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轻松读国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孟子/轻松读国学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8.71 4.9折 3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战国)孟子 著 王立民 译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20542

出版时间2014-10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1200953954

上书时间2024-11-14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下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下
离娄章句上
离娄章句下
万章章句上
万章章句下
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下
尽心章句上
尽心章句下

内容摘要
《孟子》七篇是中国古代政治学、伦理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乃至美学的经典,堪称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而这部百科全书立论的根本点则是孟子的人性善观点,作为孟学核心的仁政思想也是由此而阐发出来的。全书讨论的内容无一不围绕着人性、人伦、人道、人格。一句话,无不围绕着人和人类社会。其立论之精深,涉及学科之广,称得上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古代人学的百科全书。王立民译评的这本书是《孟子》一书的译评本。

精彩内容
    译文
        孟子说:“伯夷这个人,不是他认可的君主就不为之所用,不是他认可的朋友就不结交;他不在有奸臣的朝廷里为官,不与坏人交谈;如果在有奸臣的朝廷里为官,与坏人交谈,那就像穿戴着上朝时的衣帽却坐在烂泥和炭灰上一样不好受。推广这种憎恶坏人坏事的心情,要是跟鄙俗的乡下人站在一起,那个人歪戴着帽子,他会头也不回地离开那人,就好像不离开自己会被玷污了一样。所以,虽然有不少诸侯花言巧语来请他,他却不接受。他不肯接受邀请的原因,是他不屑与他们接近。柳下惠则不同,他不认为为不贤的君王所用就可耻,也不因为官位低就卑下;被举荐做官,不隐藏自己的才干,但一定按照原则办事;不能被举荐做官也不怨天尤人,处境艰难也不忧心忡忡。所以他说:‘你是你,我是我,即使你在我面前赤身裸体,又怎能玷污了我呢?’所以他跟谁在一起都高高兴兴,一点也不失常态。挽留他,他就留下。让他留下不走他就不走的原因在于,他觉得离不离开都无关紧要。”孟子又说道:“伯夷这个人胸襟陕隘,柳下惠这个人又不严肃。胸襟狭小和不严肃,都是君子不该那么做的。”
        评点
        仁政问题是孟子学说的核心,本卷中侧重从人性角度论述行仁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一章最后一句说“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指出处在暴政横行的时代,实行仁政的必要性和可能效果。仁政的实施既有必要性,又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呢?孟子主张首先要进行自我修养,即“养气”。第二章中提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并指出“这种气最宏大、最刚健、最正直,如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它,不要伤害它,那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的形成,要求正义和道德结合,不然就不会有气势”。最初这段话仅指有志识之人所具备的自信自强毫不畏惧的精神状态。但正因为它与志、与勇、与义相融合,尤其是靠正义与道德的培养,所以就具有了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而这种凛然正气又是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为依托的。后世儒家士大夫主要继承了这种以崇高人格气势去压倒一切的威严,随时准备为正义事业和崇高道德理想而自我牺牲,即所谓“舍生取义”。千百年来,这种威严的人格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人民利益前赴后继。“浩然正气”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格。
        “浩然之气”如此重要,修养起来又不是难上加难的,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这是孟子讨论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第六章中提出了著名的“四心”说及“四端”说。“四心”即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而这里的“仁”、“义”、“礼”、“智”即为“四德”。“四心”、“四端”、“四德”是孟子心学的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三个层面。“恻隐之心”是“四心”之首,是人内心所固有的一种本能的情感活动,它排除了直接的功利目的,这就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才有其他各“心”。而“恻隐之心”又是“仁之端也”,“仁,人心也”;“仁,人之安宅也”。“仁”是核心,“义”、“礼”、“智”则是“仁”的具体表现和运用,治国之道的“仁政”正是以此为依据的。所以施仁政首先要关心民生疾苦,正如第五章指出的那样,如能“尊贤使能”、“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关讥而不征”、“耕者助而不税”、“廛无夫里之布”,那么“士”、“商”、“旅”、“农”皆悦,“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在孟子看来,做到这些并不难,因为仁、义、礼、智是与生俱来的,后天学习只是保有或扩大这些天性罢了。能否做到仁,主要取决于自身。
        孟子的这些论述,从性善角度出发,明确指出做到“仁”的可能性及显著效果。用“仁,人心也”等论述,使不行仁者没有任何搪塞的借口,使人既看到努力的目标,又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具有一种鞭策力量,这不能不说是很高明的。
        P80-8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