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的尾巴 我的私藏电影往事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0.67
6.9折
¥
5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日)野上照代 著 银色快手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4772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1202131971
上书时间2025-0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野上照代| Nogami Teruyo |黑泽制片公司制片经理。1927年生于东京。1949年进入大映京都摄影所担任见习场记。1950年,黑泽明导演为拍摄《罗生门》来到京都太秦的京都摄影所,野上照代自此开始为黑泽明导演工作。在与黑泽明导演合作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除了在松竹映画拍摄的《白痴》,野上参与了黑泽明导演所有作品的拍摄。此外,她也进行文学创作,1984年小说《给父亲的安魂曲》获第五届读卖“女性人道纪实文学”优秀奖,并被改编成电影《母亲》。
目录
第一部 访谈 再会吧,黄金岁月
第一章 燃烧的青春
《赤西蛎太》的冲击
战败与返京
成为杂志编辑
第二章 跻身电影黄金年代
向电影之都:京都 · 太秦片厂前进
认识黑泽导演
返回东京。再次加入黑泽剧组
《活人的记录》与早坂文雄之死
结婚跟离婚,还有《蜘蛛巢城》跟《低下层》
遗失的竹内浩三信件
第三章 悄悄出现的不协和音
黑泽制片公司时代
臻于顶峰的《天国与地狱》和《红胡子》
数不清的精彩好戏
青柳哲郎现身
黑泽明与小国英雄
第四章 展翅高飞的浴火凤凰
离开黑泽先生后,开始我的SUN—AD时期
《电车狂》开拍
从自杀未遂到远征《德尔苏 · 乌扎拉》
井伏先生的电影鉴赏会
野坂昭如先生的记忆
自传《蛤蟆的油》时期
第五章 电影《母亲》的原型
关于父亲
与昭和一起开始的人生
福薄的母亲,与双亲的死别
第二部 随笔集 落叶拾选
三鹰町下连雀
下户之酒
井伏老师与运动鞋
《红胡子》之后的黑泽明与三船敏郎
《寂静的生活》片场见闻
探访《黄昏清兵卫》的拍片现场
为了《火车三段程》造访导演阿巴斯的家
附 录
活跃于电影圈的女性:访问野上照代女士与齐藤绫子教授
忘年之交谈电影
关于那冗长的终幕镜头
关于“真实”的触感
后记
跋:野上女士的独立、客观与达观
野上照代手绘贺年卡选辑
野上照代年谱
内容摘要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不同主题的五篇野上照代访谈录,关于人生、父母,与黑泽明一起工作时发生的种种趣事,对大师的旁观与思考,自身的职业生涯和情感历程;第二部分为随笔,记录了自身成长历程中与著名文人如太宰治,电影人如伊丹十三、山田洋次等相遇相交的独家片段。
书中细节遍布,野上以自己独有的幽默、细腻、生动与人情味,写下自己作为电影人的成长、半个世纪的私藏电影轶事,既令人窥见神坛之下艺术大家们的生死悲欢,也回望了整个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
主编推荐
★黑泽明的左膀右臂、山田洋次把她的故事拍成电影,日本电影黄金时代的亲历者、活历史,回望日本影坛与文坛半个世纪的生死悲欢。
★个人史与昭和史交融,既写文艺圈,也写作为女性电影人的成长。
★丰富附录为全书加分,既有罕见的影人对谈;也有野上照代手绘的1980—2016的彩色贺年卡;以及详细的野上照代个人年谱。
精彩内容
第一章 燃烧的青春
《赤西蛎太》的冲击
提到野上照代女士,一般认为是从《罗生门》以来,一直协助黑泽明导演的人。但若要说到您与电影的邂逅,应该还是要回溯到伊丹万作导演的《赤西蛎太》对吧。昭和十八年(1943),当时您十六岁。可以说,一切是从那里开始的。当时为什么会想去看《赤西蛎太》呢?
野上 都是六十年前的往事了,我记不得啦。只是觉得电影这东西太厉害了。因为,一部《赤西蛎太》就成了人生的转折点。不过,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经验吧。
那是我念都立家政女子学校的时候,也是我人生的起点。《赤西蛎太》是昭和十一年(1936)完成的,所以是电影拍好之后的第七年,至于是昭和十八年(1943)的几月看的,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戏院呢,根据我不甚可靠的模糊记忆,好像是位于三轩茶屋(东京世田谷区)一家叫作什么“东京俱乐部”的戏院。
那时您是住在高圆寺(东京杉并区),三轩茶屋说起来还真的很远呢。
野上 是家父野上岩牵来的缘分。家父那时触犯到《治安维持法》,在看守所进进出出了好一阵子。就是俗称的“踢皮球”。家父是在昭和十三年(1938)被关进看守所的,所以应该是在那之前的昭和十二年(1937)吧。印象中,家父从书架上方堆得满满的杂志堆里,翻开一本叫作“Diamond”的经济杂志(现在还在发行),好像是绿色封面吧,然后指着一篇小小的电影评论说:“这个很有趣哦。”一会儿“印象中”、一会儿“好像”真是很不好意思,可我究竟是怎么跑去三轩茶屋的呢?
当时您知道伊丹万作,或者原著作者志贺直哉的名字吗?
野上我知道志贺直哉。
当时您读过《赤西蛎太》吗?
野上看完电影之后读了。原著篇幅非常短,跟电影截然不同,让我感到讶异。当时我并不具备电影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也没能力去佩服、惊叹“居然能把原著拍成那样的电影”之类的。不过,感觉电影很有意思。那之后又看了好几次。虽然观点逐渐改变,但越看越是感到钦佩。
令尊当然也看过这部影片了吧。
野上不,我觉得他不可能看过哦。家父之所以那样说,一定是因为原著作者是志贺直哉。关于伊丹先生,我完全不记得听家父提起过他的名字。
您是在看完电影之后立刻就写信给导演了吗?
野上是不是立刻,还有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我都不太记得;不过,真的是被感动了才写信的,这倒是千真万确。
就读家政学校时,我是文艺少女,经常写小说与好朋友交换着读。她的文笔很好。她的文章我都还记得,甚至还背得出来。不过,“二战”后她移民去了美国。
……
P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