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美人格教育新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审美人格教育新论

正版二手,均有笔记不影响使用,无赠品、光盘、MP3等。如需购买套装书,请联系客服核实,批量上传数据有误差,默认一本,套装书售后运费自理,还请见谅!

9.61 2.0折 49 八五品

库存7件

山东枣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齐宗 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04164957

上书时间2024-11-15

必过书城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齐宗 著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4164957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1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审美人格教育新论》从分析当今面临的人格危机入手,揭示了人格发展的未来走向,认为审美人格是当代人格建构的必然选择。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审美人格包含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合理因素,却是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升华。审美人格既具有理想性,也具有现实性,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理想人格或具有理想特质的现实人格。学校教育在建构审美人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奠定审美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理性主义、模式化、强制性、功利主义及机械主义等倾向是审美人格建构的主要障碍。
【作者简介】
  何齐宗,1962年11月生,江西萍乡人,教育学博士、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系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江西省高校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学术骨干;先后承担省级以上课题21项,其中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参与完成国家课题3项;出版《审美人格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的新时代》(人民出版社)、《世纪之交的教育沉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教育美学》(重庆出版社)等著作13种;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发表论文110余篇。18项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全国教育图书二等奖1项、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江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
【目录】
第一章导论:时代呼唤审美人格
第一节人格危机:当今面临的严峻现实
一、主体失落
一、物欲膨胀
三、精神空虚
四、情感淡漠
五、心态浮躁
六、心理失衡
第二节审美人格:人格建构的必然选择
一、人格发展:时代关注的主题
一、人格的审美走向
三、建构审美人格:教育的重要使命

第二章审美人格的内涵分析
第一节人格境界思想的历史考察
一、中国人格境界思想
二、西方人格境界思想
第二节审美人格的内涵
一、什么是人格
一、审美人格的界说
三、审美人格的定位
第三节审美人格的发展与评价
一、审美人格发展的特点
一、审美人格评价的原则

第三章审美人格的特征描述
第一节审美人格是一种和谐人格
一、和谐及其在审美人格中的地位
一、审美人格的和谐性
第二节审美人格是一种个性人格
一、个性及其在审美人格中的地位
一、审美人格的个性特征
第三节审美人格是一种自由人格
一、自由的意义
一、审美人格的自由品质
第四节审美人格是一种超越人格
一、超越:审美的重要内蕴
一、审美人格的超越特性
第五节审美人格是一种创造人格
一、创造与审美
一、审美人格的创造性

第四章审美人格建构的教育障碍
第一节理性主义教育
一、理性与理性主义
二、理性主义教育的特点
三、理性主义教育批判
第二节模式化教育
一、模式、模式化与模式化教育
二、多样的个性与模式化的教育
三、模式化教育批判
第三节强制性教育
一、强制性教育及其表现
二、强制性教育的根源
三、强制性教育批判
第四节功利主义教育
一、功利主义教育的内涵与表现
二、功利主义教育的特点
三、功利主义教育批判
第五节机械主义教育
一、机械主义教育的特点
二、机械主义教育批判

第五章审美人格建构的教育策略
第一节和谐教育
一、和谐教育的历史与内涵
二、和谐教育的目标:协调精神属性
三、教育内容的和谐
四、教育方式的和谐
第二节个性教育
一、个性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二、个性教育的目标:发展个性特征
三、时代主潮:强调个性教育
四、个性教育的实施
第三节自由教育
一、自由教育的意义
二、自由教育的目标:扩充自由程度
三、对人性的乐观估计与自由教育
四、自由教育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超越教育
一、超越教育及其意义
二、超越教育的目标:培植超越品格
三、超越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第五节创造教育
一、创造教育的简要回顾
二、创造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三、创造教育的目标:提高创造素质
四、创造教育的实施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专家的评价(博士论文评语摘录)
附录二作者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索引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