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通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印度通史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9.09 4.5折 42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恭禄 著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68583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201725397

上书时间2024-10-27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恭禄(1900-1966年),中国有名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专家。1900年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16年考入美国教会办的扬州美汉中学。1921年考入金陵大学,由化学而农科,后又入历史系学习。1928年开始任金陵大学历史系助教。1933年到武汉大学任教。1936年重回金陵大学任教,由助教晋升为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南京市第二、第三届政协委员,南京历史学会理事。代表作有《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史》《日本简史》《中国近百年史》等。

目录
篇 印度名称之由来 形势之大概 地理之影响
第二篇 古史年代之困难 史料之由来 民族之庞杂
第三篇 吠陀时代 史诗时代 阶级制度
第四篇 皆因教 麻哈未拿之略传 皆因教之教义及其未亡于印度之原因
第五篇 释迦牟尼之本行 最初佛教之教义 佛典之成立
第六篇 印度东部之强国——摩揭陀、歌殊亚波斯进据印度西北 亚列山大之东征 古代文化
第七篇 张嘉歌那之创刘尔安朝 政府军政之组织 秉德苏亚阿育王与佛教 阿育王后印度之纷扰
第八篇 大夏 安息 大月氏 迦腻色迦与佛教 希腊与印度文化之关系 太密楼地之三国
第九篇 歌泊那朝之勃兴 印度黄金时代 戒日王 玄奘入印求经
第十篇 来介泊得 印度与邻国之关系 来介泊得之强国 回人始寇掠于印度 南部强国
第十一篇 回人进据印度北部 奴朝之兴 成吉思汗西征 奴朝之亡 阿刘德丁之无道 谟汗抹德之行为
第十二篇 法老斯夏 帖木儿入寇特里之阿富汗王 孟加拉 麻娄瓦 歌甲来得 克什米亚 回人政府之概观 回人战胜之原因
第十三篇 巴麻拿之盛衰 五国叛立 未介兰格兴亡之大概及其政治风俗等
第十四篇 巴流尔三战而王印度 巴流尔之为人 流麻元失国 细夏称雄 流麻元复国
第十五篇 泊简汗之功绩 阿刻巴亲政后之内政外功 阿刻巴之家庭及其性情 宗教观念之变迁 政府财政军政之概观文学
第十六篇 润汉格父子争位及其家庭 宗教政策 王子顾苏之死 王子夏介汗之叛 夏介汗之穷奢 南征 堪得哈之战 家庭之变
第十七篇 奥兰介泊加冕后之初政 宗教政策之改变 麻刺赛王昔外嘉 奥兰介泊之南征及其政策失败之原因
第十八篇 欧亚之交通 新航路之发见 葡人之经营东方 欧洲诸国逐鹿于印度之概观 英人经营印度之始及其东印度公司之成立
第十九篇 巴害得夏 昔刻派教徒 麻刺赛之极盛时代 波斯入寇第三盼立败德之战 英法争雄 英取孟加拉之实权
第二十篇 过渡时代 克雷武之阴谋武功 英人之贪梦 孟加拉之变 克雷武再至印度 孟加拉之旱灾 米索尔之崛兴于南方
第二十一篇 瓦仁·哈土丁斯——孟加拉之总督 内政外交 一七七三年之管理法令 大总督最初之困难及其淫威 辟德之印度法令
第二十二篇 第三米索尔战争 考瓦立斯之内政金司法田税 萧尔麻刺赛 威乃斯来之武功 公司 麻刺赛之战争
第二十三篇 和平政策 明多之内政外功一八一三年之法令 劳顿·哈士丁斯之重要战争——尼泊尔、聘得那及麻刺赛 一八一八年英并印度
第二十四篇 劳顿·哈士丁斯内政之建设 报纸发达之略史 缅甸战争 办铁刻 禁焚寡妇 铲除得畿 一八三三年之法令
第二十五篇 安刻兰之初政 阿富汗之役 英取信德 昔刻战争 达娄哈普之侵略政策 印度之叛乱 一八五八年英王直接统治印度
第二十六篇 印军叛后之结果 印度政府 英国印度之关系 大学之影响 救荒 重要之政绩 印人之不安 侵略之外交政策
第二十七篇 欧战期内印度之概状 一九一九年之法令 自治运动之背景 甘地之不合作运动 印度问题为世界之问题
印度大事年表

