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社会学导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族社会学导论

正版二手,均有笔记不影响使用,无赠品、光盘、MP3等。如需购买套装书,请联系客服核实,批量上传数据有误差,默认一本,套装书售后运费自理,还请见谅!

5.39 2.5折 22 八五品

库存65件

山东枣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戎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301093894

上书时间2024-11-28

必过书城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戎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1093894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1页
  • 字数 322千字
【内容简介】
《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民族社会学导论》以社会为学科基础,吸收了人口学、政治学、种族与族群研究等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案例,结合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其理论来源涵盖了西方民族社会学、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中国民族关系演变史等内容,并介绍了大量国内外的研究实例。书后附有修订后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课程教授大纲”,可供任课教师参考。
《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民族社会学导论》为作者已出版著作《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一书的简明版,针对本科生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师生的需求,保留了原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删简了引证文献、数据案例和全部脚注,从而更加简明和实用。
【作者简介】
马戎,1950年3月出生,回族。1987年获得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1990一1991年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民族与族群社会学、人口迁移与城市化、教育社会学等。发表的著作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1996年同心出版社)、《民族与社会发展》(2001年民族出版社)、《社会学的应用研究》(2002年华夏出版社)、《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等。现任教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导言1
一、族群社会学在社会学学科中的位置2
二、当今世界与中国都需要发展族群社会学3
三、西方族群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论特点4
四、国外族群社会学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5
五、“族群社会学”这个专业方向的内容及其特点6
六、中国族群社会学目前的研究工作8
七、我国族群社会学专业的发展前景13

第二章关于“民族”和“族群”的定义14
一、“民族”定义问题是族群社会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4
二、近代我国学术界对于“民族”定义的认识16
三、斯大林对于“民族”的定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
四、当前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民族”定义22
五、“族群”概念在我国民族研究中的引入24

第三章族群意识27
一、“族群”是人类社会群体层次划分的种类之一28
二、族群意识的产生32
三、族群识别34
四、族群身份与实际利益38

第四章理解中国族群关系的理论框架41
一、费孝通教授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41
二、关于中国民族史的其他研究43
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族群统一体的多层次性47
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50
五、重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所面临的新的历史条件52
六、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团结与协作53
七、“文化多元”与“政治一体”56

第五章族群关系的社会目标(1)58
一、中国传统的族群观和族群关系理论59
二、苏联时期的民族关系理论63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纲领67

第六章族群关系的社会目标(2)7l
一、在欧洲社会发展历史中形成的族群观71
二、美国族群关系发展的“三阶段理论”74
三、“内部殖民主义”理论77
四、西方学者对族群关系理论的其他探求80

第七章如何衡量与分析现实社会中的族群关系83
一、戈登1964年提出的变量体系84
二、戈登1975年提出的理论模型85
三、对族群关系进行实际调查时可操作的变量指标87
四、对衡量族群关系变量指标的讨论93

第八章族群集团之间的结构性差异95
一、美国社会中的“族群分层”96
二、人口普查资料反映的中国各族群结构性差异101
三、近年社会学调查中反映的我国“族群分层”现象107

第九章族群集团在人口结构方面的差异111
一、人口的数量与素质112
二、人口的年龄结构113
三、人口性别比例115
四、生育率水平116
五、死亡率水平118
六、婚姻类型和家庭结构120
七、中国少数族群人口的特点122

第十章人口迁移与族群关系127
一、人口迁移对族群形成和族群关系的影响127
二、结合迁移来研究族群关系时需要考虑的因素130
三、我国几个少数族群地区的汉族人口迁移136

第十一章语言使用与族群关系142
一、语言具有文化象征和交流工具的双重性142
二、列宁和斯大林关于“民族语言”的观点144
三、各国的语言政策146
四、从语言使用角度分析族群关系的演变150
五、近年来我国族群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152
六、族群语言与少数族群教育155

第十二章族群居住格局与族群关系160
一、族群居住格局的三个层面161
二、多族群社区中族群交往的几个主要方面162
三、族群居住格局研究与“分离指数”164
四、个案分析:拉萨市族群居住格局的研究166
五、中国其他地区城乡族群居住模式的研究169
六、学校中的族群格局172

第十三章族际通婚175
一、婚姻与族际通婚175
二、族群关系与族际通婚l77
三、国外的族际通婚研究178
四、我国传统的族际通婚观182
五、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少数族群社会历史调查所了解的族际通婚情况182
六、我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反映出来的族际通婚184
七、个案分析:赤峰农村蒙汉通婚研究187

第十四章影响族群关系变迁的因素分析192
一、分析族群关系变迁时需要注意的研究视角192
二、表示族群关系状况的连续统193
三、英格尔提出的关于影响族群成员认同的变量体系195
四、影响民族关系变化的各种因素197
五、族群之间社会距离的排序202

第十五章族群平等和影响族群关系的政策因素207
一、族群关系的政治制度性安排208
二、族群关系框架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211
三、族群平等216
四、政府处理族群问题中的“制度化”220
五、政府制定的以族群为对象的制度221
六、针对少数族群的优惠政策225
七、优惠政策的实际效果226

第十六章现代化进程中族群关系的演变229
一、什么是“现代化”230
二、现代化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231
三、在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保存与发展族群文化233
四、少数族群地区发展中的自然资源利用236
五、观念的转变是少数族群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237

第十七章族群关系与“民族主义”239
一、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240
二、.语言与“民族一国家”的建立244
三、西方政治家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双重标准247
四、“民族主义分裂运动”在当代的破坏性作用248

第十八章族群关系发展前景的展望253
一、族群一文明之间的冲突253
二、族群问题的“政治化”与“文化化”254
三、族群与国家258
四、族群与地域260
五、族群交往的发展前景263
六、中国需要发展社会学的族群研究265
“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课程教学大纲268
参考文献27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