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85.4 6.6折 888 全新

库存7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H.W.詹森、J.E.戴维斯等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5681027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8元

货号1201577025

上书时间2024-03-30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H. W. 詹森(H. W. Janson,1913—1982),美国有名艺术史家,艺术史学的传奇人物,曾任纽约大学艺术系教授、系主任。詹森出生于圣彼得堡,后随家人迁往德国汉堡,就读汉堡大学期间师从艺术史大师欧文?潘诺夫斯基。后接受潘诺夫斯基的意见移民美国,于1942年获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他曾任美国艺术院校协会主席、《艺术通报》编辑,还是美国文艺复兴学会的创办人之一并曾任主席。詹森主要致力于文艺复兴艺术和19世纪雕塑的研究,主要的学术著作有《多纳太罗的雕塑》和《19世纪雕塑》等,晚年主要关注东西艺术对话。1962年撰写出版了艺术通史著作《詹森艺术史》,大受欢迎,很快成为美国艺术史教育的标准教材。A.F.詹森(A.F.Janson),美国北卡罗来纳威明顿大学艺术史教授,博物馆策展人,H.W.詹森的儿子。从他父亲于1982年去世到2004年,由他负责修订《詹森艺术史》。J.E.戴维斯(Penelope J.E.Davies),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助理教授。她主攻希腊罗马艺术与建筑,同时也是一位考古学家。她的著作《死亡与皇帝:从奥古斯都到马可?奥勒利乌斯时代的罗马帝国墓葬》曾获瓦萨里奖。沃尔特?B?丹尼(Walter B.Denny),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艺术史教授,史密斯学院艺术博物馆伊斯兰艺术的策展顾问。他的著作包括有关奥斯曼土耳其地毯、织物和瓷器的书籍,以及有关细密画和建筑的论文。弗利玛?福克斯?霍弗里希特(Frima Fox Hofrichter),美国布拉特学院艺术与设计史系教授、系主任。她的著作《朱迪思?莱斯特,荷兰黄金时代的一位艺术家》曾获美国艺术院校协会的米勒德?迈斯出版基金奖。约瑟夫?雅各布斯(Joseph Jacobs),现居纽约市的独立学者,批评家及艺术史家,主要关注现代艺术。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市约翰和马布尔?林林艺术博物馆策展人,俄克拉荷马城艺术博物馆董事,新泽西州纽瓦克博物馆美国艺术策展人。安?M?罗伯茨(Ann M.Roberts),美国森林湖学院艺术教授,新版《詹森艺术史》的主要作者。专攻文艺复兴的艺术史家,她发表了众多有关北方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散文、论文和评论。她的研究主要关注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大卫?L?西蒙(David L.Simon),美国科尔比学院耶特艺术教授,2005年获学院的巴塞特教学奖。出版的著作包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及其分馆修道院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罗马式雕塑目录。

目录
