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生育英才 吴贻芳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9.7
6.8折
¥
29
全新
仅1件
作者钱焕琦,孙国锋 著作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109751
出版时间2012-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9元
货号1200333333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壹家庭悲剧造就坚毅个性
一、温馨的家
二、姐妹求学
三、家庭悲剧
贰求学生涯展现领袖气质
一、贻芳复学
二、金女大学生自治会的第一任会长
三、女高师的吴先生
四、密执安大学的中国学生会会长
叁执掌金女大厚生育英才
一、应聘金女大
二、智慧地完成学校注册
三、调整办学宗旨
四、以“厚生”校训引领实践“全人格教育”
肆抗战烽火铸就铿锵玫瑰
一、西迁之前
二、华西坝的岁月
三、参政会女主席
……
内容摘要
“随园大家丛书”定位在学术和生活传记之间,力求反映每位大家的学术人生与心路历程,并且要避免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能够适合一般大众阅读。同时要求插入60至100幅图片。钱焕琦、孙国锋所著的《厚生育英才(吴贻芳)》为“随园大家丛书”之一。《厚生育英才(吴贻芳)》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叙述为主,以点评为辅;记述了吴贻芳先生的学术人生。
精彩内容
一 温馨的家
公元1893年1月26日,湖北武昌候补知县吴守训的妻子朱诗阁,顺利产下一女婴。在此之前,夫妻俩已有一儿一女:吴贻榘和吴贻芬。吴守训为这个女儿取名“贻芳”,合“贻芬芳”之意。因为这个女儿是冬天出生,因此别号“冬生”。在贻芳之后,家中又添了个小女儿贻荃。①
吴守训的祖上原是江苏泰兴的书香门第,后迁居杭州。吴守训的祖父是翰林,父亲是举人。吴父到武昌做官以后,全家迁往武昌居住。吴守训的妻子朱诗阁,是一位祖籍杭州的大家闺秀,粗通文墨,知书达理。她勤俭持家,相夫教子,把一个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吴守训是吴举人的独子,苦读多年才考取了秀才,但考举人却屡试不第。为了养活妻儿老小,无奈之下做了一名私塾先生,靠微薄的收入勉强糊口,生活十分拮据。经吴守训父亲吴举人生前故交的多方斡旋,吴守训被任命为县牙厘局局长。牙厘局是水陆交通要道征收税款厘金的机构。长江穿湖北而过,牙厘局自然成为湖北的重要税收机构之一,牙厘局局长也被看做是一肥缺。可吴守训既不会利用职务之便受贿、索贿、放高利贷,也不善结交权贵、巴结上司。做事向来遵纪守法,克己奉公,是个认可的实在人。他的收入就是工资。一家老小日子虽不富裕,但算得上安逸。1904年,吴守训被调到湖北当阳县任知县。因当阳穷困,他决定自己一人赴任,全家仍留在武昌。一家人过着平凡而温馨的生活。
当时的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清王朝已是穷途末路。西方思想大量传人中国,女学思想也广为传播。自幼生长于闺门之内的吴家姐妹也受到影响,贻芬和贻芳姐妹俩常常在私下里嘀咕:为什么贻榘可以在外上学,为什么她们就只能待在闺阁跟父亲识字念书?为什么男人能当家立业,而女人只能一辈子围着锅台转?每当看到奶奶那双小脚,姐妹俩就不禁感叹:难道自己也要走奶奶的路吗?
