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之道 18种觉醒与新生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5.71
5.1折
¥
128
全新
库存32件
作者张泉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47140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202606698
上书时间2024-11-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泉,复旦大学文学硕士,曾任《生活》杂志主编。主要作品有《城殇:晚清民国十六城记》、《微博1912》,纪录片《辛亥》(撰稿)、《五大道》(总撰稿)、《大上海》(总撰稿)。参与创作的纪录片多次荣获“金鹰奖”“星光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中国纪录片年度作品”。在《生活》杂志主持的专题报道获得由亚洲出版业协会颁发的2008年度、2010年度、2013年度“亚洲卓越新闻奖”。
目录
前言:手艺之道
上篇:我之深处
安田猛(Takeshi Yasuda)
在“中间地带”发现自我
八木隆裕(Takahiro Yagi)
头文字K
王金山(Wang Jinshan)
经纬时光
吴元新(Wu Yuanxin)
采蓝
菱田贤治(Kenji Hishida)
我的信条是不和别人较量
李伯苍(Lee Boa-Tsang)
我的客人是琴,不是人
伊格拉·露西娜·奥帕拉(Igora Lucyna Opala)
羊毛书写者
中篇:设计的尺度
吕永中(Lv Yongzhong)
如何驯服一匹野马
殷九龙(Yin Jiulong)
无法告别的告别
朱哲琴(Dadawa)
民艺启蒙众生
吕敬人(Lu Jingren)
中国设计的觉醒
蒋琼耳(Jiang Qiong Er)
“上下”求索
丁念祖(Peter Ting)
时代的敲门人
下篇:重塑公共生活
欧阳应霁(Craig Au-Yeung Ying Chai)
味道ING
阮义忠(Juan I-Jong)
1/125秒以后
张清渊(Ching-yuan Chang)
学院之光
汪芜生(Wang Wusheng)
天域黄山,如何进入公共生活
周功鑫(Kung-Shin Chou)
新生
后记: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内容摘要
手艺是一种生活方式。传统的手艺顽强地代代相传,如同太阳朝升夕落,人间晨钟暮鼓。看似单调、重复的劳作,赋予手艺以神性之光。这本访谈录想要呈现的,并不只是沉默的坚守,更是在时代洪流中,在面临“民艺与设计”“传统与创新”“消亡与重生”等等这些宏大命题时,所谓的手艺,还有哪些空间和可能。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创作者,面对现实的困境,率先醒来,努力发现症结所在,并以孜孜不倦的创作作为回应,不仅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更为手艺的存续与迭代拓出新的空间。书中收录了18篇访谈,更是18种觉醒与新生之路。手艺从传承、革新到传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这些对话中发现端倪,获得启迪。作为回报,传统技艺与器物,同样给设计界带来了反思、沉淀与重新出发的契机。
主编推荐
手艺之道,始于觉醒,成于践行。上篇的七位资深手艺人,他们沉潜于造物的时光,恪守自身的选择,是一代代默默付出的手艺人的缩影;中篇的六位国际一线创作者,他们从现代设计的视野出发,赋予传统手艺以新的形态、质地和内涵,他们努力跨越文化的边界,却又努力把握革新的分寸;下篇的五位行业领袖,凭借多年的积淀与反思,回答了关于“手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在手艺革新之后,又该往哪儿走?以“过渡的一代”自称的我们时代的柳宗悦们,不仅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更为手艺的存续与迭代拓出新的空间。他们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在反哺国家当代工艺和设计。身份的焦虑、风格的定位与探索、使命的认知、风土人情的印象、文化的差异与融合、手艺的演变等等这些引起当今时代热议的话题,都可以在本书中寻根溯源。在这18篇访谈中,我们看到了国潮复兴背后,工匠精神的延续和匠心的多种可能。
精彩内容
从天而降
战争结束前出生的男孩,不少人的名字里都有一个“猛”字,那是父母给予他们的祝福。安田猛的一生,却与精致细密的瓷器朝夕相处。19岁的那场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在日本民艺运动重镇益子,瓷土的万千变化让他着迷。他原本计划高中毕业后到东京艺术大学学习工业设计,最终却决定留在益子,做一名学徒。
这个从拉坯开始学起的年轻人自然并不知道,自己正被两股艺术浪潮裹挟。民艺运动正是从益子发端,风靡日本,柳宗悦为“民艺”摇旗呐喊,滨田庄司、加守田章二以生活器皿创作相应和,为古老传统探索新的方向。与此同时,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则让日本开始重新检视设计的价值。年轻的安田猛,恰是这两股风潮播下的一粒种子。
短短3年间,他的声名从益子扩散开来,他却突然决定离开,目的地是遥远的英国,理由不是陶艺,而是爱情。
这个29岁的年轻人被迅速抛入另一个世界。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现代设计大行其道,没有人能欣赏安田猛的东方美学。他不会说英语,周同也几乎没有日本人。他藏身于图书馆,孜孜不倦地阅读弗迪南‘德·索绪尔和克洛德.列维一斯特劳斯的作品。尽管这些深奥的符号学与人类学巨著似乎与陶艺并没有多少关系,即便《嫉妒的制陶女》也只是对神话的解读。还有一本书,他反复地读了许多遍,身处异国,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让他反观日本的国民性,更加感同身受。他在那时迷恋上电影,他喜欢的电影没有国别之分,它们陪伴他度过了那段沉闷的岁月,似乎也在潜移默化问重塑着他认知世界的方式。他也有了更多时间,心无旁骛地继续钻研白瓷、唐三彩、米色陶器,默默创作,哪怕无人关注。那段漫长的幽居时光,让他找到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相处,反思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差异,用创作回应所有的漠视与不解,直到有一天,欧洲陶艺界开始惊呼,这个仿佛从天而降的陶艺家,究竟从何而来。
精神旗帜
1990年,郑神从美国留学毕业后,加入香港乐天陶社。上班第一天,办公室门上的海报就让她震惊得停步不前。
那是安田猛的作品,那时安田猛已经享誉世界,在英国、丹麦、瑞典、法国、美国、新西兰等国家一边创作,一边任教。 15年后,成为乐天陶社社长的郑神,把自己的偶像请到了景德镇,担任创意总监。 此时,安田猛已经准备退休。他的太太费莉西蒂·艾利耶夫也是陶艺家,不断周游世界驻场创作、任教的生活让他们倍感疲倦,安田猛刚刚对太太承诺,再也不频繁外出,要留在英国安心创作。然而,来自景德镇的诱惑,让他突然难以抗拒。千年瓷都即将踏上转捩点,只是身处其中的人们往往浑然不觉。当时,每年至少有600名以陶艺为专业的学生从景德镇陶瓷学院(今: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旋即在人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真假假的大师们垄断着市场,景德镇的生只擅长一道工序。年轻人找不到出路,更看不见未来。
P10-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