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第2版)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87.5
6.8折
¥
12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沈映君 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37577
出版时间2011-0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9元
货号11725821
上书时间2024-10-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上篇
第1章 导论
一、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任务
二、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三、中药药理学的学科地位
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2章 中药药效学
一、中药药效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特点
二、中药的四气与中药药效学
三、中药的五味与中药药效学
四、中药的归经与中药药效学
五、中药的升降浮沉与中药药效学
第3章 中药药动学研究
一、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药动学实验方法及其经时变化
二、有效成分不明或缺乏定量分析方法的中药药动学实验方法
三、中药药物动力学新学说新方法
四、中药生物有效性
五、中药药动学今后研究的建议
第4章 中药毒理学
一、中医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与类型
三、中药毒性成分和中毒机制
四、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五、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
第5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因素
二、机体因素
三、环境因素
第6章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
一、概述
二、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
三、单味中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四、复方中药的药理研究方法
下篇
第7章 解表药
一、概述
二、常用药物
(一)发散风寒药
麻黄
栏枝
紫苏
细辛
生姜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二)发散风热药
柴胡
薄荷
葛根
菊花
升麻
三、常用方剂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银翘散
麻杏石甘汤
葛根芩连汤
防风通圣散
川芎茶调散
……
第8章 清热药
第9章 泻下药
第10章 祛风湿药
第11章 化湿药
第12章 利水渗湿药
第13章 温里药
第14章 理气药
第15章 消失药
第16章 止血药
第17章 活血化瘀药
第18章 化痰止咳药平喘药
第19章 安神药
第20章 平肝息风药
第21章 开窍药
第22章 补虚药
第23章 收涩 药
第24章 其他药
内容摘要
《中药药理学(第2版)》为中医药学不错丛书(第2版)之一,是由全国10多所中医院校、科研机构专家编写而成。《中药药理学(第2版)》靠前版自2000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和好评。但10年过去,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新的知识,新的观点、新的成果、新的进展极待补充,故对该书进行修订。
沈映君主编的这本《中药药理学(第2版)》在保持靠前版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了近十年靠前外中医药理学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成果。
《中药药理学(第2版)》分上、下两篇共24章,其中上篇6章,下篇18章。上篇重点阐述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中药毒理学的现代研究成果,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及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等。下篇按中药功效分类,重点介绍单味药161个,方剂66首。每味方药皆从【功效与药理】、【主治】、【现代应用】、【毒理研究】、【不良反应】等几方面论述,其中药物与方剂的功能主治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为参考标准,并将【毒理研究】与【不良反应】分别列项,前者主要反映动物毒理、安全性评价试验的结果,供研究参考;后者则主要记录临床报道的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安全用药。书后附有药名、方剂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中药药理学(第2版)》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科研人员、不错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精彩内容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着新的历史任务,祖国医药学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赖,它将会长期存在并发展下去,这是历史的必然。过去我们已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为了在过去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成就,我们认为,中药药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中药的传统功效,更重要地是在于揭示中药产生功效的机制,前者只是对传统中药功效的验证、认同或继承,后者则是运用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阐释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道理,这是中医药学发展,也是中药药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加强中药复方药理和物质基础(化学成分)相结合的研究
中医治病以复方为主,中药复方(方剂)来自临床,临床又是根据病证立治法,然后在治法的基础上立方遣药,这就是“辨证施治,对症下药”,这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所在,我们认为中药方剂既然有效,肯定存在着产生效应的物质基础即有效成分,因此复方药理与化学成分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值得重视、加强。因为这种研究思路是直接为临床服务的,我们研究药效和成分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提高疗效,并且这种研究思路有利于理论的发展,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重点研究了单味药的药理和化学成分,这些研究结果也是可贵的,但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远远不够,因为中医的精髓是整体观和复方用药,而单味药不能代替复方,虽然单味药的药理、化学成分研究得比较清楚,但该药在复方中的地位又如何?该药在某方中是君药,但在另一方中则可能为臣药或佐使药,那么所研究清楚的成分在复方中能否体现,是否会发生变化?有待阐明。复方绝不是简单的单味药成分的组合。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