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2.99 5.5折 78 全新

库存5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西平,孙健 主编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84736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1666123

上书时间2024-06-10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言
章 理论与方法
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传播与影响
“远东文学法文译版数据库”项目介绍
预设与关怀――1990年以来西方《孟子》研究的问题意识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第二章 中国典籍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
节 中国诗歌在域外的传播
20世纪《诗经》在国外的传播与研究
楚辞在20世纪日本的传播与接受
译坛姊妹合译先锋――1921年美国出版的中诗英译集《松花笺》简介
20世纪唐诗在法国的传播――以李白为例
第二节 中国经典在东亚诸国
白坚其人及《唐写本说文残卷》流入日本考
韩国《史记》《汉书》翻译现状的概括与评价
中国文学史在日本的缘起――以儿岛献吉郎为中心
第三节 中国经典在东南亚、中亚
中国文学作品在缅甸的传播和影响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
中亚东干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变异――以阿尔布都《惊恐》与白行简《三梦记》为例
第四节 中国经典在欧美
英语国家的汤显祖翻译和文学研究述评
英美汉学界的《论语》英译
中国道教经籍在20世纪的英泽与传播
东方智者的话语――19世纪初期部英译《论语》之历史研究
第三章 人物研究
节 文明与文化考察
纪念俄国汉学家李福清的不朽功绩
林语堂《关于中国方言的洋文论著目录》一文指瑕
E.R.休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介绍
论武内义雄与津田左右吉研究中国古籍及其思想的方法
“中国迷”沃尔夫与虔敬派在教育观上的冲突――兼论儒家教育思想对早期德国启蒙思潮的影响
早期传教士汉学对中国民俗的辑录和研究――以法国来华耶稣会士为例
第二节 翻译研究
宇文所安诗歌翻译艺术的“想”与“因”――以宇译王维诗为例
孙康宜对中国抒情传统的理解与建构
H.A.翟理斯:英国汉学史上总体观照中国文学的人
英文本《中国参考书目解题》述评
诗性美感的别样话语再现――论卫礼贤对《道德经》的移译
“名”与“实”之间的时代张力――以卫方济对“道”“天”“鬼神”的翻译为例
附录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海外的传播及影响研究――以20世纪为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内容摘要
2012年12月“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以20世纪为中心”靠前学术讨论会召开,会议邀请了世界范围内百余位学者参加。张西平、孙健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以20世纪为中心》即为部分与会学者的论文集,这些论文从各种角度出发,围绕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这一主题加以阐释,集中反映了当前学界在中国典籍外译这一领域研究的整体面貌,展现出学术发展的新趋向。

精彩内容
总 序张西平①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域外传播研究书系”是我2007 年所申请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成果。这套丛书的基本设计是:导论 1 卷,编年 8 卷,中国古代文化域外传播专题研究 10 卷,共计 19 卷。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和影响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之前中外学术界从未对此进行过系统研究。 它突破了以往将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研究局限于中国本土的研究方法,将研究视野扩展到世界主要国家,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那里的传播和影响,以此说明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我在申请本课题时,曾在申请表上如此写道:研究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和影响,可以使我们走出“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的二元思维,在世界文化的范围内考察中国文化的价值,以一种全球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和现代价值,揭示中国文化的普世性意义。 这样的研究对于消除当前中国学术界、文化界所存在的对待中国古代文化的焦虑和彷徨,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转型中的中国重新确立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信,树立文化自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通过了解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接受,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国的中国观,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如何经过“变异”,融合到世界各国的文化之中。 通过对 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传播和影响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文化向外部世界传播的基本规律、基本经验、基本方法,为国家制定全球文化战略做好前期的学术准备,为国家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学术支持。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域外汉学的形成和发展,昭示着中国文化的学术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的学术事业。 本课题的设立将打破国内学术界和域外汉学界的分隔与疏离,促进双方的学术互动。 对中国学术来说,课题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国内学术界了解域外汉学界对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进展,以“它山之石”攻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国内学术界了解了域外汉学界在20 世纪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从而在观念上认识到: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研究已经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学术界本身,而应以更加开阔的学术视野展开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研究与探索。这样一个想法,在我们这项研究中基本实现了。 但我们应该看到,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的研究绝非我们这样一个课题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崭新的学术方向和领域,需要学术界长期关注与研究。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课题设计的布局上我们的原则是:立足基础,面向未来,着眼长远。 我们希望本课题的研究为今后学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在导论中,我们初步勾勒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西方传播的轨迹,并从理论和文献两个角度对这个研究领域的方法论做了初步的探讨。 在编年系列部分,我们从文献目录入手,系统整理出 20 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世界主要国家的传播编年。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记史的一个重要体裁,这样大规模的中国文化域外传播的编年研究在世界上是首次。 专题研究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主题的深化。为完成这个课题,30 余位国内外学者奋斗了 7 年,到出版时几乎是用了 10 年时间。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个研究还是刚刚开始,待继续努力的方向还很多。 如:这里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主要侧重于以汉文化为主体,但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化,在其长期发展中,少数民族的古代文化经典已经逐步融合到汉文化的主干之中,成为中华文化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和原因之一。 由于时间和知识的限制,在本丛书中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经典在域外的传播研究尚未全面展开,只是在个别卷中有所涉猎。 在语言的广度上也待扩展,如在欧洲语言中尚未把西班牙语、瑞典语、荷兰语等包括进去,在亚洲语言中尚未把印地语、孟加拉语、僧伽罗语、乌尔都语、波斯语等包括进去。 因此,我们只是迈开了步,我们希望在今后几年继续完成中国古代文化在使用以上语言的国家中传播的编年研究工作。 希望在第二版时,我们能把编年卷做得更好,使其成为方便学术界使用的工具书。中国文化是全球性的文化,它不仅在东亚文化圈、欧美文化圈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世界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因此,本丛书尽力将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多种文化区域传播的图景展现出来。 或许这些研究仍待深化,但这样一个图景会使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域外传播研究近年来逐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据初步统计,目前出版的相关专著已经有十几本之多,相关博士论文已经有几十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及教育部课题中与此相关的也有十余个。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也开始更加关注这个方向。 应该说,这个领域的研究进步很大,成果显著。 但由于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崭新研究领域,尚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例如,如何更加深入地展开这一领域的研究? 如何从知识和学科上把握这个研究领域? 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和方法展开这个领域的研究? 这个领域的研究在学术上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这里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