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河流年:成华母亲河的历史回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沙河流年:成华母亲河的历史回声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5.74 6.1折 42 全新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义奇 著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52207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201840330

上书时间2024-11-21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义奇,1958年生于成都。先后从事过工人、教师记者、编辑等多种职业。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有评论、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两百多万字问世,作品获得过全国及省、市多种奖励。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

目录
沙河春色成都平原的地理形势/003沙河的流经与支流/007沙河的前世/015沙河两岸鱼米乡/021沙河的农耕记忆/024沙河今生:“八景”变“九景”/030羊子浮云望乡台下的秘密/041从升仙山到凤凰山/049昭觉,水波中的佛影/067寺庙留下的地标/073槐轩学派与刘门放生池/082时空之桥沙河桥梁概览/088两座驷马桥/091四座三洞桥/099三座五桂桥/103观音桥/106名称各异的桥/107战争与和平成都的门户与制高点/113秦军南下金牛道/115东汉开国最后一战/118刘禅和平交接/120数百年烽烟不断/124前、后蜀升仙桥乞降/128升仙水狼烟再起/133晚明的战火/135黔军败退东大路/138马识途引军入城/140流淌的故事沙河的湖广人与客家人/145沙河沿岸的场镇/150沙河民俗一瞥/159抗战中的沙河/170空军的指挥中心沙河堡/176工业大布局沙河水是工厂的血液/181十万大军治沙河/184新兴的现代工业与新移民/187因工业而兴的道路桥梁/197火车东站从上游到下游/203青史留人间河畔的史与诗/209不该消失的文化风景/218沙河畔的民族实业家/221长眠在沙河的古人/226后记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写成都沙河自然人文历史的著作。从沙河的形成与演变,到沙河上的桥梁,再到沙河畔的历史遗存、战争硝烟、民俗民风、现代工业崛起以及生于斯葬于斯的历代名人等多侧面反映了沙河的人文面貌,对于读者认识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积极参考价值。

主编推荐
看见过古蜀的太阳,与蜀王一同祭祀天地;目睹秦兵西来,亲历古蜀国的灭亡;目送了踌躇满志的青年司马长卿北上长安,又看见他高车驷马衣锦还乡;拥抱过躲避战乱的三藏法师,迎接了李白、杜甫、陆游等历代诗人墨客的光临,包容了刘备、王建、孟知祥等帝王的偏安。古蜀人治水“东别为沱”的产物,从府河中来,终又回到府河,在成都东部绕行半周后,带走的是泛滥的洪水,积淀下的却是丰厚的文化土壤。这就是沙河。

