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国教育公平之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共和国教育公平之路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8.89 6.0折 9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振国、翟博、杨银付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94685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1950927

上书时间2024-12-23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袁振国:我国著名教育学者,战略型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著有《教育政策学》等多部学术著作,主编《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等大型学术丛书,在教育领域均影响深远。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做了题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讲解。翟博: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编审,博士。先后撰写、主编了《教育均衡论》等多部学术著作。参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起草工作。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新闻出版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杨银付: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秘书长、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曾主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政策的发展和调整》等多项国家或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提供多篇咨询报告。参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重大纲领性文件的起草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导论:教育公平的中国模式第一节 教育公平的世界意义第二节 以为民理念引领教育公平第三节 以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第四节 以惠民政策保障教育公平第五节 以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公平观第一节 人人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第二节 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第三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三章 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第一节 教育公平国家政策的形成历程第二节 教育公平国家政策的制度含义第三节 教育公平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第四章 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第一节 扩大资源破解“入园难”第二节 提升水平寻解“入好园难”第三节 着力普惠化解“入园贵”第五章 艰苦卓绝地普及义务教育第一节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第二节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第三节 全面实现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第六章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一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要求第二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顶层设计第三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省级政府统筹第四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县级政府行动第五节 向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迈进第七章 发展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第一节 面向人人职业教育的政策形成第二节 面向人人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第三节 面向人人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第八章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第一节 从人民助学金到多元资助体系第二节 “奖、助、勤、贷、免”实现“应助尽助”第三节 学生资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第九章 实现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第一节 从慈善到权利: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机会第二节 从单一到多元:健全特殊儿童教育体系第三节 从隔离到融合:提高特殊儿童教育质量第十章 “两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第一节 “两为主”政策的背景第二节 “两为主”政策的出台第三节 “两为主”政策的完善第十一章 保障女童平等受教育权利第一节 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第二节 平等接受高中和高等教育第三节 平等接受终身教育第四节 平等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第五节 为女童平等接受教育创造有利环境第十二章 重点支持少数民族教育第一节 建立少数民族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第二节 聚焦重点难点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第三节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十三章 指向公平的高考改革第一节 指向权利公平、标准公平的制度设计第二节 指向程序公平、机制公平的措施落实第三节 指向城乡公平、补偿公平的政策保障第四节 指向更加公平的新高考改革第十四章 深入校内的教育公平追求第一节 制度建设保障校内公平第二节 学校改革让内部公平落到实处第三节 因材施教是把握校内公平关键第四节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开启校内公平新征程第十五章 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第一节 信息化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工具第二节 促进教育公平的信息化措施越来越精细第三节 均衡·优质·个性的技术优势不断强化第四节 信息化适宜性方法多路径并进第五节 教育信息化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结    语 努力让14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共和国教育公平之路》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献礼作品。本书详细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努力,艰苦卓绝地推进教育公平理念并最终取得辉煌成就的过程,全面地收录了我国在这一过程中实施的政策和举措,最后系统地总结了我们获取的经验,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独树一帜的教育公平之路。本著作注重思想性、历史感、国际比较,注重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以期讲好教育公平的中国故事。

主编推荐
1. 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 讲好教育公平的中国故事3. 文风大气,图文并茂,设计精美