简  目序 言 17导 论  走近艺术 23部分 古代世界章 史前艺术 1第二章 古代近东艺术 21第三章 埃及艺术 47第四章 爱琴艺术 79第五章 希腊艺术 101第六章 伊特鲁里亚艺术 161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艺术通史著作,聚焦从史前直到20世纪末的西方艺术。该书英文原版自1962年出版以来,随即占据艺术史书籍畅销榜的位置,长达30年之久,成为西方大学艺术史课程的标准教材。本书以时间为框架,分为古代世界、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和现代世界四个部分,以各个时段的代表艺术品和艺术家为重点,阐释了艺术风格及其演变的历史。此外,书中穿插了六个学习板块,补充介绍了背景知识、艺术家的创作技法、艺术史家的研究方法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献等相关知识,并有章末小结梳理各章重点。全书配有1450余幅插图,每幅作品都经过了调色或专业审核,确保忠实原作,是了解学习西方艺术史的不错书籍。该经典著作的第七版在内容上较之前版本有很大扩充,除了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之外,摄影和工艺美术等门类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此外,本版还顺应了当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潮流,扩充了对女性艺术家、当代艺术和文化多元论等当代议题的论述。

主编推荐
1. 艺术史大家H. W. 詹森倾力撰写,完整梳理三万年西方艺术发展历程,艺术通史的标杆之作,畅销欧美五十余年。2. 与时俱进,紧跟学术潮流,涵盖绘画,雕塑,建筑,摄影和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扩充女性艺术家、当代艺术和文化多元论等当代议题。3. 朱青生教授组织组合译制团队,雕琢译稿近三十年,数易其稿,确保译文准确流畅,通俗易懂。4. 全书共有1450余幅插图,每幅作品都经过了专业调色,确保作品色彩忠实于原作,零距离体会艺术作品的无限魅力。

精彩内容
序  言迎走进詹森经典教材的第七版,之前的版本曾向数代英语学子介绍了艺术史。对于众多教授艺术史入门课的教师而言,詹森这个名字与我们介绍的主题是同义的。1962年普兰蒂斯?霍尔出版公司抢先发售出版《詹森艺术史》时,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仍执掌白宫,而安迪?沃霍尔还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艺术家。詹森的著作紧扣西方艺术,强调艺术技巧与风格,观点鲜明。作者曾说,《詹森艺术史》并非简单串联有历史意义的艺术品,而是娓娓述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部艺术风格及其转变的历史。詹森的著述关注其探讨的艺术品的视觉及技术特征,不乏异常雄辩之辞。本书为数代学者确立了一个艺术史的经典名录。虽然经过了大幅修订,新版教材依然在主要方面承袭了詹森著作的先例:内容限于西方艺术,但另辟一章介绍伊斯兰艺术及其与西方艺术的联系(早期版本的读者会记起伊斯兰艺术是包含在第一版中的)。讨论始终集中于艺术品本身、艺术品的创作及其视觉特征;将艺术家的贡献作为分析的重点部分。新版教材结构沿用了詹森确立的主线,北方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盛期文艺复兴分别单辟章节介绍,现代各重要时期则按其风格分别介绍。本版另新增文字,叙述不同文化框架下艺术随时间嬗变的过程。这些文化传统,欧洲称之为自己的遗产,美国人则通过与欧洲的联系也将它们称为自己的文化遗产。新版《詹森艺术史》新颖在何处?“以艺术史之博大,无人能胜任其中所有部分的研究。”——H. W. 詹森,摘自《詹森艺术史》第一版“序言”《詹森艺术史》第七版是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们仔细修订、集体劳动的结晶,对艺术品的探讨颇有深度。书中融入了各个专业领域的新发现,包括考古学新发现,如《莫蒂阿的战车御者》;新的文献证据,如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的相关资料;以及新的解读方法,如民族主义在浪漫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调整结构,前后呼应多数章节重新组织,按年代顺序讨论各时期艺术的同时,穿插介绍各种艺术表现方式,摒弃了前几版将二者孤立处理的更为形式主义的做法。