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问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设计问题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4.81 6.2折 8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布鲁斯·布朗 等 主编;?孙志祥,?辛向阳 译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64907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1602385

上书时间2024-11-15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孙志祥,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江南大学设计哲学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设计文献翻译。
辛向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哲学博士、原香港理工大学交互设计专业创始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设计哲学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哲学、交互与体验设计、设计战略与方法。

目录
一、设计鲜为人知的一面:匠艺的关联性
1.设计之谜不再成谜
2.乔凡尼·萨基工作室“不为人知”的故事
3.新的设计认识论
4.不是例外
5.意大利设计与工匠关系的演变
6.不只限于意大利:当代经济中的设计和匠艺
7.后续研究
二、不同叙事框架下的设计策略
1.引言
2.理论背景
3.作为设计框架的企业叙事
4.不同叙事框架中的设计
5.案例研究:BMW-i探索型叙事中的设计
6.结论
三、设计与企业文化
1.引言
2.设计和组织变革
3.一个不同的观点:设计是组织变革的隐性原动力
4.案例研究讨论
5.结论
四、创事:社会创新与设计
1.社会创新与设计
2.自上而下:社会创新由战略设计驱动
3.自下而上:社会创新由地方社区驱动
4.混合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
5.结论:一大批设计活动
五、移情设计研究进展如何?
1.引言
2.移情设计作为研究计划
3.设计中的情感及体验诠释
4.协同设计:网络和组织实践中的移情
5.现实急转弯:设计想象中的移情
6.移情设计研究进展如何?
六、渐进性创新与激进性创新:设计研究与技术及意义变革
1.研究背景
2.设计研究分类
3.两种类型的创新:渐进性创新与激进性创新
4.技术与意义驱动的创新
5.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6.渐进性创新和激进性创新的关系
7.设计研究四边形
8.设计研究能够带来激进性产品创新吗?
七、阿波罗的可视化:人机关系的图形化探索
1.引言
2.方法
3.阿波罗11号登陆可视化
4.结论
八、研究及设计在学界和业界中的定位问题
1.引言
2.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多种不同阐释
3.研究与设计:两个对立的概念
4.从对立面到连续体
5.通过设计探究可能性
6.设计作为部分方法论
7.讨论:探索连续体
8.结论
九、转型模式:创造和谐幸福的交互产品设计
1.引言
2.问题:转型危及人的幸福给设计师造成严峻的挑战
3.假设:转型模式框架导致维持幸福的设计干预
4.转型模式:理解阶段
5.转型模式:构思及提炼阶段
6.转型模式:评估阶段
7.结论:面向幸福的转型
十、灵感与构思:数字时代的手绘
1.引言
2.长期研究
3.监测变化
4.设计前的准备:寻找灵感
5.构思:通过手绘进行思考
6.讨论和分析
7.结论
十一、苹果派空间关系学:厨房工作三角区中的爱德华·T.霍尔
1.引言
2.克里斯廷·弗雷德里克的厨房
3.霍尔的空间关系学
4.空间关系的新研究
5.研究外推法
6.方法论评价
7.弗雷德里克厨房中的空间关系学
8.结论
十二、乐器设计:通过基于实践的研究盘活理论
1.引言
2.到哪里找质量?
3.交互的质量
4.交互和身份的共决机制
5.叙事身份
6.设计研究过程、交互及叙事身份
7.Arcontinuo:创新在电子乐器中的实际应用
8.结论
十三、土耳其创新设计最新动态:身份诉求
1.引言
2.早期阶段:1955―1970
3.起步阶段:1970―1985
4.崛起阶段:1985―1995
5.起飞阶段:1995―2005
6.巩固阶段:2005年及以后
7.身份诉求
8.文化和传统作为灵感的源泉
9.设计创新
10.结论
十四、新媒体和设计学中的声音
1.引言
2.创意产业及其潜能
3.在设计课程体系中设置声音研究的依据
4.声音设计教育体验概述
5.声音研究的实践成果
6.结论
后记

内容摘要
《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出版社授权翻译。Design Issues是靠前设计研究领域的有名学术刊物,主要刊载设计的历史、理论和批评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案例,在设计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布鲁斯·布朗、理查德·布坎南、卡尔·迪桑沃、丹尼斯·当丹、维克多·马格林主编的《设计问题(创新模式与交互思维)(精)》选译自该杂志2014年的重要文章,主要内容涉及设计与创新以及具身知识的培养、维持和应用,可以作为研究生教辅读物和业界参考读物,对于深化中国设计教育和提升设计实践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精彩内容
《设计问题:创新模式与交互思维》主要围绕两大主题展
开,一是设计与创新;二是具身知识的培养、维持和应用。



创新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鲜明的主题。2016年3月5日,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61次使用了“创新”一词,创新是绝对
的高频词之一。报告指出,我们要“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
潜能。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
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大力弘扬创新文
化,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
分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汇聚成推动
发展的磅礴力量”。我们这一辑的翻译正是在这样的宏大背景
下进行的,响应了全社会对创新的热情和期盼。

