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国际思想家若干重大理论争论研究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6.67
6.8折
¥
6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方章东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15562
出版时间2017-1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201660306
上书时间2024-09-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方章东(1964—),男,汉,安徽安庆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意识形态。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高校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安徽省很好教师、安徽省思想政治理沦课带头人。1998年8月,安徽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9月—2014年7月,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主持省级以上课题10多项,出版专著、编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精彩一课”、安徽省社科奖、省教学成果奖数项。
目录
导论
节 第二国际思想家理论争论的时代境遇
一 金融资本快速崛起
二 民主政治极大发展
三 中产阶级集聚壮大
第二节 第二国际思想家理论争论的四大命题
一 马克思主义的诠释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四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第三节 第二国际思想家理论争论的“过渡性”意义
一 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体系
二 背离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 活生生社会实践面前的彷徨
结语
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与方法之争
节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反叛
一 “经济决定论”
二 新康德主义
三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笼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体系
一 马克思主义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
二 历史唯物主义从经济出发
三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观念起源与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方法
一 伯恩施坦对哲学和辩证法的失足
二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世界观
三 辩证唯物主义是行动的哲学
结语
第二章 工人阶级意识的自发性与“灌输”论之争
节 工人阶级组织起来
一 工会组织蓬勃发展
二 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纷纷建立
第二节 工人阶级意识的自发性
一 工人阶级意识
二 “社会主义运动并不依赖任何理论”
第三节 工人阶级意识必须由外“灌输”
一 社会主义意识必须从外“灌输”
二 马克思主义通俗化
三 多样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
四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
结语
第三章 政党与工会的关系之争
节 普列汉诺夫的“工会中立”论
一 “工会中立”论的形成
二 “工会中立”论的演变
第二节 卢森堡对“工会中立”论的批驳
一 正确认识工会的作用
二 批驳“权利平等”理论基础
三 保持党的组织与群众罢工之间的合理张力
第三节 “工会中立”论争论的评价
一 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党与工会关系思想的误读
二 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观点的分歧
结语
第四章 农民与土地问题之争
节 农民与土地问题的由来
一 各国农民与土地问题的历史与现实
二 农民和土地问题的争论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关于农民和土地问题的基本思想
一 《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农民的理论阐述
二 1848年革命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农民观的影响
三 马克思的《论土地国有化》
四 恩格斯的《法德农民问题》
五 考茨基的《土地问题》
六 列宁关于土地纲领的辩证论述
结语
第五章 暴力革命与议会民主之争
节 “米勒兰事件”与议会民主
一 “米勒兰事件”
二 资产阶级内阁政府的作用
三 议会民主的限度
第二节 俄国革命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一 俄国革命的政治意义
二 俄国革命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胜利的范例
第三节 议会民主和暴力革命是革命的“两手”
一 民主改良是社会革命的合法手段
二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手段
结语
第六章 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之争
节 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相互冲突
一 鲍威尔的民族文化观
二 考茨基对待民族问题与阶级关系问题上的矛盾性
三 卢森堡的民族自治观
第二节 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相互融合
一 伯恩施坦的殖民政策以及列宁对其的批判
二 鲍威尔的“阶级力量均势论”
结语
第七章 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前途之争
节 帝国主义的垄断性质
一 辞源学的帝国主义
二 金融资本是帝国主义经济的集中表现
三 托拉斯是一种新的历史现象
四 资本积累的帝国主义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出路在于社会主义
一 金融资本为社会主义创造了前提
二 托拉斯确信社会主义理想
三 帝国主义的根本出路在于社会主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二靠前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目前重要的一个时期。第二靠前思想家结合资本主义新的时代特点,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展开理论争锋,主要包括经济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争、工人阶级意识的自发性与“灌输”论之争、政党与工会关系之争、农民与土地问题之争、议会民主与暴力革命之争、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之争、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前途之争等。这些问题争论呈现了第二靠前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脉络、思想全貌,具有时代境遇性,但又超越时代本身,具有当代场境的现实意义。书稿通过对这些争论的梳理探究,提炼出第二靠前思想家如何看待理论与实践关系立场、态度的反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