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3.72
6.8折
¥
7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周宪,陶东风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4724
出版时间2015-06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201127040
上书时间2024-09-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周宪,男,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生于江苏南京。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哲学硕士;198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戏剧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不错研究院院长、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学学会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美学、文艺学和文化研究等方面。曾赴韩国、新加坡等国讲学,赴意大利合作研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化研究,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等方面。
陶东风,男,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
周计武,男,1977年3月生,江苏睢宁人。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2002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
目录
专题一哈维的地理与空间理论
主持人语
哈维空间理论的几个关键词
空间批评的物质性维度——哈维对19世纪法国文学的现代性阐释
哈维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与内涵
追忆与冀望
哈维访谈录:反思革命
专题二性别、种族与身体的表征
主持人语
女性身体的文化隐喻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种族与身体的权力场
谁的身体?——《欲望都市》中女性身体焦虑与自我身份认同
《爱的发明》中的男性身体表征
专题三视觉的文化政治
主持人语
论先秦“目”族文字系统中的视觉政治
视像诗、先锋艺术和现代主义的审美政治——以卡明斯的《蚱蜢》为例
视觉文化中的视觉理解之妥协
学术快递斯蒂格勒的文化理论
主持人语
反精神贫困的时代——后消费主义文化中的艺术与艺术教育
数码是另一社会的信使
访谈:泛个性化
其他论文
留学生与*国现代学科的创建和学术体系的形成
论广告学的文化研究路径
詹姆逊研究:三十年的学术史回顾
简析当代社会的网络语言暴力与社会情绪
面对创意产业:文化生产研究的新变及其问题
论消费与审美的范式融合及其内在逻辑——兼谈作为一种文化批评的“消费美学”
制造明星私厨:美食怀旧与上海想象——“汪姐私房菜”媒介现象分析
内容摘要
《文化研究(第21辑)(2014年·冬)》共包括三个专题。专题一:“哈维的地理与空间理论”为阎嘉教授组织的一组讨论哈维及其理论的稿件,旨在介绍哈维空间理论的关键词、空间批评的物质,以及历史—地理唯物论,阐述哈维学术思想的演变,为我们总体性认识哈维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路径。专题二:“性别、种族与身体的表征”由刘岩教授主持,这组专题把身体与性别、种族关联了起来,详细讨论女性身体、种族身体的文化表征,并以影视文本和文学文本为研究对象,阐述身体与文化研究关系。专题三:“视觉的文化政治”直接切入视觉的文化政治,从汉语文字学、西方先锋派的视像诗,以及文学资源中视觉文化入手,揭示了古代人的视觉行为中所包含的视觉政治,阐述诗歌的语言表现形式如何借助视像造型赋予诗歌别一种意蕴,指出了一个视觉理解的重要原理:视觉理解绝不是简单的观看,而是各种文化元素错综纠结所形成的某种妥协。《文化研究(第21辑)(2014年·冬)》其他文章反映靠前学人对文化研究不同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本辑专题互补,值得一读。
精彩内容
