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十八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十八讲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9.77 7.1折 56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甲明 韦正翔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94843

出版时间201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11728872

上书时间2024-11-21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一  劳动实践与人类社会的产生
  二  人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改造自然
  三  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和实践活动规律
  四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意义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一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转向与社会发展观的革命
  二  资本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经济哲学视域
  三  当代意义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真理”
  二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基本理论
  三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实践意义
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一  马克思关于价值问题的经典表述举要
  二  我国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基本理论的现代表述
  三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五讲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一  历史与逻辑的起点:实践与人的统一性
  二  实践的历史展开:劳动(生产)与交往
  三  人的发展的历史展开:全面而自由的人的生成
第六讲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
  一  马克思考察意识形态的方法论
  二  社会意识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  社会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第七讲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一  社会优先于国家的方法论
  二  从共同体到虚幻的共同体:马克思对国家认识的深入
  三  阶级性与公共性:国家的二重性
  四  社会发展与国家消亡
第八讲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主理论
  二  中国共产党人的民主观点和民主理论
  三  当代中国关于民主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
第九讲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一  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由观的阐发
  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自由观
第十讲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一  马克思、恩格斯人权理论
  二  列宁的人权观点和人权理论
  三  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权观点和人权理论
  四  当代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
第十一讲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
  一  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的阐发
  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公平正义观
第十二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一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经典表述
  二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三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
第十三讲  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观
  一  马克思、恩格斯伦理道德观的形成
  二  对马克思、恩格斯伦理道德观的阐发
  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伦理道德观
第十四讲  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
  一  人生价值观产生和演变的现实基础
  二  剥削阶级利己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三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四  科学地回答人生价值观的基本问题
第十五讲  马克思的商品观
  一  商品与使用价值
  二  商品与交换价值和价值
  三  商品的两个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
  四  商品拜物教:根由与出路
第十六讲  马克思的货币观
  一  价值形式:货币分析的基础
  二  价值形式的历史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三  货币商品的本质规定
第十七讲  马克思的资本观
  一  “资本的真正本性”
  二  资本的“文明面”及其“悖论”
  三  “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
第十八讲  马克思主义人性和人的本质观
  一  马克思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理论的经典表述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丰富
  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学说的当代意义
后记

内容摘要
赵甲明、韦正翔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18讲》作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的辅助教材,主要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部分研究成果。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研究的特点,一是坚持了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书中所讲的十八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也都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把教学中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作为科研的选题,这种科研和教学互应互动的科研成果,增加了教学和学术的含量,促进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研究,既扎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反映实践的发展,又着力于发掘革命导师经典论述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精彩内容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物质财富的增长与人的发展的不同步这一现代社会发展实践中的难题彰显出发展的理论研究。当前,要开发出具有中国气派的发展理论,需要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去寻找资源。然而,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并不是自然显现出来的,而是需要我们的自觉把握。要真正完成对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层把握,需要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转向人手进行深人研究。学者高清海在论述建构新的发展理论时,曾说过:“新的社会发展理论,必须以人类历史发展经验的总结和现代理论成就为基础。马克思是现代哲学理论的开创人和奠基者,他所提出的实践观点应当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从马克思的实践论人手对马克思发展哲学的范式革命进行考察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研究的唯一正确的路径。
    
这一工作的完成需建立在对马克思文本的深层研究的基础之上,但这种研究不应当是无意识的。科学哲学界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观察渗透理论"②,其对文本学研究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过程中是带着当今的社会发展实践所凸显出来的现实问题的。当今社会发展实践中,人们经常会面临发展的理性诉求和价值诉求的冲突问题,这一问题的真正解决只能依靠从马克思实践论所蕴涵的关于发展的理性维度和价值维度的相关理论中去寻求答案。
    
一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转向与社会发展观的革命
    
马克思批判和分析现代社会发展问题的方法论革命来自于其实践论转向,正是实践论的转向,使马克思超越了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找到了打开现代社会发展秘密之门的钥匙。
    
1.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转向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实践方法论是达到改变世界的通途,是将马克思哲学与传统西方哲学区别开来的根本之所在。其实践论是在对德国哲学的批判中逐渐生成的,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以正式形成。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清算。马克思指出: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