精彩内容
    结语  努力让14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坚持以为民理念引领公平,以优先发展促进公平,以惠民政策保障公平,以规范管理维护公平,在一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迅速推进教育公平,有效地阻止了贫困的代际传递,让人民群众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共和国发展史上的鲜亮标志与华彩乐章。我国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升,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使国家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发展先行是“硬道理”。从整体上看,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51.88万所各级各类学校、1?673万名专任教师、2.76亿在校学生,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均居世界首位。从各级教育的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等上看,2018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1.7%,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9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已经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我国在2000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在2011年全面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任务,这些既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使我国成为世界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国家。我国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普惠发展,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阶段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全覆盖,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学生资助是“硬举措”。在学前教育阶段,各地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全面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高中教育阶段,我国建立了国家助学金制度,对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除国家助学金制度外,我国还对特殊专业外的94%的中职学生免除学费。在高等教育阶段,本、专科生可享受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新生入学资助、“绿色通道”等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研究生可享受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三助”岗位津贴等政策。通过以上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从学前教育阶段至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各个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不断扩大资助范围,扩展资助领域,提高资助标准。从2012年至2018年,全国共资助学生6.2亿人次,资助总金额累计突破1万亿元。学生资助已成为一项重大、重要的民生支出,也是一项得民心、暖人心的民生工程,使“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得以实现。这是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切实体现。我国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缩小地区间、城乡间、校际间教育差距,让孩子们“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缩小差距是“硬要求”。要在教育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也是义务教育应有的本质属性。截至2018年底,全国2?717个县通过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占全国总县数的92.7%,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整体通过认定。在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国家实施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工作、“特岗计划”、教育对口支援、高等学校定向招生等重大举措,加强省级政府统筹,推动中西部教育和农村教育迈上新台阶;落实“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要求,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落实“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要求,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推进;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学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进而推进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在切实缩小校际差距方面,我国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上,我国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随迁子女异地就学障碍逐步消除,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在特殊教育方面,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殊儿童受教育条件持续优化。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受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大山再也挡不住知识。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现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学生、教职工、中小学校舍等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实现教师和学生“一人一号”、学校“一校一码”,助力教育公平。我国坚持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切实增加教育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提高生均教育经费标准,注重专项支持。增加投入是“硬支撑”。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体现了中央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意志。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135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6?99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1%。全国超过2/3的省份建立了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均拨款定额标准和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均支出逐年提高。2018年,全国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分别达到10?648元、12?733元、18?481元、20?441元、19?742元和36?294元。同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为缩小义务教育差距提供经费保障。在注重专项工程投入方面,以全面改薄工程(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为例,从2014年到2018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补助资金1?699亿元,带动地方投入3?727亿元,合计投入5?426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义务教育史上单项投资最大的工程,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焕然一新,为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中国教育公平的道路筚路蓝缕,中国教育公平的画卷波澜壮阔,中国教育公平的成就普惠全民,中国教育公平的经验贡献世界。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思想,深度推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在脱贫攻坚中推进教育公平。党的十九大号召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2016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教育方面的总目标是“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实现困难群体帮扶精准化,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精准脱贫”。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贫困地区要去穷根,还是要把教育办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只有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目前,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还面临困难,贫困家庭孩子辍学、失学现象仍有发生。因此,一方面要从面上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差距,特别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保障贫困地区的办学经费,同时要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重点做好职业教育培训。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那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另一方面要从点上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坚持以精准、全纳促公平,建立、完善、应用以学籍为基础的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人口、民政、扶贫等部门的信息系统的对接,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精准帮扶困难群体,把钱花在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针对性帮扶上,更好地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还要进一步构建政府主导、家校联动、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为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平等的入学、升学机会,同时落实“一人一案”,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进一步在内涵发展中推进教育公平。我国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的新阶段,由大到强是我国教育这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推进新时代教育公平上,要在扩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的同时,坚持以提标、提质促公平,进一步注重有质量的公平、高质量的公平,进一步注重内涵性教育公平、教育内部的公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学有良教、学有优教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着力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高等教育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家庭出身、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教师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之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即组织领导优先、规划优先、投入和资源配置优先,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和生均经费标准,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雄厚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在深化改革中推进教育公平。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公平要深化,也要靠改革。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教育治理能力。要坚持以制度、规则促公平,进一步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要坚持以开放、融合促公平,促进教育系统向社会开放,学校回归社区,教育回归生活;促进教育系统内部开放,打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之间的壁垒,形成统一开放的教育体系。要坚持以共建、共享促公平,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兴办和管理教育,提升公共教育服务治理和供给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课程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托;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大事。要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增强基础性和选择性;优化课程内容,进一步增强思想性和时代性;优化课程实施,进一步增强整体性和指导性,培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学要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加注重学思结合,让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成为常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有序推进选课走班教学,逐步让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成为常态;更加注重知行合一,让科学实验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劳动课和社会实践课成为常态;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让交互式、自适应、线下与线上相融合的学习成为常态。要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考试和评价是牵引教育改革的“牛鼻子”。要坚持促进公平和科学选才的原则,推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八万里鹏程正举,新时代再创辉煌。历史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起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特色、更富活力的教育,深度推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教育力量。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