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二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二版)

正版二手,均有笔记不影响使用,无赠品、光盘、MP3等。如需购买套装书,请联系客服核实,批量上传数据有误差,默认一本,套装书售后运费自理,还请见谅!

85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枣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晓明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9787301231302

上书时间2024-11-14

必过书城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晓明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9
  • 版次 2
  • ISBN 9787301231302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02页
  • 字数 58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2版)》叙述了自1942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主导潮流的形成及变革历程。作者以现代性视角贯穿于整个文学史考察,形成了独特的以论带史的叙述风格。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2版)》力图阐释在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激进化与社会主义革命文学形成的互动关系;在政治与审美的紧张关系中去呈现中国当代文学的艰难的自我创造;揭示80年代改革开放促使中国文学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思潮后发生的深刻变化;呈现90年代至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新流向与多元化的错综格局。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2版)》视野开阔,文学史意识鲜明,把握文学史主潮富有整体气势,展现出一种崭新的文学史风格。
【作者简介】
  陈晓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十多年,2003年起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起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和后现代文学理论等。出版有《无边的挑战》、《不死的纯文学》、《德里达的底线》等20多部著作。曾获首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年度评论家奖、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担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目录】
绪论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一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分期 

二当代文学史的性质和叙述观念 

三寻求必要的理论参照体系 

四现代性与“历史化” 

第一章新文学的方向与范例 

一启蒙运动与革命文学 

二革命文艺方向的确立与主体的建构 

三解放区文艺创建的美学范例 

四革命文学的本质与生活细节问题 

第二章建国初的文学建制与运动 

一第一次文代会及文学的革命建制化 

二建国初的文学批判运动 

三现实主义理论源流及其对胡风的斗争 

四现实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可能 

第三章农村阶级斗争的文学图谱 

一农民作为当代文学主体的地位 

二赵树理的创作:在观念与本真的生活之间 

三历史地与经验地把握乡土中国 

第四章革命历史叙事的兴起 

一重写革命历史的现实依据与现代性动机 

二革命历史的重现:宏大场景与英雄传奇 

三历史化的叙事与文学的品性 

第五章“双百”方针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一“双百”方针的背景与形成 

二可能的突破:文学观念与美学的论争 

三现实批判性:反官僚主义的文学 

四情感的多样性:小说中隐含的人性描写 

五具体化的革命史及其个体化 

第六章集体想象中的超我表达 

一超我的颂歌:时代的代言人 

二在自我与时代之间:困境中的自由 

三小我的表达,有限的情感流露 

四新民歌运动:艺术的祛魅 

第七章“十七年”的话剧、散文与儿童文学 

一突显时代精神的话剧创作 

二风云变幻中的散文创作 

三时代夹缝中的儿童文学 

第八章“文革”时期的文学 

一“文革”的发生与政治化的文学 

二红卫兵文学与《朝霞》 

三“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 

第九章“文革”后的伤痕文学及其反思性 

一伤痕的展示:拨乱反正后的历史反思 

二伤痕的确认:修复历史及其主体 

三王蒙的寸草心:对“文革”后的独特反思 

四伤痕的深化:人性论与人道主义 

第十章朦胧诗开启的精神向度 

一“地下”的状况与《今天》的诞生 

二“三个崛起”与对现实的“回答” 

三朦胧的明朗化:从自我到历史/时代 

四“归来的诗人”群体 

第十一章历史选择中的改革文学与知青文学 

第十二章应对西方潮流的现代派与寻根派 

第十三章先锋派的形式变革及其后现代性 

第十四章历史祛魅时期的新写实与晚生代 

第十五章女性主义写作表征的文化与美学意向 

第十六章转向语词与叙事的第三代诗人 

第十七章新时期以来的话剧、散文与儿童文学 

第十八章多元分化与“后文学”时代的到来 

第十九章乡土叙事的转型与汉语文学的可能性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