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安邑县续志(民国刻本两册全)
¥
600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不详
出版人安邑县
年代40年代 (1940-1948)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4.8 × 17.3 × 1.9 cm
册数2册
上书时间2022-12-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第一册有潮渍
- 商品描述
-
安邑古代都邑名,是夏朝都城之一,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自古以来就有河东首邑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夏禹定鼎中原,把都城建立在涑水之滨的鸣条岗之上,即今山西夏县禹王城遗址。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魏文侯,又把魏国的都城设立在此,因而又称“古安邑魏国都城遗址”。秦昭襄王攻打魏国之后,在魏都首次设立【安邑县】县治,秦时又在此设河东郡,郡县同治。楚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册封魏国王室后裔魏豹为魏王,亦建都安邑,所以 又称“新安邑魏国都城遗址”。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又重新设置河东郡,治安邑县,自此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公元428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唯恐安邑县疆域之大,不便管理,下令将安邑县南北分治为两县,在古安邑县县治南20余公里处设置南安邑县,县治在今运城市盐湖区安邑镇(今新安邑魏国都城遗址)。原安邑县改名为北安邑县,即今之古安邑魏国都城遗址。北魏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又将北安邑县县治东迁7.5公里处,重建县城,并更名为夏县。县治设于今山西省夏县瑶峰镇。至此后,北安邑称为夏县,南安邑则被称为安邑。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安邑县。造成了现在的古都安邑之争。南北朝之后,历朝历代安邑的县治和隶属关系变化频繁。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安邑县为【山西省第七行政督察主任公署】治所。1942年成立抗日民主政权即夏县抗日民主政府。
本书大字精刻,除首册有水渍外,余均完好。安邑县属山西运城解州,续志编于光绪庚辰年(1880年),目录载六卷,但本书第六卷《艺文》后又有第七卷载民国十九年事宜及古碑目等,为光绪版民国补刊本(查:民国安邑县县长郑裕孚续辑 1卷,作为卷七)。
— 没有更多了 —
第一册有潮渍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