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审计的公共治理职能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家审计的公共治理职能研究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8.83 4.9折 79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燕辉 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69839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202141469

上书时间2024-12-26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的关键机制。一般而言,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以权力监督和制约权力:二是以权利监督权力。社会主义法治防止权力滥用和保证权力正确行使的基本措施就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把决策、执行等环节的权力全部纳入社会监督制约机制之中,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运行。在众多学者中代表性的是谢鹏程(2007)的观点,其认为,政治要稳定,就必须依法保障公民权利、规制国家权力,通过政治的法治化实现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良性互动。而这关键又在于三个机制的法治化:一是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有序表达机制;二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程序保障机制;三是国家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普遍关注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和合理运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和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在其法治系统中不需要也不可能有相对独立的法律监督机制;社会主义国家则实行共产党领导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种政治体制中,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不存在分权制衡的关系,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法律监督机制,形成对各种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基于国家审计推进民主法治的作用机理来看,笔者认为,构建科学的国家审计制度和完善和谐的公共治理模式越发显得重要。
  我国审计前辈们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及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国家审计制度构建的和谐性与公共治理模式的多元化均衡,或对于国家审计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关系,我国著名的审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有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民主是现代审计的实质,审计是民主政治的表现;民主是现代审计的目的,审计是现代民主的手段。没有现代审计这一手段,就很难达到现代民主这个目的;而没有现代民主这个目的,现代审计也就失去其意义(文硕,1996)。
【精彩书摘】
《国家审计的公共治理职能研究》:
  1.以社会主义宪法民主为改革目标
  以宪法民主为导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将涉及宪法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定位,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涉及各种权力主体间关系的定位,涉及社会管理模式的确定,涉及公民意识的成长。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尊重社会主义宪法,在社会主义宪法范围内不断扩大民主参与,形成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坚持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意味着尊重宪法的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必然的步骤。坚持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步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宪法民主为原则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步是确立社会主义宪法权威,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82年公布施行,至今已经有37年,历经四次修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完善。习近平同志指出,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第三步是广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我国广大人民是当家作主的主人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不仅可以通过国家立法机关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使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在本质上达到内在统一,而且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依法参与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过程中,既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又促进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实现选举政治无法实现的对政治人物和官僚的全过程监控。
  总体而言,要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要在尊重宪法的基础上,拓宽民主渠道,健全民主制度,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政治活动全过程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怎么才能坚持宪法民主原则?首先,结合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态,必须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宪法的关系。通过党的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形成关于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决议,明确改革的方向,落实改革的方案。其次,尊重宪法扩大民主的基本路径是先行在党内实行民主制,建立领导干部选举、使用、考核、监督、罢免的民主机制,遏制党内腐败,重塑执政党形象。后,由党内民主推进到人民民主,以党内民主引领人民民主,在不断完善社区自治和村民自治的基础上不断地推进人民民主,积极规划和建设市县民主选举,由点到面,逐步完成国家民主法治的转型。
  2.理顺党政关系的顶层设计
  “党”的概念的专有性,决定了“党政关系”是一种范围很清楚的政治关系,即是有关方面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政”的概念的多重含义,又决定了“党政关系”不是一种单一的政治关系,而是一系列或说是一组政治关系,包括党和人大的关系、党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党和人民政协的关系、党和国家司法机关的关系、党和各人民团体的关系、党和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军队中党的组织和业务方面的关系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和人大、政府、政协、群众团体的关系,在坚持党的领导前提下.支持各方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过程中的定位是“领导和指导”。
  在上述诸多党政关系中,重要的是理顺党和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所在以及合作的领域和方式。从政府过程来考察,中国共产党与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态中起着汇集民意、目标设计和外在监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将民意汇集起来,交给人大去决策,人大有权对此进行立法,将党的意志形成法律。行政机关在政府过程中的职能在于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形成的法律,并对执行的效果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
 
 
 
 

作者简介

  蒋燕辉,1960年2月5日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现任教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审计、会计和财务分析。先后发表专业论文60多篇,出版《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审计》《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金融企业审计与金融业务监管》等专著多部。

目录

章 我国国家审计的公共治理职能研究导论
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框架和预期创新

第二章 我国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国家审计属性研究
节 政治及法律属性研究
第二节 市场经济属性研究
第三节 社会属性研究
第四节 文化属性研究

第三章 我国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国家审计民主法治化研究
节 我国国家审计制度的分析框架——基于民主法治化视角
第二节 我国国家审计民主化的分析框架——基于公共治理视角
第三节 我国国家审计政治化的分析框架——基于公共文明视角
第四节 我国国家审计转型期瓶颈——基于国家审计固有局限性视角

第四章 国家审计服务于公共治理的审计模式研究
节 国家治理转型与国家审计转轨分析
第二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演变与国家审计面临挑战分析
第三节 国家审计服务于公共治理的理论研究
第四节 国家审计服务于公共治理的方法体系研究

第五章 基于国家审计的公共责任及公共权力审计研究
节 公共责任及公共权力审计的分类研究
第二节 公共责任及公共权力审计的功能研究
第三节 公共责任及公共权力审计的属性研究
第四节 公共权力审计导向模式的构建

第六章 影响国家审计服务于公共治理职能的主观因素分析
节 有限理性及自利问题研究
第二节 对审计固有局限性的主观因素研究
第三节 为监督和约束机会主义而实施公共治理的研究
第四节 影响审计的内部环境变化的研究

第七章 影响国家审计服务于公共治理职能的客观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环境
节 基于政治文明的国家审计本质分析
第二节 基于经济文明的国家审计目标分析
第三节 基于社会文明的国家审计客体及主体分析
第四节 基于法治文明的国家审计内容及模式分析

第八章 我国国家审计公共治理职能研究启示
节 我国国家审计对各种公权力监督的理论启示
第二节 我国国家审计嵌入公共治理制度的理论启示
第三节 影响国家审计的非制度因素研究启示
第四节 国家治理模式转型影响政府审计职能转变的启示——基于中国特色审计理论研究

后记
【前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