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文学史/北京专史集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京文学史/北京专史集成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2.61 7.1折 60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秋爽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86026

出版时间2010-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11548764

上书时间2024-12-28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傅秋爽,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从事古代文学研究,曾出版过《品艺诗》、《涵韵集》、《河北古代作家作品研究》、《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解读》等著作以及学术论文数十篇,发表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新闻报道、书评等数百篇,关注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动态。2007年调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从事地域文学以及文化产业研究。 


目录

前言
概述

  上篇:北京古代文学(公元1840年以前)
第一章  古典时期北京(地域)文学
  一、秦汉之前文化与文学概况
  二、秦汉时期文化与文学概况
  三、三国两晋北朝时期文化与文学
  四、隋唐五代时期文化与本土作家
  五、隋唐五代时期幽州客游文化与文学
第二章  辽金文学
  一、辽代南京社会概况和文化特征
  二、辽南京文学概况与作家作品
  三、金代中都社会概况与文化特征
  四、金中都文学发展概况与作家作品
第三章  元代文学
  一、元代社会背景与大都文化概况
  二、元代文学地位与大都文学概况
  三、杂剧的发展与兴盛
  四、散曲的发展与成就
  五、诗词文的发展
第四章  明代文学
  一、北京都市概况与文化特征
  二、诗歌发展与作家成就
  三、词、散曲及俗曲时调发展概况
  四、散文发展概况
  五、戏曲发展概况
  六、小说的创作与流行概况
第五章  清代文学
  一、燕京文化特征与文学概况
  二、诗歌发展与作家成就
  三、词曲发展与成就
  四、散文发展与成就
  五、戏曲以及曲艺发展与成就
  六、京城小说发展与成就

  中篇:北京近代文学 (公元1840-1919年)
第六章  近代文学史上的北京
  一、近代文学的开端
  二、报刊对文学的影响
  三、京师大学堂对文学理论的影响和制约
第七章  游走在复古与革新之间的近代诗歌
  一、庙堂文人和宗宋诗风
  二、遗老诗人与“同光体”
  三、维新志士的诗歌
  四、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
  五、居京文人才士的作品
  六、近代诗学
第八章  桐城余绪与京城散文
  一、桐城余绪
  二、梁启超与“新文体”
第九章  哀怨、悲悼与爱国:近代词的发展
  一、端木埒、文廷式与“晚清四大家”
  二、近代女词人
  三、其他词人
  四、近代词话
第十章  近代小说家和小说
  一、旗人和早期京味小说
  二、侠义公案小说
  三、《红楼梦》影响下的言情小说
  四、文言小说
第十一章  京剧与北京地方戏
  一、花雅之争与京剧的形成
  二、戏剧改良与京剧发展
  三、北京地方戏曲
  四、近代曲话研究

  下篇:北京现代文学(公元1919-1949年)
第十二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北京
  一、现代文学发生的背景
  二、“五四”文学革命和北京新文学的辉煌开端
  三、新文学开创期的理论建设和论争
第十三章  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
  一、鲁迅在北京
  二、活跃的新文学作家和流派
  三、从北京走出去的老舍
第十四章  多元并存的三十年代
  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北方左联
  二、京派文学
  三、通俗小说
第十五章  沦陷时期和抗战胜利以后
  一、北京沦陷文坛概况
  二、沦陷期作家作品
  三、战后北返文人的新写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把北京文学发展的整体历程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古代、近代和现代。古代和近代的分界为“鸦片战争”,近代和现代的分界为“五四运动”,这种划分方法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在中国学术界占据统治地位的传统方法,至今仍然被许多学者所采用。但是,这种划分方法主要是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文化的发展在许多方面比社会的发展更缓慢一些,在有的方面还会缓慢很多。因此,作者以朝代更替的原则为依据,把北京古代文学的下限断在清朝的灭亡,而把清朝灭亡后到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期统称之为北京文学发展史的近现代时期。

精彩内容
    (三)汉代乐府民歌中反映幽州生活的创作
    
汉代民歌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环。其创作的广泛性和题材的多样化以及风格的质朴、自然、清新对后世的文学都产生过非常积极的影响。燕赵是民歌创作流传都很丰富的地域。
    
李延年是汉代著名的音乐家,中山(郡治在今河北定县)人,善为新声。虽然存诗仅一首《北方有佳人》,但是,对北方的女子却有非常传神的刻画,其诗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在反复慨叹吟咏中,烘托出女子超群的美丽和高雅气质,成就了对北方美人的高度概括。
    
汉乐府民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民间创作的高峰,著名的汉乐府,是汉代从燕、赵、秦、楚等地采集的民间传唱的诗歌。虽然当时汉朝统治者的主观目的是通过采集民间歌谣,达到"观风俗,知得失"的政治目的,但是却客观地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当时丰富多彩的民间创作。当时采诗的区域十分广阔,但是由于后来散佚,所以很难确指具体的创作地点。不过由于许多作品内容和风格保留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所以大致可以推断出其创作的原始出处。例如吴楚之地多委婉清丽,北国区域多彪悍豪迈。由内容风格分析推断,汉乐府民歌之中当有不少燕地之作。《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二首,因为内容可以确认就是燕赵地区吟唱的诗歌:"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踟蹰。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诗中这位燕赵女子,不仅容貌端庄美丽,而且气质高雅,情感丰富深邃,比之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形象更为立体,描绘更加生动翔实,是古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宋代郭茂倩收录各地民歌,辑成《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一百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五千多首。它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毎曲有题解。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其中就有表燕地"声音"、赋燕地"风土"之作,例如《燕歌行》,直接把明示地方声音的地名入诗题,是一些乐府诗的特点。其他如《幽州马客吟》、《出自蓟北门行》等,也是写北京地区的,后声音失传,这些诗题便专门用来歌咏地方风土,一直到唐代还有诗人沿用。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