我们不但按照詹森的做法,将不同艺术品联系起来,还强调艺术赞助和艺术品的功能及其创作的历史环境。我们探究了艺术品被用于支撑政治和社会权力的方式。解读文化西方艺术史涵盖众多独特的时间段和文化期,我们有意将此作为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看待。于是我们提出,伊特鲁里亚艺术是伊特鲁里亚文化的体现,而不是罗马艺术的先驱抑或希腊艺术的追随者。我们自知对于某些历史时期的了解有限,但还是研究了艺术史家们如何从艺术品中得出结论。名为艺术史家的观点的专栏能帮助学生看清本学科的研究步骤,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史家进行论证的方法。原始文献是詹森著作各版本的独特之处,也已纳入书中各章,以支持所作的分析,并就正在探讨的文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艺术史中的女性本版《詹森艺术史》另一大特色,是女性的比重大大增加了。我们将这些女性作为艺术家、赞助人或艺术观赏者进行讨论。由于受到现代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启发,我们将艺术上对女性的描绘视为有关女性的特定文化观念的表达,或视为某种象征。艺术品、媒介和技法本版新添大量艺术品,以反映本学科的发展变化。大约四分之一的艺术品都是新增的。书中讨论的艺术媒介也有扩充,不仅包括现代艺术形式,如装置艺术、大地艺术,还涉及所谓的早期次要艺术,如挂毯、金属制品和瓷器。材料与技法专栏重点介绍了艺术史中的这一领域。图像本书不但增添艺术品,且对每幅作品进行了调色或专业审核,确保忠实原作。我们从艺术品所属机构直接获取了近期新的照片,以保证得到最准确非常不错的插图。只要有可能,所有图像均为彩色。逐章修订各章均由六位专家审定,再经过一次全面的互审,因此,修订内容纷繁复杂,难以尽数。每一变化均以方便艺术史师生使用为宗旨。以下列表列出了新版的主要内容:走近艺术这一全新的部分介绍了艺术史分析的模式,定义了艺术史各种术语,同时,还概述了本学科的重要问题。第一章:史前艺术本章增加篇幅,纳入了更多信息介绍艺术品发现的各种背景,详述了学者(包括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理解艺术品的方法。本章还提供了更多样的解读方式,并澄清学者们以某种方式重构史前世界的原因。第二章:古代近东艺术充实内容,调整结构,分别介绍古代近东在同一时期兴盛的各种文化。第三章:埃及艺术本章更新有关埃及世界观的讨论,并将埃及艺术品与之联系起来。收入更多表现女性的艺术品,例如有名的《王后泰伊雕像》。第四章:爱琴艺术这一部分分析我们如何通过研究艺术品和建筑来构建关于古代社会的认识。同时详细介绍那些为增进我们对古代社会认识的个人,例如海因里希?施利曼和阿瑟?埃文斯爵士。第五章:希腊艺术本章新增重要艺术品,例如精美的《莫蒂阿的战车御者》。文字结构调整,更符合时间顺序,不再按照艺术表现形式叙述。扩充有关雅典卫城的建筑及整个希腊化艺术的讨论。第六章:伊特鲁里亚艺术修改关于伊特鲁里亚艺术的讨论,将其描述为当之无愧的视觉文化,并非希腊艺术的延续或罗马艺术的先驱。本章加入了慕罗的宫殿建筑。第七章:罗马艺术本章的特色是大幅增加对共和时期艺术的介绍,并更详细地讨论了广义上罗马时期的建筑。增添了新的作品,如壮观的庞培剧场。文字结构调整,按时间顺序而非艺术形式来组织。第八章:早期基督教与拜占庭艺术本章突出介绍了基督教为罗马帝国认可时,在早期基督教艺术中发生的变革及政治因素,更深入地讨论建筑,强调当时人们如何体验各种建筑物,研究了所用形式的意象(即含义)。本章还增加篇幅,讨论圣像及具有争议的破坏圣像运动。第九章:伊斯兰艺术本章重新介绍伊斯兰艺术,试图在综述伊斯兰艺术的同时,强调其与欧洲(西方)艺术的联系。两种艺术共有的许多价值标准也在本章有所探讨。第十章:早期中世纪艺术本章加大对早期次要艺术的讨论,更深入地探讨爱尔兰手稿的含义,及其与罗马艺术的关系。增加篇幅讨论查理曼大帝的政治和社会目标,及如何运用艺术手段推进此进程。这一章更注重当时对女性的态度及艺术中表现女性的方法。第十一章:罗马式艺术加大对朝圣之路艺术的讨论,包括卡多那的圣文森特教堂和圣热尼?德?枫丹教堂。