬慎,不遽责臣以成效。臣自当殚尽血诚,断不敢妄自矜诩,亦不敢稍涉退缩。”咸丰皇帝看了奏折以后,深为曾国藩的赤胆忠心所感动,在朱批中安慰到:“成败利钝不可逆睹,然汝心可质天日,非独朕知。”曾国藩为坚持“志其大得”,不仅拒不执行咸丰皇帝的谕旨,同时也
对处于危困之中的师友江忠源、吴文镕等的求援于不顾。虽然局势急转直下,但是他的坚持不可草率出省作战,使他赢得了编练水陆两军的时间,为其日后一举独立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奠定了基础。此时曾国藩付出了当前利益的巨大代价,但终于大获全胜,取得了最终的巨大成功。
一个人做成大事不光需要明确的目标,还需要把握时机的驾驭能力,以及明确进退取舍的明辨能力。如果光有明确的目标,但是不能把握机会,那就只能看着目标望洋兴叹;如果不能明辨进退取舍的时机,就可能在未准备好的时候,因失败而一蹶不振,从而失去了最终的机会。所以,为了大目标的实现,我们需要坚守自己的原则,舍去那些必然带来失败的机会,无论这有多难!
P19-2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