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人书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书人书事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9.24 6.6折 59.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树芳 著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12512207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9.8元

货号1202111721

上书时间2024-12-21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黄树芳,男,河北定兴人,1938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副教授。1956年在大同矿务局参加工作,曾任干事、科长,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85年调平朔煤炭工业公司,曾任党办主任、干部处处长,工会主席等职。2001年10月退休。1957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至今已出版各类文学作品13部(含合著2部),共计250余万字。

目录
个人史与个人生活的魅力/张锐锋001

第一辑书情

难忘与葛剑雄教授的那次电话003

我与刘庆邦020

怀念李国涛老师034

周宗奇和朔州的朋友044

一书赠三杰和一杰赠三书056

两位女作家的生活细节072

想到了孟宪英082

打捞在同煤的文学创作之影091

第二辑书事

读哈默101

难忘我的书年——2013124

书情•书缘•书香135

买书那些事儿147

经历调动159

我丢的那三本书168

我的书房我的沉思185

退休的记忆195

我说王德志207

第三辑书味

读书永无毕业,要做终身读者221

我读《红楼梦》229

重读《创业史》随想238

《人事感言》的感言247

感悟龙马精神259

由“老马识途”所想到的264

巷道深处传来的觅书声269

“文化小哥”王汉平276

写在后面的话288

附录

读书•读人•读自己297

满树芳华情未尽/刘庆邦305

心存宽厚树自芬芳/徐迅311

内容摘要
本书以书为中心,写书人、书事、书情、书味。书中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张照片都没离开书,因而也没离开书人和书事。不管是写书、买书、赠书还是读书,都说的是书人,体现的是书情,品尝的是书味。作者通过多年的亲身经历,以具体的人和事,将日常书来书往中的所触、所感、所悟、所获,一一写出来,警惕自己,也说给读者一个常见的但也值得深思的话题——人,不管在什么岗位,任什么职务,做什么工作,办什么事情,都要坚持读书,既要苦于读,又要乐于读。永远不能忘了读者这个身份。读书读人读自己,和书来往,和书人交际,就是要学书之内涵,悟人之品德,补己之缺憾。作者与地理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的书来话往,与小说家刘庆邦先生的互学互帮……都生动地说明了书、书人和书情的密不可分,如果能带着感情读书读人读自己,或许我们就会在书来书往和书人书事中嗅到更浓郁的书香。

精彩内容
        葛剑雄教授的职务和职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头衔很多,我大体算了一下,写全了要200字左右。我们相识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我就想过:该怎么称呼他为好。想来想去,就用文艺界常用的“老师”这个称谓吧。记得是新世纪初,我同夫人到上海,与文友刘绪源相聚后,想一同到葛老师刚迁居的新家探望。葛老师问清我们在哪里后,便开车来接。在车上,话题切入书房。葛老师说他从10多岁就梦想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快60了,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这是最让我高兴的事。我们听了也都很高兴,我很激动地说:“我们也为葛老师高兴,祝贺老师!”葛教授说:“今后别称老师——那不妥……”他的话好像还没说完,我也没来得及细想,更没回话,刘绪源就插话说:“真的是该好好祝贺祝贺!”刘绪源是很文静的作家、文学评论家,说话总是平平稳稳、细声慢语,现在似乎也很激动,可见大家都为这事很高兴。说话间,就到了葛老师的新家门口,下车以后,都忙着看新房,自然也就忘了那个称谓的话题。
    后来,我又认真地想了想,对葛教授到底怎么称谓才合适。称他为老师,他觉得不妥,这大概是因为我比他年龄大的缘故——中国古代,人们在称谓对方时,就很注意年龄问题。于是,我决定将老师改称教授——教授是高等学府的最高专业职称,另外还有社会身份的含义。我注意了一下,山西的另外几位朋友,也都是这么称呼的。这样,就避免了年龄的干扰。
    2019年4月16日,文友苏华到朔州来访,给我带来葛教授新出版的《天人之际》《今古之变》《读万卷书》等三部新作。他告诉我,葛教授前两天在太原讲学,托我将他送您的新书带来。他说一个月前您给他家打过电话,他没在,让我代问您好。我一边说“谢谢”,一边就赶紧翻看新书——这里的“谢谢”,是个两用词:既是谢送书给我的葛教授,也是谢捎书的苏华。书的扉页上,葛教授那流畅潇洒的字迹映入眼帘。看后,让我实感不安的是他竟用了“黄树芳前辈”这几个字。他的身份,他的学识,他的名望,他的视野,他的成就……从哪方面讲,我都不敢承担前辈这个称谓。当时就想打电话解释一下,但考虑到他从不用手机,也只好过几天再说吧。  4月18日晚8点40分,我给葛教授家打电话——此刻,该是最佳通话时间:葛教授应已回家,晚餐已过,尚未休息。果然顺利接通,是葛教授夫人庄大夫的声音。她说:他刚回上海,但还没回家——每天都得10点以后才回来,过会儿再来电话吧。我说:那太晚了,会影响休息呀。她说:不怕的,他太忙,我们每天都很晚才休息。你要是不怕晚,10点半以前都可以。
    在和葛教授相识20多年的时间里,接触机会不是很多。他居上海,我在山西,又不在省城,难得相聚。他太忙,大部分时间是在全国或世界各地开会、讲学、访问、报告等等。过一段时间,偶尔通个电话,相互问候,沟通情况,加深了解而已。如果葛教授不在家,每每都是和庄大夫说几句互相问候的话。她会告诉我,葛教授在哪儿公出,大概什么时间回来,要找到他,什么时间来电话为宜……庄大夫的声音总是很平静很温和,而且让人感到很真诚。就像今天的电话,一般人听到对方说怕影响休息,放下电话也就完了。有谁还会说“我们每天都休息很晚,10点半以前都可以”。听了这样的回答,我不仅非常满意,甚至很温馨很感动。放下电话,我忽然想到民间的一句俗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想到这里,就将这些想法告诉了坐在旁边的老伴儿,她也很感慨地说:“这就是文化。这文化呀,有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能感悟到,让人舒畅。咱们得好好向人家学习。”
    晚上10点钟,我准时拨通了葛教授家的电话,还是庄大夫接的。她说:“我去叫他,您等一下。”一分钟后,她告诉我说:“他有点儿事儿,正和人谈话。您将家里电话号码告诉我。他说,一会儿给打回去。”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