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许多人认为定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原因是,不同于“卓越”“质量”或“再造”等概念在商业世界中的迅速兴起,“定位”是悄然兴起的。 “定位”这一概念的出现要追溯到1969年,当时我在美国《工业营销》(Industrial Marketing)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定位:同质化时代的竞争之道》(Positioning is a game people play in today’s me-too market place)的文章。 人们并未因此而震动,只有很少人注意到这篇文章。 在此之后,我又写了更多关于“定位”的文章,做了许多相关演讲。1981年,我和艾·里斯(Al Ries)合著了《定位》一书。 由于“定位”这一概念是慢慢渗入商界的,所以它看起来仍然像一个新鲜的新概念。这也是为什么1994年“?定位?”一词在美国出版物上被提及了16 917次。 作为定位概念的发明者,我可以确信地说,这个概念需要更新。 对心智的新认识 我们一直强调“定位”的含义是要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个概念,而不是对产品做些什么。商战的*终战场是心智,所以你越了解心智运作规律,你越能更好地了解定位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正因如此,我们一直在研究心智以及它是如何接收、储存或拒绝信息的。本书*部分将详细阐述这些新认识,我们甚至还引入了一些心理学家的观点。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中,“变化”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这也是我在早期的定位工作中未涉及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遇到两类公司,各自面临不同的问题。 *类公司在顾客心智中已经失去了焦点。它们进行品牌延伸和多元化,自己造成了这种后果。雪佛兰汽车就是一个例子,它曾经一度是美国人的家庭汽车,拥有实实在在的性价比。但如今,雪佛兰有大车,也有小车;有便宜的,也有贵的;有跑车,有轿车,还有卡车。雪佛兰再也不是“美国的心跳”了。福特汽车成了美国汽车行业的*。雪佛兰汽车需要重新回归到其根本定位上。 第二类公司的问题与“变化”相关,我注意到这是因为公司背后的市场发生了变化。为了生存下去,公司不得不寻找一个新的概念或定位以带动它们向前发展。莲花发展公司(Lotu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它的电子制表软件业务在高科技巨头微软公司的冲击下走到尽头(我将在本书第8章中用更长的篇幅进行阐述)。 “重新定位”是解决这几类营销问题的答案,因此本书将用大量的篇幅讲述“重新定位”以及如何实施“重新定位”战略,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本书的第二部分会详细阐述一些案例。 很多行业诀窍 我*后要说的是:熟能生巧。即便没有达到“?巧?”的状态,你也会比之前好多了。 自定位理论诞生25年以来,我和我的合伙人一起做了数百个定位项目—从棺材到计算机,几乎囊括了所有产品。 定位的工作让我走遍了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一些在我的早期作品中没有提及的行业诀窍。本书的第三部分将会详细阐述这些诀窍,例如声音的力量、对名字的*理解、市场调研的问题,以及定位广告要简单直白不要矫揉造作等。仅这一部分就让本书物超所值。 那么请各位往下读吧。《新定位》囊括了我对“定位”的*思考。如果这一次你依然无法领会,那就只能靠你自己了。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