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诊断学 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诊断学 第2版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85.17 6.7折 128 全新

库存7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38215

出版时间2011-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28元

货号1200041712

上书时间2024-09-04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基本内容】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的原理与原则

三、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四、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与要求

【补充阐发】

一、有关“证”的若干概念

二、关于辨证的“辨”与“证”

三、“黑箱”理论与中医“司外揣内”的诊断原理

四、“生物全息律”与中医“见微知著”的诊断原理

五、中医学所揭示的“生命全息律

六、中医诊断学从外知内的诊断原理

七、四诊并重是中医诊断的原则

八、临床思维中的辨证与辨病

九、诊断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意义

十、中医诊断学主要古代专著简介

【古代文献】

【研究进展】

一、中医诊断研究的范围

二、中医诊断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中医病证动物模型的研制简介

四、中医诊断研究评述与展望

上篇诊法

第一章问诊

第一节问诊概述

【基本内容】

一、问诊的意义与方法

二、问诊的内容

【补充阐发】

一、症状的意义及与病机的关系

二、“主诉”与“主症”的关系

三、现病史与既往史的界定及关系

四、“十问歌”的演变及其意义

【古代文献】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内容

【研究进展】

一、中医“问诊”内容的逐步完善

二、中医临床信息采集表设计的思路

三、注意问诊的心理学效应

四、建构问诊训练平台,强化技能培养

五、把握中医问诊的认识论特点

六、量表在问诊研究中的使用

第二节问现在症

【基本内容】

一、问寒热

二、问汗出

三、问疼痛

四、问不适

五、问睡眠

六、问饮食

七、问二便

八、问情志

九、问两性

十、问小儿

【补充阐发】

一、主症的识别及询问

二、怎样理解恶寒发热

三、感寒发热与气虚发热、阳虚发热

四、对寒热往来机制的认识

五、潮热的分类与病机

六、盗汗、自汗的虚实辨析

七、疼痛的病因与病机

八、五更泄泻的时间与辨证

九、但欲漱水不欲咽的病机

十、虫积为何嗜食异物

十一、“除中”的机制分析

十二、口苦、口酸、口甜、口成的病机

十三、“嗜睡”、“昏迷”与“昏睡”的区别

十四、“阳痿”、“遗精”虚实属性辨析

【古代文献】

一、问寒热

二、问汗出

三、问疼痛

四、问不适

五、问睡眠

六、问饮食

七、问二便

八、问情志

九、问两性

十、问小儿

【研究进展】

一、症状的规范化研究

二、症状对证候诊断贡献度的算法研究

三、常见症状发生机制的现代研究

四、症状信息采集方法的研究

五、中医问诊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展望

第二章望诊

第一节全身望诊

【基本内容】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

四、望态

【补充阐发】

一、怎样理解“望而知之谓之神”

二、如何理解“一会即觉”、“以神会神”

三、望诊应远近结合,动态观察

四、“神乱”与“失神”的区别

五、假神的病机与辨识

六、关于“咣”字和“咣白”的含义

七、关于“望色十法”

八、望色十法之“抟”

九、何谓“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

十、怎样理解“形胜气者夭”、“气胜形者寿”

十一、脏腑色部的定位

十二、部位与色泽合参望色

十三、面色变化的常见病症

【古代文献】

一、望神气

二、望色泽

三、望形体

四、望姿态

【研究进展】

一、色诊客观化的色度学基础

二、正常人肤色色度学测定

三、中国人病色色度测定

四、红外成像面图研究

五、中医色诊主生主死特性的光学信号分析

六、中医面色诊信息采集与识别系统研究

七、面部望诊二维坐标体系的建立

八、体质诊断的基本思路

九、中医色诊的研究方法

十、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望诊研究

十一、望色研究的成绩、问题与展望

第二节局部望诊

【基本内容】

一、望头面

二、望五官

三、望躯体

四、望四肢

五、望二阴

六、望皮肤

七、望小儿指纹

【补充阐发】

一、头部诊法

二、头发诊法

三、颜面诊法

四、眉毛诊法

五、五轮诊法

六、眼球经区诊法

七、鼻部诊法

八、山根诊法

九、人中诊法

十、口唇诊法

十一、齿龈诊法

十二、腭颊黏膜诊法

十三、胸胁诊法

……

第三章舌诊

第四章闻诊

第五章脉诊

第六章按诊

中篇辩证

第七章八纲辩证

第八章病性辩证

第九章脏腑辩证

第十章其他辩证概要

下篇诊断综合运用

内容摘要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第2版)》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第二版)之一,由全国二十余所中医院校,医院的专家编写而成。《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第2版)》在保持第一版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并存,博采了近十几年国内外中医诊断学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成果,并进行梳理与提炼,以便为今后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仍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体系进行章节划分,每单元都从基本内容,补充阐发,古代文献、研究进展四个方面阐述,力求全面深入系统地发掘整理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和实践资料,汲取历代中医学家在中医诊断学方面的精华,反映当代的研究成果。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第2版)》内容丰富,反映了现阶段中医诊断学发展的优选水平,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体现了高级,权威,实用,创新的特点,是现今内容最全,体例近期新、论理最深、文献最精且实用的中医诊断学高级参考书。可作为具有一定中医理论水平的中医教师、中医临床医师,中医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的推荐参考书。

主编推荐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第2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