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物理实验
  • 趣味物理实验
  • 趣味物理实验
  • 趣味物理实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趣味物理实验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0.31 4.0折 26 全新

库存185件

天津西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俄罗斯)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著 项丽 译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3123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6元

货号1201341812

上书时间2024-11-14

轻阅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 
出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1959年,“月球3号”无人月球探测器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图,其中拍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就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科普大师。 
别莱利曼从17岁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09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全力从事科普写作和教育工作。从1916年开始,他用了3年时间,创作完成了其代表作《趣味物理学》,为以后一系列趣味科普读物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别莱利曼一生共创作了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普读物。他的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对世界科普事业作出了非凡贡献。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系列丛书既妙趣横生又立论缜密,是受欢迎、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一些在学校里让学生感到难懂枯燥的科学问题,在别莱利曼的笔下,都改变了呆板的面目,显得和蔼可亲了。



目录
Chapter 1生活中的有趣物理实验→ 1 

比哥伦布更厉害→ 2 

离心力→ 4 

10种制作陀螺的方法→ 9 

碰撞游戏→ 15 

杯子里的鸡蛋→ 17 

不可能发生的断裂→ 19 

模拟潜水艇→ 21 

水面浮针→ 23 

潜水钟→ 25 

水为什么不会倒出来→ 27 

水中取物→ 29 

降落伞→ 31 

热气流与纸蛇→ 34 

如何得到一瓶冰→ 37 

冰块断了吗→ 38 

听到的是哪个声音→ 40 

钟声入耳→ 42 

可怕的影子→ 43 

测量亮度→ 44 

脑袋朝下→ 47 

颠倒的大头针→ 50 

磁针试验→ 52 

有磁性的剧院→ 53 

带电的梳子→ 55 

听话的鸡蛋→ 56 

力的相互作用→ 58 

电的斥力→ 59 

电的另一个特点→ 61 

用不准的天平称重→ 63 

绳子会在哪里断开→ 64 

纸条会从哪里断开→ 65 

用拳头砸空火柴盒会发生什么→ 67 

如何把物体吹向自己→ 68 

挂钟走慢了该如何调整→ 69 

会自动平衡的木棒→ 70 

蜡烛火苗如何运动→ 72 

液体会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吗→ 73 

天平哪边重一些→ 76 

如何让竹篮能打水→ 77 

肥皂泡中的奥秘→ 79 

漏斗为什么“不工作”→ 85 

翻转水杯,杯里的水有多重→ 86 

不听话的瓶塞→ 87 

不会燃烧的纸→ 88 

神秘风轮→ 89 

毛皮大衣能保暖吗→ 91 

冬天如何给房间通风→ 93 

可以用开水将水烧开吗→ 94 

可以用雪将水烧开吗→ 96 

蝈蝈在哪里鸣叫→ 98 

从哪里传来的回声→ 99 

自制音乐瓶→ 101 

透视手掌→ 102 

镜子中的秘密→ 103 

透过彩色玻璃会看到什么颜色→ 105 

Chapter 2关于报纸的物理小实验→ 107 

“用脑子看”是什么意思——报纸变重了→ 108 

手指上的电火花→ 114 

听话的木棍→ 118 

山中的电能→ 120 

跳舞的纸人→ 123 

纸蛇→ 125 

竖立的头发→ 127 

小闪电→ 128 

引流实验→ 131 

吹气大力士→ 133 

Chapter 3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问题→ 137 

在称重台上→ 138 

滑轮拉重→ 138 

两把耙子→ 139 

酸白菜→ 140 

马和拖拉机在泥泞的土地上行走→ 141 

冰上爬行→ 142 

平衡杆会停在什么位置→ 143 

在车厢里往上跳,你会落在哪儿→ 144 

在甲板上抛球→ 145 

旗子会飘向哪个方向→ 146 

气球会往哪个方向运动→ 146 

走路和跑步的区别→ 147 

在河上是前划轻松还是后划轻松→ 147 

水波纹的形状会改变吗→ 148 

能让绳子中部不下垂吗→ 150 

应该往哪儿扔瓶子→ 151 

软木塞为什么不会被水带出来→ 152 

春汛和枯水期→ 153 

房间内的空气有多重→ 154 

气球能飞多高→ 155 

轮胎里的空气向哪个方向运动→ 156 

为什么铁轨之间要留→ 156 

空隙→ 156 

喝茶的杯子与喝冷饮的杯子→ 157 

茶壶盖上的小洞是作什么用的→ 158 

烟为什么总是往上冒→ 159 

为什么冬天要封堵窗框→ 159 

窗户明明关好了,为什么还会漏风→ 160 

