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弯度——华阳奋斗足迹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5.67
5.7折
¥
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陈志源 著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16421031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2110407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代序 路
写在《路的弯度——华阳奋斗足迹》成稿之时
第一章 西出杨溪踏歌来
一 岩岭村第一个中学生
二 遭遇“夜壶队”
三 把爷爷的拐杖给扔了
四 不识字的丈夫给妻子写信
五 从三皇庙到花果山
六 摔得鼻青脸肿
七 罚站,偷偷地逃跑了
八 拄着拐棍的老师
九 读书苦,苦读书、读苦书
十 一 个敏感的话题
十一 郧县卫校,我来了
十二 入党
十三 实习期间的尴尬事
第二章 青春舞靓莫家沟
十四 二汽落户十堰
十五 莫家沟的福分
十六 建厂初期的日子
十七 奉命回厂
十八 离奇落难
十九 变压器上救险
二十 红娘心理学
二十一 入党转正
二十二 溜达溜达溜回了红薯
二十三 东山再起
二十四 出任副厂长
二十五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二十六 馅饼留给后来者
二十七 机不可失
二十八 任命书回到原点
第三章 领军拨叉登高台
二十九 第二次任命厂长
三十 放水养鱼奔大海
三十一 火红的1987年
三十二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三十三 深圳大学进修归来
三十四 十堰·罗马
三十五 “洋媳妇”进了婆家门
三十六 日本来客
三十七 独到的用人哲学
三十八 “双三规划”
第四章 激流勇进树华阳
三十九 延伸城市,推进联合
四十 亲密握手,开启联合之门
四十一 联合进入正式程序
四十二 “华阳”的由来
四十三 提交书面报告
四十四 准备讨论的书面材料
四十五 职工代表大会如期召开
四十六 郧阳行署的批复
四十七 华阳剪彩
四十八 华阳步履
1 小作坊的巨变
2 十堰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3 十堰第一家中外合资公司
4 晨光曲
5 收购啤酒厂
四十九 灿烂华阳
五十 风云骤起
第五章 改制路上云飞扬
五十一 办公楼曲线走向
五十二 返回属地改制
五十三 启航
五十四 职工安置关
五十五 司法关
五十六 专用汽车厂破产关
五十七 金融打包还贷关
五十八 资产重组关
五十九 两块牌子齐头并肩
六十 2006年的阵痛
六十一 华阳旗舰正远航
六十二 深深的怀恋
后记
内容摘要
1967年,19岁的陈守全来到鄂西北大山深处郧县柳陂镇莫家沟风动工具厂工作。此后数十年,中华大地风气云涌,这家小厂在大时代里披荆斩棘,如今已成为拥有一个投资总部、两个上市公司,四个全资子公司的华阳投资公司。陈守全也在这个过程中书写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这本书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人生的起伏,能给我们每个人带来启迪。
精彩内容
第一章西出杨溪踏歌来
(1948—1967年)
一 岩岭村第一个中学生
纵使有蛇足之虞,还是应该先做一个注释,避免现实与历史的迥异所带来的混淆。我们的叙述,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城关镇到杨溪镇这一路段着墨开篇,而这一路段及其两处旧址,40年前已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的丹江水库淹没。
