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惜别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惜别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1.07 4.4折 25 全新

库存12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太宰治 著;杨晓钟,吴震,戚硚婉琛 译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119398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5元

货号1201407435

上书时间2024-06-10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太宰治(1909-1948),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三十九年生命,二十年创作,五次殉情自杀,很终情死,日本无赖派大师,毁灭美学一代宗师。日本战后新戏作派代表作家,生于清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的一个大地主家庭。本名津岛修治。父亲曾为贵族者员,并在本乡兼营银行。为防农民暴动,家筑高墙,太宰治住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有种内疚和不安感,甚至出现了一种罪恶感,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太宰治的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是1932至1937年,这是左翼运动被镇压的时代。著有短篇小说集《晚年》(1933-1936),共收入40篇,这些短篇都充满了青春时期的热情,多角度地反映了作家自己的主张和内心世界。此后又发表《虚构的傍徨》(1936)、《二十世纪的旗手》(1937)等作品。中期是1938至1945年。著有《女学生》(1939),获第四届北村透谷文学奖。此外尚有《童话集》(1945),发挥了作家奔放的想象力。后期是1946至1948年,一般认为,太宰治的后期创作很有成就,战争刚结束,他就发表了《潘朵拉的匣子》和《苦恼的年鉴》等小说,提出了追求“丧失了一切,抛弃了一切的人的安宁”的观点,以农本主义的幻想批判战后虚伪的文人骚客。在他战后的作品中,短篇《维荣的妻子》(1947),中篇《斜阳》(1947)、《人的失格》(1948),被认为是很很好的代表作品。这些小说发表后,无不引起巨大的反响。《维荣的妻子》写一个出身贵族、生活堕落的诗人及其妻子自甘堕落以示对社会道德的反抗。《斜阳》反映了战后贵族后裔的社会地位日益衰落,荣华显耀的时代已付诸东流的主题。《人的失格》是太宰文学很杰出的作品,取材于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个性情乖僻的青年知识分子,饱尝世态的炎凉,绝望之余沉缅于酒色,很后自己毁灭了自己。从一定角度揭示了现代日本社会人的异化问题。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因对人生感到绝望而投水自杀。他的一生经历了日本革命运动被镇压到日本战败这一大动荡的时代,日本评论家平野谦说:“太宰的死,可说是这种历史的伤痕所造成的。”

目录
惜别
薄明
薄明
十五年
圣诞快乐
款待夫人
清晨
再会

内容摘要
太宰治著杨晓钟、吴震、戚硚婉琛译的《惜别》收录了太宰治以在仙台求学的鲁迅为原型的小说《惜别》和其经典短篇小说集《薄明》。两部作品风格各异,又极富太宰治个人特色。体现了缠绕了太宰治一生的脆弱与纯粹性。

精彩内容
序言

关于太宰治
——写在《惜别》前
杨晓钟

太宰治(1909—1948),日本著名小说家,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原名津岛修治,出身于日本青森县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豪富而专断,母亲则体弱多病,无法照顾孩子。在家里十个孩子中排行第九的太宰治,从小由姑母及保姆照顾。母爱的缺失,使得太宰治的情感纤细而敏感。
太宰治是早慧的天才,16岁时,即发表了《最后的太阁》,并与友人合编了同人杂志《星座》。1927年,太宰治一生尊崇的芥川龙之介自杀身亡,这一事件唤起了太宰治持续一生的自杀情结。1929年12月,还是中学生的太宰治次自杀未遂。
1930年,太宰治入东京帝国大学法文科就读,在学期间,他与银座咖啡店的女侍田部阿滋弥在同居三天后双双投河殉情,并致对方死亡,被诉以“协助自杀罪”,最终未被起诉。此事给太宰治一生留下了深重的阴影,以此为背景,太宰治创作了《小丑之花》等。
1935年,太宰治参加东京都新闻社的求职测验落选后,于镰仓八幡宫上吊自杀,未遂。当年8月,其作品《逆行》入围回芥川奖。8月,因无力缴纳学费,太宰治被东京帝国大学开除。
1937年,太宰治与初恋情人小山初代至谷山温泉,企图服药自杀,但未成功。当年他发表了《虚构的彷徨》《灯笼》等作品。
1939年,经恩师井伏鳟二介绍,太宰治与石原美知子结婚。温馨的家庭生活给了太宰治创作的动力,他决心“努力写作,不再荒唐”。这一阶段他的作品积极向上,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奔跑吧!梅洛斯》《千代女》《控诉》等被誉为名作,同时也奠定了太宰治在日本文坛的地位。
1945年,太宰治完成了关于鲁迅的传记《惜别》与《薄明》。
1948年6月,39岁的太宰治与情人山崎富荣在玉川上水投河自杀。其遗作《人间失格》与《如是我闻》亦于当年发表。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所谓的“无赖”,并非“游手好闲、蛮不讲理”之意,而是以自谑的态度来表现日本战后一代人的精神萎靡,以颓废虚无对抗现实的残酷,最终因自我沉沦而陷入毁灭。因为无赖派文学的这种颓废特质,太宰治的作品,一向争议极大,爱之者众多,厌之者亦多。但正如奥野健男的评价:“无论是喜欢太宰治还是讨厌他,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总拥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
本书收录了太宰治发表于1945年的重要作品《惜别》与短篇小说集《薄明》。《惜别》以在仙台医专求学的鲁迅为原型创作,为了创作这部作品,太宰治曾专门前往仙台医专考察。而《薄明》共收录了6篇短篇小说,作品中的主人公面对现实社会病弱、无力、颓废,读者当能从中体会到太宰治一生的纯粹性与脆弱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