用冰块冷却饮料的正确方法→ 161 

水蒸气是什么颜色的→ 163 

为什么水壶会“唱歌”→ 163 

火焰为什么不会自己熄灭→ 164 

水为什么能浇灭火焰→ 165 

用冰与开水加热→ 166 

热鸡蛋为什么不会把手烫伤→ 167 

用熨斗去除油渍→ 168 

是不是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169 

贝壳里为什么会有回音→ 170 

如何推算望远镜中行船的速度→ 171 

黑色的丝绒与白色的雪→ 172 

雪为什么是白色的→ 173 

刷过的皮靴为什么闪闪发亮→ 174 

信号灯为什么是红色→ 176

内容摘要
“全世界孩子最喜欢的大师趣味科学”丛书是一套适合青少年科学学习的优秀读物。在书中,科普大师别莱利曼不仅向小读者们讲述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的常识和基础知识,还运用各种奇思妙想和让人意想不到的分析,为小读者解密科学谜题、解析科幻故事,激发小读者对学习科学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小读者学会活学活用科学知识。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无穷的科学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总之,这是一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而又让人受益无穷的超级科普读物!

主编推荐

畅销20多个国家,全世界销量超过2000万册 
做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少年! 

世界科普大师、趣味科学奠基人别莱利曼的代表作品,对全世界青少年科学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的科普读物。入选世界十大科普读物。 

其实啊,物理哪有那么难!新奇、有趣、充满想象力的科学玩耍手册! 
与教科书上枯燥难懂的物理题目说“再见”,通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激发无限科学想象力。 

送给孩子好的礼物!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勇敢探索的心灵,让每一个少年都成为“小牛顿”。 

全世界孩子喜爱的趣味科学读物 
★如何制作模拟潜水艇? 
★液体会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吗? 
★怎样将物品向着自己的方向吹过来? 
★窗户明明关好了,为什么还会漏风? 
★可以用开水将水烧开吗? 
★房间里的空气有多重? 
…… 

全世界孩子最喜爱的大师趣味科学丛书 
①《趣味物理学》 
②《趣味物理学-续篇》 
③《趣味力学》 
④《趣味几何学》 
⑤《趣味代数学》 
⑥《趣味天文学》 
⑦《趣味物理实验》 
⑧《趣味化学》



精彩内容

    Chapter 1 生活中的有趣物理实验 
     
    比哥伦布更厉害 
     
    “ 哥伦布 真是个伟人,”一名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他不仅发现了美洲,还竖起了鸡蛋 。”对于这个年幼的小学生来说,这两项成就都令他觉得惊叹。 
    然而,马克·吐温 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要是他没有发现美洲,反而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我却觉得,哥伦布确实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但竖鸡蛋算不上是一项成就。你知道哥伦布是如何竖起的鸡蛋吗?其实,很简单,他先是把鸡蛋一端的蛋壳敲破,然后把鸡蛋放到桌上,鸡蛋就竖起来了。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方法虽然竖起了鸡蛋,但鸡蛋已经不是原来的形状了。那么,如果不改变鸡蛋的形状,是否也能把它竖起来呢?作为航海家的哥伦布虽然很勇敢,但他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上,相比于发现美洲,竖鸡蛋要容易得多,可能比发现一个弹丸小岛都要容易。关于竖鸡蛋,可能有下面三种情况: 
    ●一是把熟鸡蛋竖起来。 
    ●二是把生鸡蛋竖起来。 
    ●三是把生、熟两种鸡蛋都竖起来。 
    先说竖熟鸡蛋,这是最容易实现的。用两个手掌或者一只手的手指让鸡蛋转动,就像转陀螺一样,可以看到,鸡蛋在转动的过程中都是竖着的,在停下来之前,它一直保持直立的姿态。多试几次,会让鸡蛋转得更久,竖起的时间更长。 
    采用同样的方法是不能竖起生鸡蛋的。如果你试过就会发现,对于生鸡蛋来说,它很难转动起来。其实,这也正是生鸡蛋与熟鸡蛋的区别,可以作为鉴别方法。对于生鸡蛋而言,它里面的物质是液态的,在转动的时候不会像熟鸡蛋那样与蛋壳一起快速转动,相反,它还会阻碍转动这一行为。 
    那到底怎样才能把生鸡蛋竖起来呢? 
    方法是这样的:先把生鸡蛋用力摇晃几次,使蛋黄表面的薄膜裂开,让蛋黄从薄膜里流出来;让鸡蛋大头朝下,等一会儿,由于蛋黄比蛋清重一些,它会慢慢沉到鸡蛋的底部。于是,鸡蛋的重心就会变低,也就是说,这时的鸡蛋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另外,还有一种竖鸡蛋的方法。如 图1 所示,我们把鸡蛋放在瓶口上,而瓶口是塞住的,然后,在鸡蛋上放一个两侧都插着一把叉子的软木塞。如果用物理学家的话来说,这个“系统”非常稳定,哪怕你倾斜一下瓶子,它仍然会保持平衡。 
    那么,软木塞和鸡蛋为什么掉不下来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如 图2 所示,在铅笔上插一把小刀,再把它垂直竖在手指上,铅笔同样也不会掉下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它们之所以如此稳定,是由于整个系统的重心比支持点要低。换句话说,“系统”的总重量集中的那个点,低于系统中各部分所接触的那个点。 
     