设计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说
的主编们在2014年期的卷首语中也是开宗明义。他们指
出,创新是当今社会无法回避的热词。在管理、教育、娱乐和
公共政策等领域,人们都在研究如是的问题:如何促进“创新
思维”?如何“化危为机”?为此,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思
维习惯?如何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因此,本缉从《设计问题》2014年期所选择的六篇文
章都以设计与创新为主题,作者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创新问
题,并进行了很多饶有意义的比较及剖析。例如,我们可以从
实践或学术的视角研究创新;创新可以呈现为最终用户主导的
过程或设计主导的过程。我们可以对比市场驱动的创新与生产
驱动的创新,意义创新与技术创新,激进性或突破性创新与渐
进性或连续性创新,等等。所选文章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
起。下面我们对这六篇文章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马可·比迪奥尔和斯蒂法诺·莫切里在《设计鲜为人知的
一面:匠艺的关联性》一文中提出了设计创新根源于匠艺文化
的观点,并把匠艺视为复杂的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匠艺在这一
系统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是探索新的理念;二是通过具体的
技能与工业生产合作。

在《不同叙事框架下的设计策略》一文中,弗朗西斯
科·左罗和卡比日奥·考特拉从“叙事”的角度提出了设计师
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架构。在企业的创新实践中,他们需要采用
不同的叙事内容和叙事方式,他们的设计战略因而也会发生相
应的变化。作者在文中区分了四种类型的叙事,即以用户为中
心型叙事、探索型叙事、挖掘型叙事和技术型叙事。在不同的
叙事框架下,设计过程和工具都会发生变化,因而需要不同的
设计管理方式。

亚历山德罗·戴赛迪和弗兰西斯卡·里佐的论文《设计与
企业文化》指出,由于企业的现行文化和实施创新所需的文化
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因此开发显著性创新的产品可能会对企
业文化带来意想不到的变革。作者因而提出了自下而上的组织
变革观点,对包括设计思维在内的自上而下的变革管理方法提
出了批评,同时呼吁消除设计思维的神秘色彩。

埃齐奥·曼齐尼的《创事:社会创新与设计》一文讨论了
社会创新现象,认为社会创新是设计应用的新兴领域。曼齐尼
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创新过程,包括自上而下的创新过程、自下
而上的创新过程和混合型的创新过程。在种创新过程中,
社会创新由战略设计驱动;在第二种创新过程中,社会创新由
地方社区驱动;而第三种创新过程则是种创新过程和第二
种创新过程的混合体。

图丽·马特尔马基、克斯卡·瓦加卡里奥和艾尔坡·科斯
基宁的《移情设计研究进展如何?》对移情设计的演变过程进
行了述评。他们指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设计师的角
色还是用户的角色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
了变化。设计师的任务已经从传统的产品设计转移到其他形式
的应用领域。

唐纳德·A.诺曼和罗伯托·韦尔甘蒂的《渐进性创新与激进
性创新:设计研究与技术及意义变革》一文,基于不同的理论建
构了自己的框架,深入阐述了与设计相关的创新过程的原动力,
认为以人为中心的设计非常契合于渐进性创新,但不大可能带来
激进性创新。激进性创新通常与技术变革或意义变革有关。



本辑从《设计问题》2014年第2期中选择了八篇文章,主
要涉及具身知识,即通过人之体验与物理情境之间的交互,培
养、维持和应用具身知识。

在《阿波罗的可视化:人机关系的图形化探索》一文中,
雅尼·亚历山大·路凯萨和大卫·敏德尔运用阿波罗11号登月
的数据可视化,阐述了技术人员在技术操作中的行为模式。

如果我们把建筑学理解为设计学科,那么我们对研究会有
很多不同的理解。马金·范·德·维杰、康拉德·范·克里坡
和希尔德·海嫩在《研究及设计在学界和业界中的定位问题》
一文中,对这些不同的理解进行了探讨。他们以基于实践的研
究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混合生产形式,从而调和了传统的“研
究实践”和“设计实践”之间的对立关系,将它们统一为“基
于设计的研究”。

F.赫斯特·欧森在《转型模式:创造和谐幸福的交互产品
设计》一文中探讨了产品作为人的终身伴侣的潜质,产品因而
具有调节人与人以及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能力。她在文中特别
指出,一个人对颠覆性变化的应变能力会严重影响到他在身
体、心理、社会和精神上的健康与幸福。

在《灵感与构思:数字时代的手绘》一文中,帕姆·申克
研究了设计师在商业环境下运用手绘的情况,指出并不存在新
发明驱逐经世致用技术的现象。经世致用的技术将以其新的用
途继续为人所用。

海蒂·欧弗丽尔在《苹果派空间关系学:厨房工作三角区
中的爱德华·T.霍尔》一文中重新审视了美国家庭经济学家克
里斯廷·弗雷德里克在1913年提出的厨房“工作三角区”,指
出在厨房布局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厨房工作空间设计的人体工
程学,还要考虑动态的人自身的空间需求。

在《乐器设计:通过基于实践的研究盘活理论》一文中,
阿尔瓦罗·西勒罗斯、帕特里西奥·德·拉·夸德拉和罗德里
戈·加的斯探讨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在深入了解用户群体的期
望、感觉、需求、姿态和意见的过程中,造物渐渐地成型了。

陶菲克·巴尔乔格鲁和巴哈尔·埃姆金在《土耳其创新设
计最新动态:身份诉求》一文中指出,设计让古老文化在现代
世界中焕发出新的光辉。物体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有助于加强对
自身性和国家身份的认识。

科瑞·泰尔奥格雷、奥乌兹汗·厄兹詹和安提·伊柯宁在
《新媒体和设计学中的声音》一文中对声音设计和谐波合成进
行了区分。他们认为,声音设计是很多创意产业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这些产业包括交互艺术、计算机游戏、电影、广告和移
动电话娱乐应用,等等。

行文至此,译者深切地感到,本辑内容必将给广大读者带
来有益的启迪。

当然,由于译者的水平和时间有限,翻译不足之处在所难
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译 者

2016年6月12日于江南大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