水域茫茫,碧波浩渺,历史悠悠,往事如烟,我们只能撕开记忆的封条,踏入时间的隧道,慢慢追溯挖掘,舍弃那些细枝末节,在昔日烙下的印象中粗线条地再现当年的情景。
郧县城关镇和杨溪镇都濒临汉江北岸,城关镇在上游,杨溪镇在下游,也就是说,杨溪镇位于城关镇东边。这两处相隔十六、七里,那时没有公路,一条乡间人行路作为纽带,把两地连接在一起。这条路,不知是从哪朝哪代开始,人们沿着汉江边一面踩踏,一面修筑出来的,宽的地方不过一米,窄的地方仅有四、五十厘米,有些路段还是纤道,只能一个人行走,而且坎坷不平。
1962年8月的一天,一个农民模样的中年男子,挑着一副不算太重的担子,领着一个英俊少年,从岩岭村出发,经由杨溪镇,行走在这条路上,向西挺进。
这是一对父子,父亲叫陈大新,儿子叫陈守全。陈守全红榜提名,考上了郧县三皇庙中学,今天,陈大新兴高采烈地送儿子去学校报到。
三皇庙中学是今天郧县一中的前身。它创建于1940年,始称省立第八师范学校(1934年始,郧县属湖北省第八行政督查专员公署,所建的学校在省内也就被排在第八,再比如郧阳中学,曾经叫作湖北省第八高级中学,简称“八高”),后数度易名,先后称作郧县初级师范、郧县三皇庙中学、郧县城郊中学、郧县新城中学、郧县中学,1985年5月定名为郧县一中。学校自在城郊三皇庙创建之后,经过数次搬迁,1966年3月迁到城关解放路与城北路交汇处,直至今日。
1962年的时候,三皇庙中学是郧县唯一的一所普通初级中学。郧县被包裹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极其不便,没有公路通汽车,更没有铁路通火车,经济相当落后,时至今日,依然是国家级贫困县。教育受制于经济的发展,郧县教育的发展自然极其惨淡,1940年才创建了三皇庙中学的前身省立第八师范学校。
偌大一个县,仅一所中学,不难想象,进入这所学校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高小毕业班往往只有几个同学能升入这所学校,升学率也就在10%左右。陈守全是在杨溪镇太山庙中心小学读的高小,所在的班级中,只有陈守全和另外一个非岩岭村的同学被这所学校录取。所以,当时有人把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戏称为古代的乡试。现在陈守全“乡试登科”,成了岩岭村的第一个中学生,在全村引起了强烈震动。这是岩岭村的骄傲,更是陈家人的骄傲,当父亲的陈大新乐在心里,喜上眉梢,心里欢欣地描绘儿子的锦绣前程。
陈大新决定亲自送儿子去学校报到。儿子考上三皇庙中学,这是一件大喜事,得隆重一点,另外,去三皇庙中学,从岩岭村到杨溪镇有六、七里路,杨溪镇到县城十六、七里路,总共要走二十多里路,年少的儿子独自一个人走这么远的路,当家长的不放心,有大人护送就心无忧患了。再又,离家二十多里,去县城读书,不能走读,只能寄宿,可在学校里寄宿,费用太高,家里难以负担。所以,陈大新和家在县城近郊的孩子的三姨妈说好了,让儿子在他们家搭伙住宿。陈大新得亲自把儿子托付给这位远房姨姐,并当面再一次酬谢。儿子在姨妈家搭伙住宿,要带许多东西,吃的粮食、穿的衣服、盖的被褥、日常生活用品,以及文房四宝、书籍等。所有这些东西,加起来共有六七十斤,这样一副担子,儿子即使能挑起来,也挑不了那么远呀,作为父亲,有义务也有责任,给儿子送担。
二十多里的路程,在父子俩脚步“向前,向前”的过程中,一米一米地向后退去,与三皇庙中学的距离越来越近。此刻,陈大新心中的喜悦到了极致,脚步变得更轻快有力,担子在肩上颤颤悠悠,口中也不禁哼起了地方小调。
六七十斤的担子,对于一个从小肩膀就没有离开过担子的中年农民来说,不算重,但是,走远路挑这么重的担,还是有几分累。
炎热的三伏天,骄阳似火,大地被炙烤得直冒青烟,陈大新已经汗流浃背。他两手反掌托起扁担,一卟啷,把担子稍微往上一抛,身子轻轻一拧,换了个肩,感觉轻松了许多。这时,江面上送来阵阵东南风,沁人心脾,让他更有了丝丝凉爽,脚步加快了。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