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乡系列4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县乡系列4册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49.8 5.2折 286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304946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6元

货号1203229091

上书时间2024-05-19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县乡中国 县域治理现代化》
杨华,湖南郴州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社会事务司咨询专家;湖北省反邪教协会咨询专家;广西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院咨询专家;湖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参政议政人才库专家;观察者网、澎湃新闻专栏作家;湖北省党建智库专家。2007年开始从事农村调研,在全国近20个省市调研,累计调研时间超过1300天。在《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开放时代》《经济学家》《读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据《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刊文统计,全国45岁以下青年社会学学者近五年CSSCI刊物他引排名第一名。
《故乡可安身 扎根型城镇化中的古源村》
董磊明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于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五部。
谢梅婕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农村社会学。
《韧性 县乡政府如何运行》
田先红,江西赣州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县域治理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从事县域治理、基层信访政治、农村政治学和“三农”问题研究。 曾在全国近 20 个省市的城乡基层社会开展田野调查,累计时长达 1000 多个工作日。 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和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特聘教授。 担任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在《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开放时代》《社会》等期刊发表百余篇论文。 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北京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论坛》等媒体发表系列评论文章。 出版《国家性、地方性与基层治理》《人民政治》《治理基层中国》等著作。

目录
《县乡中国 县域治理现代化》
《县乡的孩子们》
《故乡可安身 扎根型城镇化中的古源村》
《韧性 县乡政府如何运行》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内容摘要
《县乡中国 县域治理现代化》
本书是作者基于十多年来对基层治理的研究,结合最近两三年近期新的调查资料写出来的关于县乡治理逻辑与实践的力作,对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做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具体而言,本书内容包括:县域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机制安排、基层治理体制机制问题、基层领导和基层普通干部自主性、县乡政府落实国家政策的制度设计及其效率与效果、基层工作人员的激励与发展等。书稿通过通俗的语言对县乡治理现象进行了深描和刻画,对个案给予了呈现和剖析,抓住事物本质而又生动形象,尝试学理分析而又深入浅出。书中的理论透视,有助于读者深度理解我国县域治理体制的优势,又有利于推动基层创新治理机制、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形成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该书既有分析的深度,又有可读性,特别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县乡的孩子们》
这是一部全面揭示县域教育运行状况、聚焦县乡学子困境与前途的调查研究著作。作者们通过对县乡学校、家庭、教育管理部门及基层社会的全方位调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学校的运转、教师的想法、家长的诉求、学生的心态、政策的执行等教育一线状况,探寻县域教育的现状、问题、前途。

书中重点探讨了社会各界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比如超级中学、县中衰落、分班管理、校长治校、学生沉迷游戏、校园欺凌、非教学任务大增、青少年抑郁、家校关系、陪读妈妈、“双减”政策及其执行、普职分流、寄宿制、“教育新城”等。书中提出了县中、乡校、村小的教育发展模式,认为三者构成当下的县域教育体系,既公平又有效率,明确反对对小规模学校过度投入。书中对超级中学跨区域招生进行了批评,认为超级中学制造了教育竞争压力和全民教育焦虑。书中对“县中塌陷”做了深刻解剖,认为县中承载着县乡大多数孩子的希望。

本书以社会学的视角,从时代变迁中阐明教育环境、教育政策、教育需求、教育运行等方面的变化,涉及县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生活经验中关注县乡的孩子们,是中国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创新。

《故乡可安身 扎根型城镇化中的古源村》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历史性巨变。对于缺乏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农村来说,其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路径值得深入探讨。“扎根型城镇化”是这一历史进程中涌现的一种城镇化类型。乡村社会在走向开放、异质、流动的同时,出现了一幅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的城乡融合发展的别样图景。农民往返穿梭于城乡之间,社会整合和系统融合共生。

古源村这样一个以宗族社会为底色,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区域“隙地”村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从“地域社会”到“扎根型城镇化”的变迁。村民以就业、教育、移民等形式融入国家与市场主导的系统整合中,与此同时,古源村作为一个“地域共同体”参与到以县域为范围的新经济社会空间和新社会形态的重塑中。在城镇化这一历史性巨变中,古源村依然保持着“脉脉温情”的主旋律,乡土社会的根脉依然在顽强地赓续绵延着。