详细讨论女性作为艺术题材和赞助人所发挥的作用。本章结构调整后,融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有助于获得以下认识:尽管这些艺术品存在本质区别,却表现出共有的愿望和恐惧。第十二章:哥特式艺术调整结构,删除意大利艺术(现收入第十三章)和部分靠前哥特式的典范(现收入第十四章)。本章引入新例子(如拉昂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内景),使有关哥特建筑发展过程的介绍更具说服力。这一章还新增关于圣礼拜堂和西班牙哥特式艺术的讨论。第十三章:13—14世纪的意大利艺术本章将13—14世纪意大利艺术的发展情况与欧洲其他地方区分开,以便突出它在中世纪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之间所发挥的桥梁作用。新收入的作品包括西莫内?马丁尼的《圣母领报》和西班牙教堂内佛罗伦萨的安德烈亚所作的《救赎之路》。新增一部分讨论14世纪意大利北部的艺术。第十四章:14世纪北部欧洲的艺术创新本章置于15世纪意大利一章之前,新的结构融入了一个特定时期和地域的艺术品,历史背景得到凸显。本章更新了对于一些关键作品的讨论,详细介绍版画制作及印刷书籍。第十五章:15世纪意大利的早期文艺复兴将艺术置于特定的时刻或地理区域中,联系历史背景来讨论不同的表现形式。强调艺术赞助人的作用。新增部分介绍佛罗伦萨以外的艺术。这一章在国内背景之中,介绍了嫁妆箱奁的饰板和其他艺术品。包括的新作品有:安杰利科修士在圣马可修道院创作的《圣母领报》,布鲁内莱斯基的孤儿收容院,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为乌尔比诺宫廷所作的作品,以及曼泰尼亚在曼图亚的作品《绘画之屋》。第十六章:意大利的盛期文艺复兴:1495—1520年解释了六位重要艺术家一直得到学界专题式的详细研究的原因。集中讨论了1495至1520年这一段时期,将米开朗基罗和提香的相关内容移入第十七章。增加了达芬奇的画作《维特鲁威人》和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哀子像》。更新了艺术作品的讨论,包括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乔尔乔内的《暴风雨》。第十七章:16世纪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与风格主义本章按地理方位,首先讨论美第奇公爵统治下的佛罗伦萨,然后转向罗马、意大利北部及威尼斯等其他地区。强调宫廷及教皇对艺术的赞助,以及佛罗伦萨绘画学院的建立。讨论中涉及晚年的米开朗基罗和提香。新增部分讨论了布龙齐诺、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以及拉维尼娅?丰塔纳的作品。第十八章:16世纪北部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本章探讨了五大地理区域的艺术作品。在讨论宗教改革和其他危机的过程中,考虑到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传播,及各个地方传统的发展。新增了关于《伊森海姆祭坛画》的讨论。第十九章: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巴洛克艺术本章研究了卡拉瓦乔和贝尼尼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发挥的作用。讨论了宗教修道会和教皇制度,深入解释了女性、女艺术家、穷人和市井人物的作用,以及十七世纪生活方方面面的特点。 新增的艺术品包括贝尼尼的《祭台华盖》和他的一件雕塑作品的草图,委拉斯凯兹的肖像画《胡安?德?帕雷哈像》,以及真蒂莱斯基的《隐喻画自画像》。第二十章:尼德兰的巴洛克艺术本章研究了荷兰政治、宗教方面的差别和艺术上的关联。通过研究鲁本斯的工作室,探讨了他的重要性。在讨论荷兰景观、平静生活、北部欧洲风俗画的过程中,这一章介绍了开放市场这一概念,并通过朱迪思?莱斯特(新增)、克拉拉?彼得斯(新增)和拉歇尔?鲁伊斯的画作,集中讨论了这些女性艺术家的新地位。