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居正评传
  • 张居正评传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1 / 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张居正评传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6.46 5.4折 49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西青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3.5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雅瑟,萌萌 编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69909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1202092199

上书时间2024-11-19

评价11567好评率 99.89%

  • 物流很快 762
  • 发货速度快 717
  • 品相不错 709
  • 包装仔细 695
  • 非常满意 592
  • 价格实惠 520
  • 值得信赖 500
  • 物超所值 448
  • 服务态度好 447
  • 品相超预期 427
  • 品相未达预期 3
  • 书质量太差 3
  • 包装损坏 3
  • 服务态度差 3
  • 联系不到卖家 3
  • 有小瑕疵 2
  • 包装简陋 1
  • 发货有点慢 1
  • 描述一致 1
  • 描述不符 1
  • 发货太慢 1
  • 影响阅读 1
  • 描述严重不符 1
  • 没收到货 1
查看全部评价

轻阅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上篇 救世宰相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章 荆州的神童少年

第二章 初涉官场隐忍不发

第三章 在对外防御中初显身手

第四章 风云变幻中走上首辅之位

第五章 内外铁三角推行新政

第六章 便民为本,铁腕治国

第七章 人亡政息的人治悲剧

下篇 第一首辅处世技巧

第八章 位闲人不闲,为成功时刻做准备

第九章 藏智存身,必要时远离是非

第十章 别让激情睡着,找机会露一小手

第十一章 夹缝中生存,太极手是第一妙招

第十二章 善于借力,让盟友除掉眼前的障碍

第十三章 不同时做不同事儿,价值才是升迁的砝码

第十四章 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

第十五章 把握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十六章 适可而止,别把失势的对手逼到死角

第十七章 内外相通才能稳把朝纲

第十八章 一个篱笆三个桩,自己的团队很重要

第十九章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第二十章 改革创新,新酒还须老瓶装

第二十一章 千条万条,实用才是第一条

第二十二章 见成效时,要探探上司的口风

第二十三章 尊敬有加,学会和小上司相处

第二十四章 做一个细心的明智者

第二十五章 成大事需要一颗坚强的心

第二十六章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第二十七章 隐忍不发,韬光养晦

第二十八章 伟大的管理是管理自己

第二十九章 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拘泥

内容摘要
本书追溯到张居正的幼年,详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出生平凡,后身居高位改变历史的政治家。张居正对明朝后期颓废的历史局势的扭转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受命于朝廷败落之际,但以非凡的智慧和魄力,让大明的衰落足足延迟了半个世纪。对于新的经济条件下的近代思想和制度,张居正无疑是一个刽子手,但是他通过整捯超纲、巩固国防等一系列措施让明朝重现生机的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

