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赵金铭,1940年生,天津市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组评委,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近、现代汉语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著有《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与对外汉语研究文录》等论著。
目录
前言 上编汉语中介语句法研究
上编 汉语中介语句法研究
第一章 语法偏误句的等级序列
第二章 差比句偏误的类型与共性
第三章 “得”字补语句的习得状况
第四章 趋向补语的习得状况
第一节 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状况
第二节 日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状况
第三节 朝鲜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状况
第五章 介词的习得状况
第六章 否定词“不”和“没有”的习得状况
第一节 否定词“不”的习得状况
第二节 否定词“没有”的习得状况
第七章 程度副词的习得状况
第八章 量词的习得状况
下编 中介语视角的汉语句法研究
第九章 汉语差比句研究
第一节 汉语“比较”范畴的确立
第二节 汉语差比句的语义指向类型
第三节 汉语差比句的南北差异及其历史嬗变
第十章 趋向补语研究
第一节 “动+趋+了”和“动+了+趋”比较
第二节 “动词+复合趋向动词”带宾语句式
第十一章 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
第十二章 流水句中否定的辖域及其警示标志
第十三章 数量词在多层定名结构中的位置
第十四章 汉语的完句范畴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汉语中介语句法研究”,主要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材料为依托,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中某些重要句式、句法成分和虚词的习得状况进行描写和分析。下编为“中介语视角的汉语句法研究”,主要是针对上编中介语句法研究中讨论的问题,对汉语差比句的语义指向和类型特征、趋向补语的认知特点、介词的衍生机制、流水句的否定辖域、数量词的位置及完句成分等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和分析。本书的研究成果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HSK试题的拟定、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深加工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精彩内容
上编 汉语中介语句法研究
第一章 语法偏误句的等级序列
引言
语言理论是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也应有理论的指导。不过,语言理论与语言教学的关系是间接的,它是通过运用语言理论对语言进行的描写来服务于教学的。
生成语言学思想的最新发展,强调语言学的目标是使有关语言的说明尽可能简洁和概括,所有的表征式和派生过程尽可能经济,其标准是:所提出的用来解释语言现象的设置数目应尽量少。这就是“经济原则”。而且认为,句子结构的表征中不应有羡余或多余的成分,每个成分必须充当一个角色并得到解释,即所谓“完整解释原则”(戴维?克里斯特尔,2000)。这就是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也有人叫做“最小程序”(Minimalist Programine)。并认为,这一论点将各种语言之间的不同归结为其虚词成分(Functional Elements)和词汇方面的差异。并预言,理论语言学研究中的这一新发展,必将会对语言习得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袁博平,1995)。
基于这种理论而形成的一种研究方法,就又是对比研究方法。这是当代语言研究中最普遍、最著名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在语言学的各个学科、各个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有着很深刻的理论意义。宁春岩(1996)在介绍对比法的使用时,概括为两个要点:第一,对比是关于句子与非句子、可能与不可能、“符合语法的”或“造得好的”与“不符合语法的”或“造得不好的”等相对概念之间的对比,是关于“是与非”、“有与无”、“成立与不成立”等绝对概念之间的对比。……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