第二十一章:法国和英国的巴洛克艺术本章通过普桑的画、琼斯和雷恩的建筑,对古典主义这一概念进行了思考。新的作品包括普桑的《罗马将军之死》和《在帕特莫斯岛的圣约翰与风景》,勒布仑的面部表情图,以及雷恩设计的圣玛莉里波教堂的尖塔。第二十二章:洛可可艺术本章以华托和弗拉戈纳尔的画作为例(包括《热尔桑画店》和《秋千》),探讨了路易十四统治的时代。介绍了罗萨尔巴?卡列拉的粉笔画,维热-勒布伦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她的孩子们》,并以塞夫尔的瓷器为例,强调了装饰艺术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第二十三章:启蒙时代的艺术:1750—1789年本章经过重写,将重点更多地集中在由新古典主义转移到大致从1750至1789年的这一段时期,强调新古典主义对逻辑、道德和古典时代的依赖,同时指出,人们日益重视情感、非理性和艺术的崇高。本章收入了以下艺术家的作品:门格斯、巴托尼、汉密尔顿、德比的赖特、加布里埃尔和佩尔。第二十四章:浪漫主义时代的艺术:1789—1848年本章结构经过了接近的修改,解释了浪漫主义这一概念,强调了情感、个人自由和个人经历的重要性,研究了想象力、天赋、自然和异国特色。这一时期,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大势已去,本章将浪漫主义置于这样的背景中进行研究,更突出地将民族主义视为浪漫主义的一个主题。第二十五章:实证主义时代: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拉斐尔前派,1848—1885年本章以实证主义的概念为中心,以确凿事实和艺术家们记录的社会剧变为基础展开。本章还扩充了关于摄影的讨论,关注钢铁在工程和建筑上、特别是水晶宫和埃菲尔铁塔中的使用情况。将罗丹和象征主义联系起来,讨论现实主义时加入了杜米埃和米勒。第二十六章:进步与无止境的渴望: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和新艺术风格,1880—1905 年本章强调历史背景而非现实主义传统,强调这一时期动荡的心理及其在艺术上的体现。有关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的内容置于本章芝加哥学派中。摄影部分现加入了了克泽比尔的《你,女人中神圣的艺术》,并在女权主义的背景下加以探讨。第二十七章:走向抽象:现代主义革命,1904—1914 年本章是按时间顺序大幅调整后有关现代艺术的三章内容的第一部分;这一章内部按照主题重新组织。引起1904 至1914 年之间艺术形式和风格巨变、并最终导致抽象主义诞生的各种社会力量在本章得到强调。本章极为重视杜尚的影响。新收入的作品包括勃拉克的《葡萄牙人》,杜尚的《下楼梯的裸体,2 号》。这一部分还大幅度修订了美国艺术。第二十八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艺术本章的中心内容是一战的影响、创立乌托邦及揭示高层面现实的必要性,尤其是超现实主义所反映的现实。这一部分按时空顺序讨论达达主义,还详尽介绍杜尚在美国的经历,新增《泉》这一作品。这里以曼? 雷和达利的作品为例介绍电影。本章讨论还涉及蒙德里安和风格派的建筑、包豪斯艺术家和建筑师。第二十九章:从战后到后现代:1945—1980 年本章突出凯奇和劳申伯格对美国艺术发展的影响,加入了布莱希特的观念艺术、卡普罗的偶发艺术和环境艺术。其他添加内容包括:鲁沙、弗莱文、塞拉,以及关于白南准和海瑟的近期新探讨。以新增的艺术家大卫? 哈蒙斯和朱迪? 芝加哥为例,这一部分关注了种族认同及性别问题。第三十章:后现代时代:1980 年至今的艺术本章以简明的语言介绍了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突出了这一时期的多元主义,以及艺术无极限这一观点。新增建筑师包括文丘里、摩尔、约翰逊、哈迪德、里伯斯金和皮亚诺;新增艺术家包括巴斯克雅、霍尔泽、珀尔克、维奥拉、冈萨雷斯- 托雷斯、史密斯、赫斯特和蔡国强。参考书目由哈佛大学图书馆艺术分馆的玛丽? 克莱尔? 奥尔腾霍芬(Mary Clare Altenhofen)全面更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