精彩内容
        第一章荆州的神童少年
    平民之家出神童
    荆楚大地自古人才辈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从这里就走出了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家屈原,还有传奇的英雄人物伍子胥。在明代,这片土地依然人杰地灵,有名的嘉靖皇帝就是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兴献王之子。因为他的堂兄武宗朱厚照皇帝没有儿子,只有他是最合适的王位继承人,最后从楚国古都钟祥进入皇城北京,继位称嘉靖皇帝。他不仅把楚地好巫尚灵的气氛带到皇宫,整天烧香斋醮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而且也因为念及乡土情意,对楚地俊才备加关照,使得在他左右的南方大臣居多。而且他也十分信任他们,一些重要事务全权放手,这也使得这些人有机会拉帮结派,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权臣体系。在这些楚地俊才当中,有一位凭真才实学脱颖而出,不仅在嘉靖时代就进入仕途,而且在以后的两代皇帝当朝时也成为独当一面的权臣,并完成了著名的万历新政改革,挽救了濒临覆灭的大明王朝,使它又延续了几十年的统治。这个著名的楚地俊才就是中国古代最成功的改革家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人,生于嘉靖四年(1525年)农历五月初三,卒于万历十年(1582年)。
    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的张居正从小就在父辈的熏陶下学会了吟诗作赋,在本地乡间很有名气,号称神童。之后,他又搭着科举取士的快车,一路顺风,年纪轻轻就进了翰林院,做了翰林学士。经过几年的打拼,他又进了内阁,最终在万历年间登上内阁首辅的宝座,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万历新政改革。他圆满完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改革,使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又延续了几十年的统治。张居正个人也因此获得“一代救世能臣”的美名,得到后人的推崇。
    他曾这样感慨历史人物的成长:“采灵菌于粪壤,拔姬姜于憔悴。王谢子弟或杂在庸流,而韦布间巷之士,化为望族。”就像他说的那样,在明朝后期,政务衰颓,朝野上下没有一个敢说真话、愿做实事的人。他凭着强大的使命感,从一个“韦布闾巷之士”,最终“化为望族”,成为一代治世能臣。
    早在朱元璋起兵反对元朝统治的时候,张居正的先祖就投在朱元璋的帐下。等到后来天下平定,他又随军籍落户在湖广。军籍后代往往对国家兴亡比较关注,比一般老百姓有着更高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具体体现在对科举制度的热衷和对儒家思想里“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的向往。
    张居正的先祖,到了他爷爷这一辈仍然是一心效忠朝廷的一个落魄的军籍后代。他爷爷张镇,一心想取得个科举功名。但由于为人耿介,又有太强烈的个性思想,肯定不能在生搬硬套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结果屡试不中。但他又不甘心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最后在离家较近的辽王府谋了个护卫的差事,整天和那些王公贵族的公子哥们混迹在一起。和那些纨绔子弟不一样的是,他治国安邦的宏图大志始终没有泯灭。自己不行,他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儿子张文明身上,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做一个治国安邦的能臣。
    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字治卿,别号观澜。早年在父亲的安排下,曾经醉心于求取功名。但和父亲一样,他的科举之途很不顺利。他二十岁才补上府学生,以后又参加了七次乡试,仍然未中。无奈之下,他对自己的科举之路也灰心了。他将手中的书本扔在一边,准备从此放弃这条追求了很久也付出过很多的道路。到底是曾经为此付出过很多的事情,他也有一丝无奈,只是长叹一声说:“我自幼也算是饱读诗书了,寒窗苦读了几十年,自己总认为没有什么比别人差的,但始终困顿而不能实现壮志,这大概就是天意吧!”
    虽然在科举之路上屡战屡败,但张镇和张文明父子二人依然不停地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自己不行,就把希望寄托在后代身上。他们想用心为张家培养一个能让张家出人头地的后代。
    可是,虽然已经成亲多年,当时张文明的妻子依然没有身孕,这无疑使张氏父子更加忧伤,求子心切的他们不得不祈求神灵的佑助。为了让张文明的妻子生个孩子,他们到处上香问签。
    或许是父子二人的求子心切确实感动了上苍,张文明的妻子终于怀孕了,大家都在期待着。按日子推算,孩子在阳春三月就该出世了。但如今已是溽热的五月了,张文明的妻子依然挺着个大肚子。全家人也被这个快要到来的小生命揪得心神不宁。
    终于有一天,张镇被一个梦惊醒了。“这水是哪儿来的?”他大喊了一声,不知道外面已是大雨倾盆,积水在院子里翻滚。“水就是从张家地里流出来的啊!”一旁的仆人有点奇怪他为什么这样问。其实,张镇问的不是眼前的情景,而是他梦里的情景。他梦见发了大水,大地茫茫一片,所有人都被淹没在水中。谁知他的梦境和眼前的情景相差无几,仆人们以为他在明知故问,也没有在意。但精神恍惚的张镇感觉不对,一定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
    他赶忙往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张居正的曾祖父张诚的屋子里跑去,他想请饱经世故的父亲解一下这个梦。“治卿啊,为何如此慌张?”张诚看到儿子竟然如此慌张,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呢。“是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