本书以古源村为个案,基于深入的田野调查“解剖麻雀”,从社会基础这一视角出发,从家庭、生计、秩序、观念等具体领域展开,讲述了古源村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中发生的故事,进而考察“扎根型城镇化”的轨迹、逻辑和机制。

《韧性 县乡政府如何运行》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治理体制的活力来自哪里?体制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本书以作者最近几年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呈现了县域政治运行的丰富图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独到且深刻的解答。

全书围绕县域治理韧性这一核心主题,从体制与机制关系角度切入,对县域治理体制、政府动员、干部流动、财政制度、政策转化与执行等进行了透彻解读。书中既有耐人寻味的田野故事,呈现县域治理经验,又有深入浅出的学理分析和理论提炼。书中对县域治理中的一些重要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阐释,如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政治评价、条块关系、

任务包干、领导观摩、干部联村制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对于推动基层治理机制创新、提高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既可作为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研究者的参考用书,又适合党政部门领导和普通干部阅读。

主编推荐
《县乡中国 县域治理现代化》
1.揭示了县域政治运行的深层逻辑
2.讲述了许多似曾相识而又耐人寻味的真实案例
3.道出了县乡干部工作的酸甜苦辣
4.本书是“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的范本
《故乡可安身 扎根型城镇化中的古源村》
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学者和学生。“扎根型城镇化”是从中国本土的城乡融合实践中诞生的学术概念,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书中提供的古源村的案例及相关学术探讨是学习、研究“扎根型城镇化”的重要参考。
三农问题、城镇化问题的研究者。大量关注三农问题和城镇化问题的学者及研究者可通过本书了解扎根型城镇化的机制、逻辑。
各级党政干部。各级党政干部可从书中获得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真实情况,基于中国现实制定合理的政策。
有乡土情结、关心农村发展的大众读者。读者可以从古源村的故事中获得情感共鸣,读懂中国乡村未来可能的样态,通过理解中国不同于西方的城镇化进程获得民族自豪感。
在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历史性巨变中,乡村将走向何处?乡土文化根脉何以存续?
《故乡可安身》以村庄民族志的形式,从国家宏观视角和农民、村庄微观视角观察农村城镇化的历史变迁,回答了上述问题。
书中记载了一个地处湘鄂赣交界区域的隙地村庄古源村发生的故事,从家庭、生计、秩序、观念等具体领域展开,基于大量一手资料描摹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生活的诸多细节。通过熟悉古源村的故事,我们如在显微镜下看到整个中国的城镇化变迁。
在故事的呈现中,本书告诉读者:在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故乡的根没有被斩断,反而扎得更深;扎根的城镇化不仅让那些快速城镇化的人有故乡可以依托,而且使中国的乡村没有因城镇化而衰落。通过本书,我们得以在细节中看到城乡融合是如何实现的。
《韧性 县乡政府如何运行》
用案例展现县域治理中的干部激励与流动、权力配置与运行、事权分配与落地。
聚焦县乡政权运行实践,呈现并解读县乡干部的行为,帮助读者理解县乡治理的逻辑。
扎实的调研,来自一线的新鲜素材。
作者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国家政权的韧性主要不是来源于制度和机构的完整性、稳固性,而是取决于政权在面临压力和危机时能否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本书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深入经验的内部,对县域治理体制、政府动员、干部流动、财政制度、政策转化与执行、领导注意力分配等进行了透彻解读,对县域治理的内部运作有深刻观察。

阅读这本书:

中高层的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可以更真切地了解县乡政治的实际情况,以便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打算考公的年轻人可以更慎重地考虑自己的选择,并为进入公务员队伍做好准备;
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可以从县乡体系的复杂运作中获得启示;
其他各界读者可以对身处其中的中国政治的运行有更透彻的认识,体悟怎样与政府打交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