二 姐妹求学
,母亲朱诗阁的娘家亲戚从杭州来到吴家探亲。闲聊中说起杭州开办了一所女子学堂,名叫弘道女子学堂,专门招收女生。这所学校的教学接近按照西方模式设置课程,不仅有人文课程,还设有当时许多中国人从没听说过的自然科学课程。学校教师也深受新思想的影响,不仅教授女生优选的知识,还鼓励女生走向社会,为建设国家出力。学校充满了民主与科学的气息,与传统私塾接近不同。贻芬和贻芳听在耳中,喜在心头,她们是多么想去杭州上学啊!姐妹俩私下商量后,正式向长辈们提出要去弘道女子学堂读书。哪知父亲吴守训一口回绝。吴守训认为,贻榘是家里的独子,是吴家的希望,将来要靠他考取功名,光耀门楣,两个女儿按老规矩好好在家念念书,学好女红,将来找个好人家才是正事。姐妹俩据理力争但还是遭到拒绝。贻芬从小性情刚烈,上学之事被拒后一直愤懑不已,一时想不开,竟然萌发了轻生的念头,趁家人不备,吞下了一枚金戒指。幸好母亲及时发现.经郎中救治,才捡回一条命。吴守训闻讯,慌忙从任上赶回家中。他没想到贻芬姐妹把上学看得这么重要,没想到贻芬会如此刚烈。他怕今后再有不测,于是和母亲、妻子商量后,决定送姐妹俩到弘道女子学堂上学。就这样,经过以命相拼,姐妹俩终于得到上学的机会。
1904年,姐妹俩来到了古城杭州,进入杭州弘道女子学堂学习。这一年,贻芬15岁,贻芳11岁。姐妹俩很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发奋苦读,很少出去玩耍。生活上,杭州的亲戚们给予姐妹俩不少关照,尤其是二姨妈一家。二姨妈从小就和贻芳母亲感情深厚,二姨父陈叔通①知识渊博,为人朴实敦厚,是杭州当地名流,对姐妹俩也疼爱有加,尤其关心她们的学习,经常给她们讲一些人生的道理,鼓励她们好好学习,发奋图强。
一眨眼,两年多过去了。睿智的陈叔通发现弘道女子学堂未开设外语课程,认为这样很难培养出中西兼通的经世致用之才,于个人日后的发展也不利。他知道上海有一家启明女子学堂,设有专门的英文课,由外籍教师讲课。启明女子学堂还开设了生理、动植物、音乐等课程。于是建议姐妹俩去上海读启明女子学堂。陈叔通的建议遭到了外祖母、舅舅舅妈、二姨坚决反对。政局动荡,兵荒马乱的,两个女孩子,到陌生的上海去独立生活,怎能让长辈放心?万一出什么意外,怎么向吴家交代?但是陈叔通坚持他的意见,认为姐妹俩很有天分,亲戚们不能因为怕孩子吃苦受罪就耽误孩子的前程。很终,贻芬和贻芳接受了二姨父的建议。1906年年底,贻芬和贻芳在二姨父的帮助下,来到上海,并顺利通过严格的考试,被启明女子学堂录取。上海的生活让姐妹俩大开眼界,她们看到西方人开办的学校、教堂、医院、商店、工厂,都和内地有着天壤之别,更感受到中国和西方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
在启明女子学堂学习之际,姐妹俩听到老师无意中讲起苏州有一所景海女子学堂。这所学堂的教学更优选,它开设的所有课程,都与英国本土学校同步,课本也都是从英同引进的原版,主要由外籍教师用英文教学。姐妹俩顿时有了兴趣,她们又动了到景海学堂上学的念头。于是,1907年初,姐妹俩来到苏州,经过严格的考试,顺利考入苏州景海女子学堂。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姐妹俩还感觉有些吃力,但是凭借着刻苦的钻研和不错的天分,很快就适应了,尤其是英文水平,更是飞速提高。景海女子学堂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女孩子们在一起写诗赏诗,切磋女红,结伴踏青。热情好客的外籍教师经常邀请一些同学到自己的公寓去做客,聪明伶俐的姐妹俩总是在被邀之列,这也给她们增添了不少学习英语、开阔视野的机会。
从武昌到杭州,从杭州到上海,从上海到苏州,姐妹俩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生活是那么的美好!然而,厄运正在向她们逼近……
P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