主编的话 周 宪 文化研究不等于研究文化。因为文化无所不包,所以文化研究总会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不同的焦点问题。纵观文化研究的发展可知,有些问题始终处在热点领域里,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可谓持久不衰,比如,本期所刊发的三个专题讨论的问题。 空间是已经处在文化研究前沿很多年的热点问题,本期特邀阎嘉教授组织了一组讨论哈维及其理论的稿件。照主持人的说法,这一组稿件旨在提供一个对哈维的总体性认识。内容涉及哈维空间理论的关键词、空间批评的物质层面和历史-地理唯物论。除有三篇稿件从三个不同方面切入哈维理论的内核外,另有哈维谈自己学术道路的文章一篇和访谈录一篇,它们陈述了哈维学术思想的演变发展。作为晚近中西学界引人注目的马克思主义地理批评家,哈维的学术影响早已跃出了狭窄的地理学疆域,进入广泛的文化研究场,他的著作已有不少被翻译为中文,更重要的是,伴随新一轮城市化热潮,空间及其意义生产的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关注,这个专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路径。我相信,借助哈维的空间理论,我们会更深入地反观本土空间问题及其文化意义。 身体是另一个充满争议和极具生产性的热点问题。刘岩教授所主持的一组专题讨论,把身体与另外两个热门问题——性别与种族——关联起来了。四篇文章中前两篇着重于身体表征的理论层面的解析,分别讨论女性身体和种族身体的文化表征;后两篇文章则以影视文本和文学文本为对象,透过身体在具体文本中的不同表征,揭橥身体是如何成为无法回避的文化研究问题的。毫无疑问,身体是在现实的社会场域中得以呈现的,文学也好,影视也好,*终不过是社会场域中的身体的文化表征。然而,无论在社会场域,还是文学艺术领域,身体的表征绝非是一个自然过程,而是充满了复杂的权力关系。虽然几篇论文都借重西方理论展开讨论,但它们同样可以给人在地化的启迪和想象。当*国越来越深入嵌入**化和消费文化时,身体作为一个显著的文化符号就日益被推到了文化研究的前台,其中复杂的文化政治问题颇值得玩味。 如果说空间和身体是视觉对象的话,那么,第三组专题讨论则直接切入视觉的文化政治。三篇文章角度各有不同。**篇从汉语文字学入手,透过先秦时期汉语“目”族的文字学分析,揭示了古代社会人们视觉行为中所包含的难以察觉的视觉政治。第二篇则转向西方先锋派诗歌中的奇葩——视像诗,通过阐述诗歌的语言表现形式如何与视觉造型相结合,揭示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如何借助视像的造型进行联想,赋予诗歌以别样意蕴,进而产生独特的阅读效果。第三篇讨论了视觉活动中的视线文化妥协问题,作者借助丰富的视觉文化和文学资源,阐发了一个视觉理解的重要原理,那就是视觉理解绝不是简单的观看,而是各种复杂文化元素错综纠结所形成的某种妥协。 本期除了以上三组专题讨论之外,在《学术快递》栏目,我们刊发了一组法国学者斯蒂格勒的文章和访谈。对于斯蒂格勒,*国学界还有点陌生,尽管译林出版社几年前已经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技术与时间》三卷本,但他在技术哲学方面所做的开创性的文化研究,并不为很多人所了解。晚近,斯蒂格勒的理论引发了西方学界越来越多的讨论和争议,此处刊出的三篇文章,除一篇访谈外,另外两篇均代表了他对当代文化的一些批判性看法。一篇文章有力地批判了当代文化产业对创造性的压抑和排斥,另一篇文章则对数字化做了独具特色的解读,揭示了数字化的文化由于技术的进步而带来了复杂的积极和消极的两面影响。 其他来稿部分刊发的文章选题宽泛,反映国内学人对文化研究不同问题的不同思考,它们也构成了本期除了专题之外的合唱,值得一读。 文化研究进入学界已有不少年头了。从开始对它的质疑、尝试,到成为显学,文化研究在*国学界走过了艰难的历程。以笔者之见,*国文化研究的发展似有一些缺憾,即热衷于文化研究的学人多半出身于文学研究领域,少数涉及传播学。因此,这样的文化研究有两个明显的不足:其一,文化研究很容易纠缠甚至混同于文学研究,所不同的只是用文化研究的方法来研究文学问题或相关问题而已,其他艺术门类的文化研究则比较薄弱;其二,由于文化研究从业者的学科背景相对单一,所以这一场域的研究没有很好地与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实现互动,或者说,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对文化研究的智力支持相对较少。作为《文化研究》的主编之一,我诚邀其他专业或学科领域的学者参与*国当代文化研究的宏业,也希望社会学、政治学的学者们介入文化研究。这样,*国的文化研究就会更具生命力和生产性,就会形成良性的学科互动局面,进而建构出带有“*国气派”的*国文化研究理论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