内容摘要
《印度通史(插图本)》是有名历史学家陈恭禄先生的代表作,是一部简明、客观、朴实的印度通史类著作。本书共分二十七篇,自印度国家、民族、文化的孕育形成,到印度近代的民族解放运动,将印度这一文明古国四千多年的历史,浓缩于短短的20万字中。书中重点阐述了印度国家、民族、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发展历程,同时介绍了印度的社会变迁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读者了解印度文明不可或缺的经典读本。

精彩内容
亚洲文化发达最古之国凡四, 一曰巴比伦,二曰波斯,三曰印度,四曰中国;巴比伦则久灭亡,波斯则渐退化,其能贡献于今日世界之文化者,印度、中国而已。二国自秦汉以来,接触渐繁,交相影响,其经重要之媒介,则往来之僧侣也。我国高僧入印多赍《经律论》佛像而归,其影响于思想学艺者,至深且巨。今于我国求一较善之印度通史,而不可得;学者偶尔言及印度者,乃多错误。作者遂有编辑印史之志愿;其目的则所以应今日知识界之需要,供给印史之常识于普通读者,而助其了解印度状况也。全书共二十七篇,其、二篇,叙述印度名称之由来,地理形势之影响,及其史料与民族。第三—十篇,分述古代之文化,宗教之改革,国内之状况,外寇之东侵,阿育王之与佛教,大月氏之深入北部,黄金时代之歌泊那朝,迄于回人劫掠于印度。就其大体而言,则印人之印度时代也。第十一—十九篇,先记回人之据印度,特里回王之大概,未介兰格之盛衰。后记蒙古儿帝国之成立,阿刻巴之政绩,帝国之渐衰,麻剌赛人之崛兴,与夫欧人之逐鹿,而止于一七六一年,此回人之时代也。第二十—二十七篇,首述英国东印度公司并取孟加拉,作为兼吞印度根据之地。其野心侵略之长官,猛力进行,而乃战败土邦,扩张领土。中记内政建设之始,禁焚寡妇,铲除得畿,改革政府之组织。对外则兼并土邦;其威迫之甚,终乃酿成叛乱,而英王直接统治印度矣。末叙近时之内政外交,印人之觉悟,甘地之运动等,此英人统治印度之时代也。上述之时代,仅就事实而言,书中并未划定史期。盖历史上之重要史迹,多由于环境促成,而非偶然一朝一夕之故也。是故史期分区,殊极勉强,而作者认此书无分期之必要也。其中各篇之史迹繁杂,往往非篇名之所能包括,而又感于读者检查史迹之不易,乃于各篇之首,举其内容之要纲,以代一篇之篇名;又为便利读者之计,附有印度大事年表。顾其古代之史料,颇多疑阙。其年代可分为二:一、古史载明而可凭信者;二、学者证明推定而大致不差者。作者皆于表中注明。斯书之编辑,始于十五年春季。其所取之材料,颇主慎重;凡国中关于印度之作品,其可得者,莫不求而读之。顾除《佛国记》《大唐西域记》而外,多无可取;是以本书之材料,惟有根据于英美印度学者之著作,而借之于金大、女大之图书馆,及金大历史系主任贝德士者也。及十六年三月,共草成十九篇,而南京之事变猝起;贝教授之书籍多亡。作者亦于此时返之高资,而其左近之匪势猖獗,闲居无聊,乃不愿前功之尽废,而又草成六篇。其材料则取之于斯密斯(V. A. Smith)之牛津大学《印度通史》也。史家公认其为东方各国史中最善之本,而作者于无可奈何之时,自当根据于此也。其后至宁,而复作成二篇。其堪告慰者,则数历兵祸匪灾,而史稿尚未遗失也。作者之境遇如彼,而书之史料若是,其不能尽惬读者之意,固深知之。惟颇自信事实上当无荒谬之弊;而愿国内之士,有所批评指正也。书中原拟胪列作者所用之参考书,而略介绍;近者书或佚失,而作者不能一一追记,惟有作罢而已。本书尝蒙贝德士教授之赞助,又承友人章诚忘君及吾弟恭祯各校读一次,皆深谢之,并书于此。民国十七年一月陈恭禄自序于高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