     
     
    离心力 
    把打开的雨伞放在地上,使它的顶向下,转动雨伞。这时,如果我们往旋转的伞里扔一个小球、纸团或者手帕,其他的东西也可以,只要这个东西重量很轻且不易摔碎就行。这时,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倒立的雨伞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礼物”,被扔进去的东西会慢慢滑到伞的边缘,并且从伞边飞出去。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扔进去的东西是被一种力给抛出去的,而这个力就是“离心力”。准确地说,这应该称为“惯性”。任何物体在做圆周运动的时候,都会产生离心力。这其实就是惯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运动着的物体会始终保持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的一致性。 
    其实,说到离心力,远不止刚才实验中提到的这一种。如 图3 所示,如果我们在一条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石头,并且把石头甩起来,我们会感觉绳子绷得很紧,就像要断掉似的,这其实也是离心力的作用。 
    古时候,战场上经常用到一种武器——投石器,其实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同样的道理,如果磨盘转得非常快或者不牢固,就会被离心力弄碎。 
    借助离心力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变一个戏法: 
    在一个杯子里倒满水,让杯子快速地做圆周运动,只要速度足够快,倒立杯子,杯子里的水也不会倒出来。 
    还有更绝的。在马戏团里,自行车手会借助离心力完成令人头晕目眩的“超级筋斗”,如 图4 所示。 
    为了把牛奶中的凝乳分离出来,人们发明了离析器,也是利用了离心力的原理。利用同样的原理,人们还发明了离心分离机,用来把蜂蜜从蜂房中抽出来,以及特制的离心脱水装置,用来甩干衣服,等等。 
    坐过有轨电车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当行驶线路突然改变时,也就是转弯时,我们会明显地感受到离心力的存在,被挤向车厢靠外的一侧。如果不是外侧的车轨比内侧的车轨铺得稍高一些,那么当电车行驶的速度非常快时,电车就可能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翻倒。所以,车轨的正确铺设方法应该是在转弯的地方稍微向内倾斜。虽然听起来有些奇怪,倾斜的车厢竟比水平的还稳定?!事实上,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弄明白其中的原理: 
    第1步:先来准备一个特殊的器皿——把一块硬纸板卷成宽口的喇叭形。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东西代替。比如,侧壁呈圆锥形的小碗,圆锥形的玻璃罩或者铁皮罩,以及类似形状的灯罩都可以。 
    第2步:准备好这样的一个器皿以后,我们在里面放上硬币、小金属片。 
    第3步:给器皿里的小东西一个力,让它沿着器皿内壁做圆周运动。 
    我们就会看到,小东西会向内侧下方倾斜。当硬币速度慢下来以后,就会慢慢趋向器皿的中心。也就是说,硬币的运动轨迹会逐渐变小。这时,如果我们转动器皿,硬币就会重新转动起来,随着速度的加快,硬币就会离开器皿的中心,圆周运动的轨迹也会慢慢变大。当速度足够快的时候,硬币就会全滑出器皿。 
    自行车比赛的场地一般都是环形的,在场地设置的时候也需要考虑离心力的作用,特别是在转弯的地方,赛道必须向内侧倾斜。而且,当自行车手在上面骑行的时候,自行车也倾斜得非常厉害,就像刚才实验中的硬币。我们会发现,这时的自行车不仅不会翻倒,而且看起来还特别稳定。明白了这一原理,我们对于马戏团的自行车手在剧烈倾斜的木板上绕骑,就不会感到不可思议了。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相反,对于自行车手来说,真正困难的是沿着平稳、水平的道路骑行。同样的道理,赛马场上急转弯的地方也会向赛道的内侧倾斜。 
    刚才提到的这些现象,都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其实,还有很多现象也存在着离心力。比如,我们居住的地球。我们都知道,它每天都在旋转,所以它也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那么,这里的离心力表现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首先,在地球旋转的时候,地表上的物体会变轻。 
    其次,越接近赤道的物体,由于它在24小时内完成的圆周更大一些,也就是说,它们旋转的速度更快,所以损失的重量也就越多。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把一个1千克的砝码从地球的两极拿到赤道重新称重,就会发现重量少了5克。当然,这个差别并不大。但是,如果物体非常重,它损失的重量就会更多一些。比如,一辆蒸汽机车从阿尔汉格尔斯克开到敖德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重量会减少60千克,这个重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体重。而一艘重2万吨的战列舰从白海到达黑海,损失的重量能达到80吨。这个数字恰好是一辆蒸汽机车的重量! 
    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 
    当地球旋转的时候,表面的物体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物体好像被抛出去一样,就像本节一开始的雨伞实验。只不过,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些物体并没有被扔出去。我们习惯上把地球引力叫作“重力”。虽然地球没有把物体抛出去,但是物体的重量确实减少了。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物体比它的实际重量轻一些。 
    物体旋转的速度越快,它减轻的重量就越明显。科学家们曾经做过计算,如果地球的转速达到现在的17倍,那么赤道上的物体就会变得没有重量了。如果转得再快一些,比如,每隔1小时地球就自转一周,那么不仅赤道上,赤道附近所有陆地和海洋上的物体都会失去重量。我们可能根本无法想象这一点,物体竟然会失去重量?!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举起任何物体,哪怕是蒸汽机车、大石块、巨型炮,或者整艘军事战舰,更不用说汽车、武器了,举起它们就像举起一根羽毛一样轻松。如果我们把它们扔下来,也不用担心它们会摔坏,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重量,所以,它们也不会掉下来,在什么地方放下它们,它们就会飘在那里,是不是很神奇?而且,我们可以跳得非常高,甚至比世界上高的建筑或者高山都要高。不过,有一点我们千万别忘记了,跳起来很容易,但想要落下来可就不容易了。因为我们也没有了重量,所以我们不会自己掉下来,只能飘在空中。 
    困扰还不仅如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所有的物体,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如果它们杂乱地飘在空中,没有任何束缚,来一阵微风就会把它们吹到另一个地方。所以,这时的人类、动物、汽车、运货车,甚至轮船,它们就会在空中相互碰撞,自然也免不了在碰撞时发生损伤和损坏了。 
    刚才描述的现象就是地球转得太快所造成的后果! 
     