精彩内容
总序成华区作为成都历史上独立的行政区划,是从1990年开始的,它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区。但是成华这块土地,作为古老成都的一个重要组成区域,则有着悠远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根基。“成华”区名,是成都县与华阳县两个历史地理概念的合称,而成都与华阳很早就出现在古代典籍中。《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曾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的记载,有学者据此认为,成都可能是远古时候的一个国名,或者是古族名。华阳之名也一样悠久,《尚书·禹贡》云:“华阳黑水惟梁州。”梁州是上古的九州之一,包括今天川渝及陕滇黔的个别地方,华阳即华山之阳,是指华山以南地方。东晋常璩所撰写的西南地方历史著作《华阳国志》便以地名为书名。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地处“华山之阳”的成都平原上便有了华阳县,也从此形成了成都市区二县共拥一城的格局。唐人李吉甫在地理名著《元和郡县图志》一书中,对成都与华阳作了更进一步的记载:“成都县,本南夷蜀侯之所理也,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蜀,因筑城而郡县之。”“华阳县,本汉广都县地,贞观十七年分蜀县置。乾元元年为华阳县,华阳本蜀国之号,因以为名。”由此可见,成都与华阳历史之悠久,仅从行政区域角度看,成都从最初置县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而华阳从唐乾元元年(758)至今也有一千二百多年了。不仅成华之名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成华这片土地更是积淀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可以说成华既是一部沉甸甸的史书,也是一首动人心魄的长诗。这里有纵贯全境且流淌着历史血液与透露着浓烈人文气息的沙河,有一万年前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有堆积数千年文明的羊子山,有初建成都城挖土形成的北池,有浸透了汉赋韵律的驷马桥,有塞北雄浑的穹顶式和陵,有闻名宇内的川西禅林,有道家留下的浪漫神话传说,有移民创造的客家文化,还有难忘的当代工业文明记忆,还有世界的宠儿大熊猫……成华有叙述不尽的历史故事。成华有百看不厌的人文风景。成华的历史是悠久的巴蜀历史的一部分;成华土地上生长的文明是灿烂的巴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把这耀眼的历史文化集中而清晰地展现给人们,同时也为后世保留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成华区委和成华区人民政府立足全区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将组织编写并出版“成都·成华历史人文丛书”纳入“文化品牌塑造”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成华区委宣传部、成华区文联、成华区文旅体局、成华区地志办等单位牵头策划,并组织一批学者、作家共同完成这套丛书,包括综合卷与街道卷两大部分,共计二十册。其中综合卷六册,街道卷十四册。综合卷从宏观的视野述说沙河的过往,清理历史的遗迹,讲述客家的故事,描写熊猫的经历,抒写诗文的成华,回眸东郊工业文明的辉煌成就。街道卷则更多从细微处入手,集中挖掘与整理蕴藏在社区、在民间的历史文化片断。历史潮流滚滚前行。成华作为日益国际化的成都主城区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对生活在成华本土的“原住民”和外来“移民”,更加渴望了解脚下这片土地,构建了积极的文化归宿。此次大规模地全面梳理、挖掘本土历史,并以人文地理散文的形式出版,在成华建区史上尚属首次。这既顺应了群众呼声、历史潮流,又充分展现了成华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成都·成华历史人文丛书”是成华人对成华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一次深邃的打量,更是成华人献给自身脚下这片土地的一份深情与厚爱!书籍记录岁月,照亮历史,传播文化。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书籍功莫大焉。如今,中国人民正在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通过书籍去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乃是实现这一复兴之梦的重要路径。身在“华阳国”中的成华人,也有自己的梦。传承悠久的巴蜀文明,弘扬优秀的天府文化,正是我们的圆梦方式之一。这便是出版“成都·成华历史人文丛书”的宗旨和意义之所在。张义奇 蒋松谷序沙河,是除了锦江之外,成都市区的一条重要的河流,是成华区的母亲河。沙河全长只有22.22千米,全流域处于城市或城区边缘,是一条标准的都市河流。如果把沙河比喻为城东土地上的一条龙,那么它的龙头在金牛区境内,龙尾在锦江区范围,而最长的龙身则蜿蜒流淌在成华区的东山脚下。从前的沙河是一条纯粹的农耕河流,现代工业之光的照耀,使它成为了一条城郊兼容的河流,穿行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游走在工厂和田原之中。又过了半个多世纪,沙河再次演变为都市河流。从农耕原生态走向工业化,再走向文化生态,沙河经历了否定之否定,得到了不错的生态回归。在几千年的历史岁月中,沙河在最近的一个世纪中急遽华丽转身,这是时代的巨大变迁。几十年前,我首次骑自行车沿河游走,看到两岸的景色是星罗棋布的红墙、厂房、高高的烟囱和镶嵌在工厂群中的田园、荷塘、林盘;收进耳朵的是远处工厂传来的隐隐约约的机器轰响和原野竹林树梢上叽叽喳喳的鸟鸣。间或有一只飞鸟鸣叫着掠过头顶,如响箭一边射向厂区上空。几十年后,当我再次走在沙河沿线时,曾经的原野和工厂都不见了,昔日犬牙交错的城郊风景一律变成了高楼、绿地、公园和纵横交错的道路,耳畔的机器轰鸣被树林中传来的音乐声和笼中的鸟语替代了。沙河已经完全融入了都市的高楼大厦之间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沙河曾经是古蜀人治水“东别为沱”的产物,它从府河中来,最终又回到府河。在城市东部绕行半周后,带走的是泛滥的洪水,积淀下的却是丰厚的文化土壤。文明在沙河畔兴起。文化在沙河畔生长。历史在沙河畔形成。行走在沙河两岸,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昨日的沙河苍老而蹒跚,今日的沙河年轻而漂亮,充满青春朝气。是谁改变了它?当然是具有文化创造力的人类。我似乎一下明白了,原来岁月可以苍老,而我们的世界则可以愈发年轻。沙河正是如此。在岁月的时光中,沙河看见过古蜀的太阳,曾与蜀王一同祭祀天地;沙河目睹了秦兵西来,亲历了古蜀国的灭亡;沙河曾目送踌躇满志的青年司马长卿北上长安,又看见他高车驷马衣锦还乡;沙河拥抱过躲避战乱的三藏法师;沙河敞开胸怀迎接了李白、杜甫、岑参、罗隐、陆游等历代诗人墨客的光临,也包容了刘备、王建、孟知祥等帝王的偏安。沙河听过秦汉的惊雷,沐浴过唐宋的风云,也见证了明清的硝烟。沙河历经了文明的洗礼,战争的痛苦,最终享受到和平的欢乐。沙河的自然长度不长,但历史岁月不短;沙河的河水不深,然而文化厚度不浅。因为有了文明的扎根,文化的浸润,沙河获得了能够与锦江比肩的身份。因为有无数英雄豪杰、文人雅士的驻足,沙河便有了“名共东流水,滔滔无尽期”(唐·岑参)的美誉,也有了“桥边沙水绿蒲老,原上烟芜黄犊闲”(宋·陆游)的意境。而“沃野桑田成闹市,溪流无语默朝东”(当代·李定一)则道出了千年沙河的历史变迁。沙河是一条岁月的河。沙河是一条人文的河。沙河是锦江的姊妹河,成华的母亲河。沙河是成都城市重要的生态河。张义奇

媒体评论
MEDIUMCRITICISM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