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者之镜 日本人笔下的清末上海·南京·武汉 杨洪俊 江苏人民出版社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他者之镜 日本人笔下的清末上海·南京·武汉 杨洪俊 江苏人民出版社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7.77 5.6折 68 全新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洪俊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3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202626814

上书时间2024-12-13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洪俊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3
  • 版次 1
  • ISBN 9787214268839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336页
  • 字数 270.000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自觉的当下,在跨文化及比较文学形象学视野下的中国形象研究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尤其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日本的中国形象研究也在逐步展开。在此基础上以较长时段的日本人游记为材料开展形象学研究成为可能。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间,进入清末的中国和进入幕末明治时代的日本关联日益密切。这种关联来自西力东渐近代潮流的强大推动,《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与甲午中日战争的发生成为标志性事件,两国人员往来日渐频繁。来到清末中国的日本人出于不同目的,留下了大量游记。
  本书所说“游记”不单指文学意义上的纪行散文,而是扩展到所有行走甚至居留清末中国,以实地考察所获亲身体验为基础撰写的作品。本书确定在清末中国政治、经济、地理空间上占据特殊位置的长江中下游三重镇——上海、南京、武汉的城市形象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并结合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念,从形象的三个构成成分,即词汇、等级关系、故事情节出发,以游记为基本史料,白描呈现幕末明治日本人眼中的清末长江中下游三重镇的城市形象,并分析在日本实用主义华夷观逐步确立的呼应下日本的清末中国形象的建构逻辑。
【作者简介】
杨洪俊,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会员。主持完成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在《江苏社会科学》《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外语研究》《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CSSCI来源刊物、核心期刊及重要报纸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1

一、选题契机与基本思考 1

二、选题的确定与先行研究考察 4

三、研究方法 16

上篇 史料解题

章 幕末日本人上海游记 28

节 四次遣使之上海见闻录 28

一、高杉晋作和《游清五录》 28

二、中牟田仓之助和《上海行日记》 30

三、松田屋伴吉和《唐国渡海日记》 31

四、峰洁和《船中日录》《清国上海见闻录》 32

五、名仓松窗和《海外日录》《支那闻见录》 32

中篇 描述与认识

第三章 幕末明治游记所见清末上海 74

节 幕末遣使之地与明治日本人在关内聚集之地 75

一、幕末日本四次遣使上海 75

二、明治日本在清末上海的居留民状况 81

第二节 港口繁盛 海防凄凉 83

一、吴淞港及至黄浦港一路 83

二、吴淞炮台 88

三、黄浦港 89

四、黄浦港内的外国军舰 93

第三节 上海县城与上海租界的鲜明对照 95

一、上海县城 96

二、上海租界 104

第四节 生活在清末上海的人们 114

一、苦力、难民、乞讨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 114

二、清末在上海的书生、文人 118

三、惧怕洋人的中国人 121

四、喜好围观的中国人 122

第五节 清末上海的风俗 125

一、女人的裹脚及装束 125

二、语言及礼仪习俗 126

三、日常生活习俗 129

第四章 明治游记所见清末南京 141

节 城市交通:驴马轿船车各司其职 马路铁道新筑 141

第二节 市井商情:大码头谈贸易物产关税 小店铺话买卖世态人情 154

第三节 人物形象:从高官到乞丐 个体刻画与群体描述 164

一、清末南京的高官———两江总督端方及其他 164

二、秦淮歌妓 169

三、乞丐、赶脚、仆人等社会底层者 171

第四节 城市风貌:形胜依旧 古韵犹存 萧瑟没落中艰难恢复 174

第五章 明治游记所见清末武汉 182

节 武汉概观:九省通衢之形胜与东洋之前景 183

一、武汉三镇成鼎足之势 183

二、汉口概述———交通枢纽与光明前景 185

三、汉阳概述———汉阳铁厂与名胜古迹 190

四、武昌概述———传统政治城与近代工业地 传统古迹地与近代教育城

191

五、清末武汉的交通状况 193

第二节 汉口港与汉口租界 197

一、汉口港 197

二、汉口租界 198

第三节 武汉之华界 209

一、武昌 209

二、汉阳、汉口 220

第四节 生活在清末武汉的人们 230

一、清朝官员———张之洞及其他 231

二、社会底层民众 232

下篇 观念与评价

第六章 “华夷观”的日本视角 240

节 “皇国”为“华”与东洋为“华”之间 241

第二节 “文明”为“华”与实用主义华夷观的确立 245

第七章 幕末日本人的中国观 252

节 清末中国的“衰世” 252

第二节 “鄙夷”视角下的唐土宽厚与愚昧 257

第八章 明治日本人的中国观 263

节 甲午战争前的日本人的中国观 263

一、“中华到处病人多” 264

二、中国前途二说 272

第二节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日本人的中国观 276

一、“支那的根性”(一)———“支那无国”与“利己主义” 278

二、“支那之根性”(二)———虚言虚礼及其他 287

三、“欧化”的进步与“传统”的承继 295

结语 300

参考文献 30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