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视角下的科技评价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1.82
6.7折
¥
138
全新
仅1件
作者俞立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87534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1202457567
上书时间2024-08-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章绪论1
节科技评价工作的重要性1
第二节科技评价对象框架2
一科技评价元素2
二科技评价对象框架3
第三节计量视角下的科技评价方法体系4
一“五计学”与科技定量评价方法4
二传统的科技评价方法6
三学术评价与科技绩效评价方法6
四多属性评价的关键要素分析7
第四节篇章结构与研究内容8
一研究特色8
二篇章结构9
三研究内容9
四几点说明12
第二章指标标准化方法研究13
节科技评价中兼顾均值与区分度的标准化方法研究13
一引言13
二文献综述15
三研究方法16
四实证结果19
五结论与讨论23
第二节基于Sigmoid函数的文献计量指标评价标准研究24
一引言25
二文献综述26
三基于Sigmoid函数的评价指标标准化方法28
四数据与实证结果31
五研究结论37
第三节指标标准化方法对科技评价的影响机制研究38
一引言39
二指标标准化对评价的影响机制41
三评价数据49
四实证结果49
五研究结论57
第三章权重研究59
节科技评价中的权重本质研究59
一引言59
二不同评价方法的权重属性讨论61
三权重的本质分析64
四结论与讨论67
第二节科技评价中加权TOPSIS权重的修正68
一引言68
二分析方法71
三评价数据73
四实证结果74
五结论与讨论78
第三节线性科技评价中自然权重问题及修正研究79
一引言80
二文献综述82
三设计权重、自然权重与实际权重84
四实证结果87
五结论与讨论91
第四节自然权重对非线性科技评价的影响及纠正研究92
一问题提出93
二文献综述96
三自然权重的进一步讨论及其修正97
四数据与实证结果100
五结论与讨论107
第四章评价方法优化与创新108
节科技评价中因子分析信息损失的改进研究108
一引言108
二因子分析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111
三研究数据114
四实证结果115
五结论与讨论121
第二节基于改进的VIKOR科技评价研究122
一引言122
二VIKOR评价方法的原理分析124
三研究数据127
四评价结果对比128
五结论与讨论131
第三节一种兼顾协调发展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132
一引言132
二研究方法133
三研究数据139
四评价结果140
五结论与讨论144
第四节协调发展视角下的学术期刊评价——协调TOPSIS145
一引言145
二协调TOPSIS评价法的原理147
三资料来源150
四评价结果比较151
五结论与讨论153
第五节学术评价中一级指标测度方法研究——结构方程降维法153
一引言154
二结构方程降维与评价157
三研究数据160
四实证结果161
五研究结论166
第五章多属性评价方法选择169
节基于聚类分析的多属性评价方法选择研究169
一引言169
二基于聚类分析的多属性评价方法筛选原理172
三评价方法与数据174
四实证结果177
五结论与讨论181
第二节科技评价中非线性评价方法选取的检验研究181
一引言182
二非线性评价方法筛选及算例185
三研究数据189
四实证结果190
五结论与讨论194
第三节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法对科技
评价的适用性研究195
一引言195
二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分析197
三研究数据202
四实证结果202
五结论与讨论209
第六章学术评价专题研究211
节载文量与影响因子特殊互动机制研究211
一引言211
二载文量与影响因子的特殊互动机制213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216
四实证结果218
五研究结论220
第二节论文作者数与被引频次关系的再思考221
一引言221
二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224
三研究数据224
四实证结果225
五结论与讨论229
第三节学术期刊机构指数AAI与影响力关系研究230
一引言230
二偏最小二乘法232
三研究数据232
四实证结果235
五研究结论237
第四节外文引文比与影响因子关系及其启示研究238
一引言238
二外文引文与期刊影响力的关系240
三研究数据241
四实证结果243
五结论与讨论246
第五节期刊影响因子与载文量关系的时间演变研究247
一引言248
二资料来源250
三情报学期刊影响因子变化的几种曲线251
四情报学期刊影响因子与载文量分析253
五研究结论258
第六节载文量、引文量与影响因子关系的时间演变研究259
一引言260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262
三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类期刊影响因子时间视角分析264
四结论与讨论271
第七节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内稿比例与学术影响力272
一引言272
二研究方法275
三变量与数据276
四实证结果277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279
第八节科技评价指标值与评价属性背离原因及修正研究280
一引言280
二评价区分度的理论分析283
三研究数据与实证结果288
四研究结论294
第九节科技评价中不同评价方法指标之间互补研究295
一引言295
二研究方法297
三实证结果303
四结论与讨论308
第七章创新绩效评价专题研究310
节技术产业创新速度与绩效关系研究310
一引言310
二产业创新速度与效益的互动机制312
三方法与数据314
四实证结果316
五研究结论321
第二节创新速度、要素替代与高技术产业效益322
一引言323
二创新速度的作用机制325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328
四实证结果331
五结论336
第三节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的影响机制研究337
一引言338
二产业创新速度的影响机制分析339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341
四实证结果345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350
第四节创新质量视角下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351
一引言352
二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创新数量、质量的作用机制354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357
四实证结果360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367
第五节中国高技术产业新产品的创新绩效研究369
一引言369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373
三研究数据378
四实证结果379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391
参考文献394
本书相关论文443
内容摘要
科技评价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定量评价在宏观评价中占据保证地位。多属性评价方法作为重要的评价方法,在评价指标标准化、权重设定、数据处理、方法选取、方法自身优化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他计量方法的应用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是科技评价的基础问题,属于系统误差,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书侧重科技评价方法的问题研究,以学术评价为主,兼顾科技绩效评价。主要涉及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多属性评价方法、经济计量学等,特别强调计量方法为应用问题服务,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方法创新。本书丰富了文献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理论,推动了多属性评价方法的进步,也是近年来科学学、情报学方法论的一部力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