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内容摘要
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正楷”,产生于汉末,发展于南北朝,盛于唐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辈出,各具风貌,沿革至今。楷书点画清晰分明,用笔平直工整,开体方正平稳,法度严谨规范,被认为是书体的“楷模”,古人认为“楷为立,行为走,草为跑”,因此楷书是学好其他字体的基础。
传世楷法书家中,广为大家所取法的是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这“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祖籍潭州临湘(今属湖南),曾任太子率更令,故世称欧阳率更,又因封爵为“勃海县男”,人称“渤海”、“欧阳勃海”。欧阳询出身世家望族,自幼敏悟过人,博贯经史。作为书家,欧阳询孜孜求学,博采众家之长,且不拘泥于先人,他以破胆夺气的个性,创出自己险峻道劲、法度严谨的独特风格,当时书名远播海内外,连高丽(今朝鲜半岛)王也曾遣使者来求书。欧体“戈戟森然”之笔势,与虞(世南)体之圆滑、褚(遂良)体之流动、薛(稷)体之瘦硬而被世人称之谓“初唐四家”。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曾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道劲而气概凛然,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
柳公权(778—865),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融会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之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道劲,结体严紧。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赵孟頫(1254—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今属浙江)人。曾任兵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据说他日写万字,异常勤奋,他倡导复古“二王”书风,其书法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都很工整,四平八稳,温和、典雅是他书法的主要特色。他对晋人书法下过很深的工夫,将晋人笔法的精微之处大大加以简化,在中国书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