     
     
    10种制作陀螺的方法 
    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用10种方法做成的不同的陀螺。这些陀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很多有趣的实验。那么,如何制作这些陀螺呢?其实,方法很简单,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来做一做。做这些陀螺既不需要别人帮忙,也不需要花钱。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怎么做陀螺。 
    方法1:如图5所示,找一个有5个小眼的纽扣,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利用它来做一个陀螺。找一根火柴,按图示的方法把一头削尖,穿到纽扣中间的小眼上,这样就做好了一个陀螺。其实,这样做出来的陀螺两头都可以转,就像我们平常玩的那样,可以把陀螺的钝头朝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转轴,然后把陀螺快速地甩到桌子上,陀螺就会自己转起来,而且还会有意思地摇来晃去。 
    方法2:我们可以找一个软木塞。从它上面切下一个圆片,找一根火柴从中间穿入。这样,我们就做成了第二个陀螺,如图6所示。 
    方法3:如图7所示,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陀螺很特别,它是一个核桃陀螺。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尖头朝下旋转。它是怎么制作的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在核桃的钝头上插入一根火柴就可以了。我们捏住火柴就能把它转起来。 
    方法4:我们还可以找一个又平又大的软木塞,或者瓶子上的塑料盖。把铁丝烧红,在软木塞的中间位置烫一个洞,插上火柴就可以了。别看它很笨重,其实转起来特别稳。 
    方法5: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特别的方法。找一个装面霜的小圆盒,同样地,在中间穿一根削尖的火柴。为了保证火柴粘在圆盒上不滑动,还需要在小洞里倒一点儿蜡油,如 图8 所示。 
    方法6:如 图9 所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陀螺。将一张硬纸剪成圆片,在四周边缘系上带吊钩的圆扣,这个有趣的陀螺就做好了。陀螺转动的时候,圆扣会沿着纸片的半径甩起来,系圆扣的线会被绷紧,这其实是离心力的作用。 
    方法7:下面介绍的方法跟前面类似。如 图10 所示,找一个小圆珠,用大头钉把它插到从软木塞上切下的圆片周围。当陀螺转动时,小圆珠就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远离陀螺半径的方向。要是光线好,我们还可以看到大头钉转动所形成的银白色光带,小圆珠还会在圆片周围形成一条彩色的花边。如果把陀螺放在光滑的盘子上转动,看到的景象更美妙。 
    方法8:如 图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